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焦虑是大象,何不让它成为温顺的那一只伴你左右?
研究人员指出,我们所称之为 “焦虑” 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是由三个彼此相关的方面构成:生理、认知和行为。
我们是通过身体感受来体验焦虑的生理方面的。这些感受包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精神恍惚、手心出汗、烦躁不安、疲惫、身体颤抖、肌肉紧张、喉咙哽咽、头痛、胃痛、背痛以及其他与压力相关的各种症状。
结合自己的情况仔细想想,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好像充满了焦虑的气息。尤其是近两年的新冠疫情,转变了很多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让很多人在焦虑中失去了方向,变得无所适从。
我们有时候明明想要“躺平”,却无法逃离现在的内卷。我们看着身边的朋友奔走于于各种培训班与学习“打卡”,却听到她说她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却对未来充满渺茫。打开手机看到的都是社交媒体中别人的精致人生,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就要停下来,看看这本《焦虑是头大象》或许在这本书里会找自救的方向。
本书作者张心悦心理畅销书作者,叙事治疗师,也是书写团体带领者。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徐凯文博士精神动力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研修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IPA认证沟通教练,致力于语言与书写叙事对现代人缓解焦虑、促进心智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这本书紧跟当下的热点问题,不仅对我们身处的焦虑时代进行全面与多角度的解构,对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还介绍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助长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的原因。如何运用心理学指导我们穿越焦虑。
寻找焦虑的根源,重新建立价值观
信息化多媒体时代,付费的知识也成了网上热销资源。有的人买了很多课,下单的那一刻仿佛就已经得到了这些知识,遇到好的资料,有的人会赶紧下载手机,仿佛这些资料存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里就成为了自己的东西。完成了这些操作之后,瞬间就会安心一些,好像“自己努力过了一样”。
看到朋友圈的流行的锻炼,也置办了健身卡,健身装备等等,我们立足于在这些健身场景中的满足感,看着自己发完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点赞之后,欣慰了许多,感觉没有“白白努力”.....
我们迷恋、感动着自己的努力,这些真的让我们成长了吗?作者认为这些“假装努力”其实都是典型的安全行为。这些努力的背后往往有一些共同点,就是焦虑的心理状态:担心自己不够好,又“害怕”或不愿意去面对这个现实问题。于是,有些人知道了这些“加快脚步”的“假装努力”来让自己安心。因为它被我们赋予了“励志”的意义,落入了“终身成长的陷阱”。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静下来,看向“自我”,做自己的起点,对自己做一个理性的评估。如果我们的自我感觉比较凝聚、自我意识比较清晰,那么自我边界就形成了。那么我们在方方面面就会有一个同一性的发展。这样我们便不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独具风格的健康的自我。
学会化解困顿,穿越焦虑不盲从
前几天几位店里的客人闲聊,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他们说到自身是不是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影响时,我也在思考我自己。在很多事情上,我好像不是一个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人。
我听到他们中的一位说:如果买了一件自己喜欢很久的衣服,回家穿着身上,但是并没有得到家人或者朋友的认可。她就会很沮丧,甚至对自己严重怀疑。
我想如果真的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一般不会去询问别人。假如有人评价这个东西不好,我一般也只是觉得她跟我的眼光不同罢了,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很多时候苦恼多是源自内心的不确定和不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首先就是接受并允许别人的不同看法。我每个人的经历和审美都不尽相同,对同样的事物肯定会不同的见解。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网络时代,很少有人停下来去认真考虑这些信息如何改变这我们中的大多数。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的医疗健康、饮食和通信等领域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颠覆着我们的生活“常识”。
比如这样的经历我们或许经常遇到:当一个营养学博士用各种“专业术语”向我们说明一日三餐该吃的食物时,我们真的很难找到其罗辑漏洞,甚至有可能根本听不懂,但是我们却记住了他推荐的食品,我们的“常识”在“专业知识”面前 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学会自洽,掌控从容的人生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人步履匆匆。他们总是在努力推动这个世界快速地向前发展着。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有这样一个画面,福特的流水线上,庞大的汽车王国中工人全力以赴地快速在每一道工序,预示着“效率化”的时代已经开启。每一步标准化的秒表式管理节奏,把主人公泰勒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配件。那么这是泰勒的所要追求的人生吗?显然不是。
我们虽然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经历着更快的生活工作效率,但我们也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精致配件”。
作者认为,追求效率的顽疾就是它会让人忘记自己的初心。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一路奔跑的同时,勿忘初心。我们步履匆匆,来不及停下来,害怕一停下,就会落后,我们也听过很多道理,但是让我们过好这一生的却是我们为目标努力的过程和经历。
正确面对底层焦虑
2019年底,新冠疫情迅速蔓延,我们很多人不得不面对死亡。死亡焦虑也是我们最底层的焦虑。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年轻的我们意识不到死亡,而事实上它始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着。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方法,她建议我们给自己设立医嘱。欧文·亚隆把死亡的遭遇命名为“觉醒时刻”。就说,死亡虽然会在肉体上毁掉一个人,但死亡的观念会在意识上拯救人。
所以写遗嘱会激发我们的觉醒意识。试着选一个合适的机会,认真地去完成一次书写,直面人生的最后时候,想想你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如果明天我们即将离开人世,那么我们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正如世界名著《飘》中斯嘉丽的一句话: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结语
世界上除了生死其它真的都是小事,即便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那么我们也要像斯嘉丽一样,用一颗积极的心态去生活。
趁现在还来得及,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去努力过我们想要的生活。
作者简介:梨花是一位爱码字的咖啡师,爱阅读,爱捣鼓,乱七八糟的爱好不可描述:举个例子,爱给咖啡器具们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