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前用头孢唑林,到底是 1 g 还是 2 g?

前几天在丁香园上看到一篇帖子,楼主说自己在产科剖宫产预防性应用头孢唑林时遇到了困难。楼主被医保检查说预防用药过量了,扣了处方积分,医院还被罚了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
图源:丁香园论坛
为什么医保会判定超量了?
我们先来看看头孢唑林的说明书。说明书里指出:用于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时,一般术前 0.5-1 小时肌注或静脉给药 1 g,术后每 6-8 小时 0.5-1 g,至手术后 24 小时止。
图源:用药助手说明书
医保检查根据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判定楼主预防用药过量了。
那究竟 2 g 的剂量是否超量了呢?我们来看看各大指南对于剖宫产预防性应用头孢唑林的推荐剂量到底是多少?
2017 年《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 2 版》推荐的是 1-2 g。
图源: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 2 版)
2017 SOGC 公布的产科手术抗生素预防治疗(No.247)指南也推荐预防性使用 1-2 g 头孢唑林。
2018 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更新发布的第 199 号文件《分娩中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指南中给出了更为详细的推荐,指出头孢唑林的给药剂量应基于患者体重选择。
图源:Obstetrics & Gynecology

◇ 体重 ≤ 80 kg 的孕妇,术前使用头孢唑林 1 g 静脉给药作为预防用药。

◇ 体重 ≥ 80 kg 或者 BMI ≥ 30 的孕妇,术前头孢唑林的剂量增加至 2 g。

◇ 对体重 ≥ 120 kg 的孕妇是否予以 3 g 头孢唑林预防感染还尚不明确。

◇ 为了便于给药,一些机构对所有成年剖宫产孕妇统一给予头孢唑林 2 g。

2019 年的《四川省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也给出了 1-2 g 的剂量推荐。
图源:四川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综合国内外的指南和文件,楼主剖宫产预防性使用 2 g 头孢唑林是有循证依据的。后来楼主自己写了申诉材料,回复申诉合理之后,免去了处罚。
既然提到了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我们不妨来总结一下临产及分娩中如何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剖宫产术

剖宫产首选推荐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唑林。不同的指南和文件也做出了次选或 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时的推荐。

应用以上方案时,有几点注意事项:

① 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方案:大剂量克林霉素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有呼吸抑制的风险。氨基糖苷类药物也有神经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有呼吸抑制和肌肉麻痹的风险。两者联合应用时,呼吸抑制的风险增加,使用过程应特别注意。

② 克林霉素: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预防阳性菌感染,对阴性菌感染无效。克林霉素具有很好的抗厌氧菌作用。应用时是不需要联合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的。0.6 g 克林霉素溶于 100-2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或 5% 葡糖糖注射液),使用时需要注意滴注时间大于 30 min。

③ 常用抗菌药物成人静脉滴注用法用量推荐:

未足月胎膜早破

ACOG 指出,对于妊娠<34 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延长孕周。

虽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也可以延长孕周,但是它会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风险,所以不推荐使用。 针对以上的用药方案,如果 β-内酰胺类过敏,可予以红霉素,若红霉素不可用,可用阿奇霉素替代。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儿童有耳肾毒性,特别是耳毒性,所以四川省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中强调:剖宫产不得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预防感染时,注意仅在剪断脐带时用。

总结:临产和分娩过程中如果发生感染,将非常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以及婴儿都属于特殊人群,用药时应充分考虑孕妇、胎儿、哺乳等综合情况,予以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法用量。

征集

你还对什么药物的用量有疑问?

你留言,我解答

策划:mang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