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十四)奴骂主气死
昔有一财主,所生一子,二老疼子,不肯训教。此子任性随欲,想到那里就做到那里。此子却有好处,孝悌忠信,慈爱怜悯,不贪名利,舍千金而不悔。只是无包涵,好与人争礼。些微小事,亦要争于至处。
道书云:贪一物,必死于一物。他家有个常工,作错了事。他说那常工竟不认错;他骂那常工,常工亦回骂他。
他说:你有半奴之分,我骂你,你怎敢骂我?常工说:岂肯让你,你再出言,我骂了你,还打你!此人听了这一句话,气堵咽喉,死于非命。
此是未省大义,无忍耐之心。
古人云:蠢妻劣子,无法可治。况他是个外姓愚人,且慢说莫打,即果然打了也不至于气死。
歌曰:
人有明处有不明,还有通出有不通
如此两般为的何,平日未把理来穷
理要穷明再处事,百发百中无不通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