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的数学思维

知识窗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相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一时雄杰,他们都有安邦兴国、富国富民的特殊本事。比如,中国第一宰相管仲,他以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而秦朝名相李斯,他才高齐天,谋深如海,他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但历史上有一位宰相却以数学天赋著称,他运用数学知识总管国家财赋,成效显著,他就是唐代著名理财家和经济改革家刘晏。

  少年时期的刘晏幼聪颖好学,号称神童,名噪京师,宋代王应麟曾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他不仅语文学得好,数学成绩也十分突出。公元762年,刘晏任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分管财政,当时唐朝经济十分萧条,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唐代财政、经济逐步好转。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任命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这条运粮线路,自淮河经沛水入黄河然后转渭水到达长安,这条水路运输艰难,经常翻船,而且漕运废弛多年,造成关中粮食困难,饥荒四伏。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他了解民众的疾苦,决心改革漕运。于是,他给宰相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了改革方案,并自告奋勇表示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上任后,刘晏立即进行实地的调查考察,深入总结前人漕运经验教训,提出了改革设想:改变安史之乱前的直运法,改为四段运法。

  没想到他的改革方案遭到同僚的一致反对,理由是四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这样不仅需要仓储、转运,还要制造适合各种河段的船只。刘晏忧国忧民和勇于承担重任,他在皇帝面前立正军令状,一年后这条运输路线的运量翻一番,同事都觉得他疯了。刘晏重新设计路线、清理河道,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设立仓码头。紧接着投入雄厚的资金,在长江流域的扬子县设立了10个大型造船厂。训练军士运粮,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

  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根据四段运法打造的漕船,再也没发生翻船事故。四段运法不仅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还免除了当地民众艰辛的劳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革每年运量可达四十万石,把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还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仓储、物流、码头、造船等行业迅速兴起。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稳定粮价是治国安民的重要经济手段,刘晏很重视这个问题。刘晏在掌管国家和籴期间,收储粮食时成功运用运筹学方法。他把历年来各地的粮价分为五类,并将各类价格下的正常籴粮数依次列为五等,通报各州县。各地只须按照每类价格下所规定的数量收足粮食,再报发运司综合平衡。他运用数学排序原理,在粮价低的地方买最大数量的粮食,其余各个等级价格的地方,各得其宜,从而不会出现价高的买多、价低的买少的现象。这样不仅可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又可节省开支,稳定粮价。

  刘晏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一系列经济改革中,他的数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巧妙地运用数量观念、数字统计、运筹思想、排序原理、弹性理论。数学,在他的理财和经济决策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刘晏在槽运、籴粮、运输、选址、救灾中运用运筹思想解决的问题,而在盐法和其他经济政策中反映了经济数学中的需求弹性问题,也就是说,刘晏在当年的经济工作中已反映出经济数学思想的萌芽,数学让他成为历史名相。

  《知识窗》2016年11期

版面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三刃木、随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特别关注》《求学》《当代青年》《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数10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