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B族维生素的功效和不良反应
B族维生素是一类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9)和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都是代谢辅酶的组成成分,在调节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如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B族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B族维生素或B族维生素前体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粮食、肉类等天然食物中,如果膳食均衡,无特殊需求,一般通过饮食便可满足需要。
维生素B1与三磷酸腺苷结合形成的维生素B1焦磷酸盐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必需的辅酶,该辅酶缺乏时可导致氧化代谢受阻而形成丙酮酸和乳酸堆积,影响机体的能量供应。维生素B1尚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其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从而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影响胃肠道及心肌功能。维生素B1主要适用于防治维生素B1缺乏,及其所致的脚气病或威尼克脑病,也可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B1对正常肾功能者几乎无毒性,过量使用可以出现发绀、坐立不安、消化道出血、恶心、喉部紧缩感、乏力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B2在体内转化为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均为组织呼吸的重要辅酶,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并可激活维生素B6,将色氨酸转化为烟酸,并可能与维持红细胞的完整性有关。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如口角炎、舌炎、唇干裂、阴囊炎、角膜血管化、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亦可用于偏头痛的辅助治疗。
水溶性维生素B2在正常肾功能状况几乎不产生毒性,但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会引发眼部不良反应,如视物模糊、眼痛、畏光、角膜混浊、进展性圆锥角膜、角膜膨隆、点状角膜炎等,甚至可能诱发溃疡性角膜炎等严重不良反应。
维生素B6在体内与ATP经酶的作用,转化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它是某些氨基酸的氨基转移酶、脱羧酶和消化酶的辅酶,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正常代谢,并与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有关。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防治维生素B6缺乏,可减轻部分患者妊娠、抗癌药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铁粒幼细胞贫血、唇干裂等,防治因大量或长期服用异烟肼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焦虑、失眠、抽搐、昏迷,与烟酰胺合用治疗糙皮病。
维生素B6在肾功能正常时几乎不产生毒性。若每天服用200mg,持续30天以上,可导致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每日应用2-6g,持续几个月,可引起严重永久的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性步态不稳至足麻木、手不灵活,停药后可缓解,但仍软弱无力。此外,有报道,口服维生素B6可产生便秘、嗜睡、食欲缺乏等不良反应。有高胱氨酸尿症患者用药后出现血清叶酸盐浓度降低的报道。罕见过敏反应。
叶酸是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组成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叶酸在胎儿的孕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叶酸不仅可导致胎儿多个器官发生畸形,尤其是神经管畸形,还可增加孕妇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的风险。此外,缺乏叶酸还可影响红细胞的分裂和成熟,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最后,叶酸还可参与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叶酸缺乏时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显著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和巨幼细胞贫血,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预防用药,还可用于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叶酸可引起脸红、气管痉挛、红斑、皮疹、瘙痒、不安等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可出现畏食、食欲缺乏、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引起黄色尿。肾功能正常者,很少发生中毒现象。
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红色化合物,需转化为甲钴胺和辅酶B12后才具有活性,缺乏时致DNA合成障碍而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引起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还间接参与了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合成。但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导致甲基丙二酸排泄增加和脂肪酸代谢异常,这很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因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细胞贫血,饮食或吸收不良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维生素B12缺乏,还可用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神经痛、神经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
维生素B12可引起低血钾、高尿酸血症、步态不稳、头晕、焦虑、共济失调、头痛、感觉异常、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舌炎、咽痛、真红细胞增多症、背痛、肌痛、关节炎、乏力、呼吸困难、肺水肿、鼻炎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出现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