娃开始说“不要”,那是独立的表现,家长可以这么做……
“不要吃香蕉”、“不要洗澡”、“不要唱歌”、“不要喝牛奶”
对年轻的父母来说,最震惊的事情莫过于原本温顺听话的乖宝宝竟然变得喜怒无常,而且嘴里似乎还多了句口头禅“不要”——……然而他们不要的这些东西他们以前好像从来都来者不拒。
正如本杰明·斯波克博士在其著作《斯波克育儿经》(Baby and Child Care)里写的那样:“当父母推荐的东西对宝宝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时,他们就会固执己见……心理学家把这称为'违拗症’。”
斯波克博士认为,即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面对违拗症的威力也难以招架。这就向家长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孩子正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已经开始独立思考了。
与宝宝相处需要有冷静、理智以及合作的心态,这样才能将他们培养为一个冷静沉着、善于合作、通情达理的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这需要时间。
在宝宝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前,他不如意时一定会乱发脾气。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的办法是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以此来告诉宝宝这种不得体的行为不可能帮他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美式家庭:品质教育家长对策》(Raising Good Children)一书中,发展心理学家托马斯·里克纳建议:父母最好能让宝宝保持兴奋而忙碌的状态,当他们焦躁不安时,父母可以试着通过游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允许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玩耍。他还建议让宝宝数数,以此来缓解他们烦躁的情绪,比如家长可以说:“我们来看看,当我数到10的时候,你能不能坐到椅子上。”
另外一种对策是给宝宝提供选择。如果他坚持要穿不合时令的衣服,你可以再拿两件合适的衣服,问他:“今天你想穿哪一件呢?”
成年人也许一眼就能识破这种小把戏,但对任性的宝宝来说这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他感觉自己不仅享有充分的选择权,而且还获得了内心渴望的自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