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差异研究反思

一、 研究地理教学中学生差异研究的意义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年龄特征、生理和心理特征、学习基础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我们提倡和采用“分层教学”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分层教学”应对学生的差异,从本质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同时又在研究和利用这种差异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要素的有效整合,是师生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的一种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有效的进行分层教学,就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分析学生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育教学规律的需要

因材施教是千百年来教育的主题,其教学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必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并面向每一位学生。有人提出班级授课制排斥因材施教原则,认为学生的差异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差异越大,正是大家所推崇的以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为特征因材施教,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的今天并不是说班级里有多少学生就要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要适合于班级学生的总体心里特征和学习风格,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尊重学生的差异,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实施。

3. 中学地理教学不同学生、不同教学目标的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分为文科和理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是不同的。另外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就更需要课堂的有效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可以在追求高考成绩的同时,也满足社会对其成员多种类型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差异的表现

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差异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开设过地理课,由于初中学校不同、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同、学生本人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地理学科的知识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高中入学之前形成的成绩上的差异虽然不能完全预示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地理成绩,但是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特别是参加高考的文科生有很大的影响。拥有预备知识的学生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的时候或者在高考复习中复习量大得分时候比缺乏这种预备知识的学生学的更好,理解和记忆保持量都会更好。

由于地理领域知识和教学方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当高中的知识需要学生已有知识加以积极整合时,具有相当属相预备知识的学生就比缺乏这种知识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获得成功。当不需要学生进行这种整合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不会受到先前已有知识的影响。在这种学生差异较大的课堂上,缺乏预备知识的学生适宜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掌握教学法,而对于具备预备知识的学生来讲,教师应该使用发现式教学法或非结构教学法。为了在同一个课堂上考虑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应该向缺乏背景知识的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预先训练,然后再进行新知识教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理领域知识的个体差异,从而减小这种差异对地理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2.地理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人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思考,有的学生爱听教师讲解,有些同学喜欢与别人激烈讨论,有些学生则偏爱自己独立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也能观察到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具有场独立型风格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倾向于对事物独立作出判断,在地理学习中喜欢实践和提问,能独立自主的学习,在感知时倾向于以自己的独立标准来觉察、判断事物,善于区分相似的、以混淆的地理事物,偏爱自然地理。场依存型风格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加工倾向于以外界信息为参照依据,更多的依赖外在反馈,受外在动机的支配,易受到暗示,学习欠主动性,在感知时,注重考虑背景因素,注重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偏爱人文地理。冲动型学生解决问题速度快急忙作答,但犯的错误多些,沉思型学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作答时间比较慢但正确率较高。在进行地理信息加工时,学生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是不同的,抽象型的学生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多个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容忍情景的模糊度,并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而具体型风格的学生则可能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要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则有可能造成偏见。

3.人格差异在地理学习中的体现

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一般认为,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如胆汁质的学生精力充沛,直爽热情,好胜心强,但脾气暴躁,不稳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并积极克服各种困难,但常常缺乏耐心,难以坚持完成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观察法和问卷法,准确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胆汁质生气勃勃,精力充沛,但易暴躁任性,感情用事;多血质活泼、灵活,但易浮躁,不踏实,缺乏耐力;粘液质冷静、沉着但易固执呆板;抑郁质细心谨慎, 见微知著,聪慧过人,但易忧郁,孤僻、羞怯等。对于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者要发扬其勇敢进取、不屈不挠的优点,但要控制其脾气;多血质的人,应发挥 机智、灵敏、兴趣广泛的优点,但要戒浮躁、粗心;粘液质的人,踏实、顽强、认真,但切忌优柔寡断;抑郁质的人,细心、坚持,但要克服懦弱、忧郁。

4.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领域里,个体的成就动机也就是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自愿努力以赴,以期达到目标并获得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在地理教育中,成就动机也就是学生对很好的完成地理学习任务的追求程度,成就动机对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学习动机的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受内部动机(需要、兴趣等)支配的学生,学习地理的持久性强,即使得不到高分,也会持之以恆地钻研。受外部动机(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要求、考试中获得好成绩、逃避惩罚、取悦教师)支配的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较差一些,但是学习效果不一定差。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随着情景的变化会发生转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不断创设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学习。

5.学习策略的差异

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成绩和学习策略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程度。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里,依据学习内容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学习方法技巧和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的过程。地理学习策略则是指学生学习地理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自我调控方法等。包括地理学习的情意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因素。

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时,不同的同学对具体的学习策略都有一定的差异。差异主要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组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练习活动尽力记住所学地理知识需要的时间;寻求同学、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的主动性;对课文和笔记进行温习的效率;对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节学习进程;力图安排有利于学习活动顺利进行适宜环境的能力。

6.思维策略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还与其思维策略的运用上的差异有着密切的练习,这种思维策略的差异并不是十分容易观察到,但是通过让学生解释分析解题思路和步骤能发现他们存在的差异。

有的同学头脑中具有大容量组块知识,所以往往采用顺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即由已知向未知推理;有的同学采用逆向思维策略。在进行地理信息选择时,有的同学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区分出主次,常常是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注意力经常是飘忽不定的,而有的同学则能识别并能预期哪些内容是主要和关键的,他们的注意力较多的停留在关键部分。在进行策略生成、运动的时候,有的同学能自发总结、生成策略,并能根据不同的任务的变化恰当地运用合适的策略,有的同学则往往缺乏策略,当通过教学能较快的学会策略,并能学会足部总结策略,但他们很难自己生成一个新的策略,因此给后进生提供一个有效策略比让他们自己生成一个策略效果更好。

7.学习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的智力包括语言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加德纳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观——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每个学生的智力结构都有其“优势区”和“薄弱区”。如有的学生视觉空间能力强,那么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章节明显要轻松一些,有的学生身体运动智力强,就偏爱地理游戏、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等等。从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看,有的学生属于敏锐型,他们善于发现知识间的区别于练习,善于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地理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了解,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 关注学生地理学习差异的方法讨论

1.个别指导教学

在班级授课制下处理好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地理教学中个别指导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

个别指导教学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个别化研究发展中心开发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模式其要点为:(1)确立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有固定的,又有变化的,由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共同商定,并因不同社区学校学生而异。(2)教学评价视需要而定,并非每周固定。(3)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形式途径等。(4)学生自己实施学习方案。(5)在进行班级教学时,开展充实性与补救性的教学活动前者为提前达标者学得更多而设,后者为滞后达标者补课而备。(6)及时反馈信息。

从总体来看,个别指导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都是灵活机动的,它要求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同时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2.个别化教学系统

个别指示教学法(IPI)又称为个别处方教学模式它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鲍温教授格拉泽教授   及其同事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这一个别化教学的主要程序是:(1)根据学习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习情况准备教材及教学媒体,详细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2)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设计个别指导的内容和程序,保证每一名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IPI已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成百万学生中使用,深受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欢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有共同参与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个变化,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4.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地理课堂上我们要处理好学生的差异,就要做好课前准备好差异、课上照顾好差异、课后评价好差异。

课前准备时候需要考虑不同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甚至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采取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喜欢用文字表达观点的学生,就适宜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对应于必修1、2、3的新课教学和初中知识点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避免用初中知识解释高中知识,在重要知识点讲解中需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初中学习基础。于此同时在课堂举例、小结等设计中可以涉及初中知识点中较难理解的内容,一次鼓励初中学习地理成绩较好的同学,保护所有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上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同学,设置问题要有差异性,让每个水平的同学都有收获,使得每个同学的潜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活动量要与课时和学生的能力相协调,活动设计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富有吸引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另外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得每个同学都获得成功的感受。

课后评价应当遵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对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