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石道》良言第52讲:玩石不玩山,边儿都不沾
从本讲座开始,我们将根据中国传统的鉴赏思路,来欣赏意象类山水形状的奇石形式之美,以寻觅其审美价值。
老家人常说,“玩石不玩山,边儿都不沾”,这句俗语属于《石道》良言吗?
笔者确定不疑。下面,我们就以“色”派奇石为例,来予以说明:
一、“色”派山水图案的奇石,其形式本身就是美的。
比如2021年成都石展:首届“女娲奖”的获奖奇石——《天地玄黄》(见图1),这样的烟云山
图1,天地玄黄》,长江石
峰的构图,美不美?!
显然,该“色”派奇石表面的山峰构图,它们与自然界的山峰一样,也是由山顶、山坡、山麓三个部分构成的,也是包括五种基本形态,即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比如湖北的朱富有先生收藏的奇石《设色山水》(见图2),这样的山水
图2,设色山水,大化石,湖北 朱富有 藏
构图,即使当代的画家,其染指也不过如此。更何况是大自然的产物呢?!拿出来与他人共赏,它就是话题的中心。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对自然界山水的赞美:比如泰山天下雄,比如峨眉天下秀,比如青城天下幽,等等。同样,“色”派奇石的不同山水构图的形式美,也可以将之归纳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等。
不仅如此,一些“色”派奇石的山水构图,它们也像自然界的山水一样具有动态美。比如广西柳州市的陶之白先生收藏的奇石《空山新雨
图3,空山新雨后,广西柳州市 陶之白 藏
后》(见图3),虽然仅仅有几根线条,但却把山水的情绪表达得灵动有姿、淋漓尽致!
因此、“色”派奇石山水构图所表现的动态美,它就是多种曲折所导致的起伏,或者是奇石表面的白色石筋(石英脉)所表现的水的流动。等等。
二、“色”派山水构图的奇石,是赏石人的精神家园。
与西方玩石人研究矿物晶体不同,东方赏石人喜欢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水形状的奇石形式中。请回想一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居田园·其一》)。因此,一部分赏石人有着高人、隐士情怀,强调精神层面上的愉悦。比如对“色”派奇石《天地玄黄》的感知,就与道家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潜移默化有关。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因此,一部分赏石人,有着忧国忧民的胸怀。他们玩赏奇石的目的,就是借山水之美来比赋人格之美。比如对“色”派奇石《设色山水》的认知,就有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尺度。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因此,一部分赏石人在面对山水形状的奇石形式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在其中的飘渺神韵中顿悟人生的因缘果报、真谛。显然,这部分赏石人对山水形状奇石的体验,比如“色”派奇石《空山新雨后》,注重的则是内心的参悟,希望以真心感悟世界。
三、山水形状的奇石形式,最容易与赏石人融为一体。
康熙皇帝说过,“我就是山水”。一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话语,既蕴含着他与山水一体的喜悦,又展现了他胸怀天下的磅礴气势!
因此,一些自视甚高的赏石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在哪里,哪里才有山水,哪里才能有山水。这个意思,他们当然不敢像康熙皇帝那样明白无误地说出来,而只能通过玩、赏该类型的奇石来隐晦地表达出来。
于是,历史上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总结道,自然界的山水之美,它们总是缘于人的内在的灵与道的闪现,即“山水质而性灵”,“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万趣融其神思”,等等。
依此类推,“形”派奇石、“图”派奇石,它们所表现的山水内容的形式之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既然如此,那么,在接下来的四个讲座里,笔者将根据“近取诸身”的策略,来介绍意象类山水形状的四个奇石范式的形式之美,以寻找它们的审美价值。
吕耀文于“二为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