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专注, 是当下最好的状态

赵凤林出生于广西的一个工匠世家,从小见识过不少老手艺,锔瓷也不例外。那时,祖 辈带着工具走街串巷吆喝,有时也赶大集揽生意,但老手艺人迫于生计赶场子,更多情况下 考虑的是实用性,而不太在乎美观。2013年春天,赵凤林到武汉学习茶艺,发现在泡茶的时 候,偶尔会有器物损坏的情况,一些比较名贵的茶具因此会被丢掉。他觉得非常可惜,由此 萌生了重拾祖辈锔瓷手艺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白天在茶楼上班,晚上回到住处便开始钻研锔瓷技艺,一遍遍练习钻孔和 上锔钉。为此他甚至把心爱的紫砂杯摔碎,再用几天时间一钉一钉地锔好,没想到锔好的紫 砂杯却因此成了艺术品。2014年,赵凤林辞职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锔瓷技艺的钻研中。他 租住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厨房里,开始了自己的锔瓷生涯。这一年,他没有任何收入,而练 习材料的匮乏更让他感到万分痛苦。幸亏有一位前辈支持着他,对他说:“能够到达金字塔 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之所以到达是因为它们有傲人的翅 膀;而蜗牛能够爬上去却是源自专注。认准自己的方向,并坚持向前。”他豁然开朗。

认准自己的方向,但还须坚持。赵凤林经常连续一两个月埋头练习一种工艺,而随着技 艺的精进,他的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2014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赵凤林在武汉汉阳 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有了一个正式工位。随着口碑在圈子里口口相传,来找他锔瓷的人也越来 越多。

2017年,他将工作室开到汉口一处茶叶市场里。一天,有位70多岁的老先生捧着一只破 损的大瓷碗找上他,要求不惜用银钉锔并镶上漂亮花钉。这是老先生已故夫人当年的嫁妆。 赵凤林小心翼翼地测量了瓷碗的尺寸,揣摩锔钉的位置,力求让每一颗银钉的大小、宽窄、 间距都与整个瓷碗的气韵相适宜。最后还特意用金属钻刻工艺钻了一个“喜”字,镶嵌在碎 片缺失的位置。老先生收到后也不由得感慨惊叹:“心里的遗憾终于被补好了。”

2018年6月,27岁的赵凤林作为武汉最年轻的锔瓷非遗传承人,被选拔参加国家艺术基 金“古陶瓷修復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他深知自己应肩负起弘扬锔瓷技艺的重任,让传统手 艺在“90后”手中重焕光彩。

在赵凤林的工作室外,大街上汽车呼啸而过,行人脚步匆匆。而室内,年轻的师徒伏在 桌前,专注着手头的活计。专注,是一种状态,真正的专注,就是心无旁骛。在这个繁杂浮 华的社会里,专注无异于一场心灵的自我修行,唯有坚持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适用话题:匠心;传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专注;成功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梁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超过80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