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红烛(5)
邓大妈属鼠,比温老师小7岁。到1950年时,满14周岁的她才入学就读一年级。她说都是重男轻女惹的祸。她非常感恩,感恩人民共和国给了她上学的机会,让超过适学年龄的她得以接受文化教育,她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
她是本场莲塘琉井人,出生在农民家庭里。儿女多负担重是当年农村家庭的普遍现象,女孩子上学的一线希望被贫穷和社会偏见剥夺了。她的胞兄邓育桂是一位游击队员,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游击队员的家属得到更多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她终于告别了旧时光。
邓妈清楚地记得,上三年级时就是这老头子门下的学生,算来应该在五二三年间。那时的温老师初来乍到,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新兵,思想单纯工作扎实,作风朴素的他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他们是纯洁的师生关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短暂的师生关系眨眼间结束了。时间虽短,给邓妈留下的美好印象应该不少,但邓妈不想打扰这些美好的记忆,所以没有向我们透露更多的信息。
温老师与邓妈的结合,是偶然中的必然。据温老师为老伴代言的文字材料中记述:双方的母亲都姓陈,都是本县塘屋岭人,逢圩日都在三圳墟卖菜,在地摊前认识,在互相帮衬彼此照应中增进感情,在家长里短中加深了解,慢慢地萌发结为秦晋之好的想法,两位母亲一拍即合。据说,日后则委托阿四哥的叔母为媒,他们是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
温老师为老伴代言的文字材料,于前年脱稿,特别注明写作时间和作者的年龄89岁,十分佩服温老师以高龄之身,在锄头与笔头之间依然切换自如。通篇文章记述发妻为了撑起这个家而吃尽苦头,赞扬爱妻也具有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的中华民族品格。语言朴素,不懂浪漫的温老师,居然参透了一段浪漫的记述:“那是1955年的中秋节,花好月圆,这天是盼望已久的大喜日子。人逢喜事精神爽,我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一大早前来迎接最美心上人。”当接到邓妈后,他们相拥来到寨洋小学前面的小桥流水边,潺潺水声伴着阵阵晨风,仰望苍穹更觉天高地迥,他俩跪在桥边虔诚地向天起下誓言,天荒地老誓为同心结。
六十五年了,两位老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银婚、金婚、钻石婚,六十五年前起下的誓言,至今仍回荡在耳边。在回访温老师时,我把他写的这段浪漫文段读给邓妈听,邓妈一边听一边笑一边指点着老头子说:不要脸,大炮狗,根本没有这回事。任凭邓妈的指指点点,老头子脸上总是挂满幸福的笑容,因为老头子的耳朵实在大背了,即便是最大的倾泄,也只能是鸭听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