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屏的信: 儿女心, 其实爸妈不明白

【留美学子】 第 1127 期

纯粹教育 |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 

首语

不久前,纽约大学医学院一名今年即将毕业、26岁的华裔女学生,在宿舍上吊自杀。警方在现场找到一封遗书,初步认定死者为自杀身亡。恰巧这个时候的去年,也是学医,也在毕业前夕的华裔男学生,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自杀身亡。

几天前,久别重逢了女儿在藤校读书的妈妈,再次认真的告诉我, 其实在名校读书的许多孩子,因为压力大, 患有抑郁症的年轻人之多,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一封信

心理问题的亚裔学生比父母想象的严重

无独有偶, 也在这个时候, 我读一篇在微信父母群里,广为流传的信息。

一位在美国藤校宾大工作14年、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服务4年的家长,这位作者本人亲眼看到的亚裔学生 mental health (心理问题)的情况,部分文字内容摘录如下:

亚裔及亚洲学生都相当多(哥大尤其多)。很多学生都会跟我们说,他们去学校的咨询辅导中心,但是不敢跟爸妈讲。寒暑假回家期间,其实心理治疗师推荐需要继续心理辅导或吃药,但是这些亚裔或亚洲来的学生因为不敢跟爸妈说,所以比较长的假,变成他们病情恶化的时间。

放假回来,有些学生状况不稳定,有些要住院。学生如果已经成年,因为 FERPA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我们也不能联络家长。所以家长一直被蒙在鼓里。

有些少数不幸的例子,是到孩子自杀了父母才知道孩子一直都在接受心理治疗,而且没有很好的支持系统。

这个问题牵涉的面相当广,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很难一概而论。

很想跟所有家长说的是,的确有些亚洲家庭对心理咨询和辅导不太认同。

自己的爸妈也是这样(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读研究生才来美国的,我自己的爸妈都没有在美国念过书,他们自己搭飞机来美国都会因为英文不好而在机场迷路)。我也是来念书,来工作之后,慢慢对西方的咨询辅导理论有认识(念硕士班时要修这方面的课)。

在孩子申请大学的期间,除了很多量化的能力(考试成绩,课外活动表现等等),我很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面对挫折和自我调适的能力。每每看到孩子的挣扎和痛苦,言谈之间,孩子隐隐地痛处,都是

"I disappointed my parents"

"I let my mom down."

"I am such a loser. My dad will never forgive me."

我让父母失望了!

我没有达到妈妈的预期希望。

我真失败,我爸永远不能原谅我。

......

虽然听了快 20 年了,每次听都还是很痛。我心里在想,他们的爸妈要是听到他们这样说,应该比我更心痛吧!

第二封信

拥抱儿女的世界观

父母准备好了吗

也在同一个时刻,微信许多父母群里,转发着另外一封几乎要“心碎”的妈妈,深情的告白。

“这两天担心得快要睡不着觉了。我家大儿子Michael,申请到了克林顿基金,很快要去西非的塞拉里昂 (Sierra Leone, 也译为狮山共和国),做4个月义工 -  是那个爆发伊波拉病毒、前两年刚刚结束内战、医疗条件差到去年才进口了全国第一台CT扫描仪、疟疾横生、死亡率超高……的国家。

我咬紧牙关表示支持,其实心里很害怕,我怕他不能平安回来。

我先生个性极其温和,从不干涉孩子的决定,但这一次他也问儿子,能不能换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医疗条件太差了!

儿子回答:就是因为医疗条件太差,他才要去做义工,帮助那个国家改善医疗环境。

当地没有电讯条件。4个月内,孩子和父母基本失联,父母无法知道孩子的消息。只有患上重病时,国际组织救援组织会把孩子送回美国来。

我起初对大儿子说:你能不能不去?结果我小儿子 Richard 回答:妈妈,你认为应该谁家的儿子去?

我不得不说, 因为这件事,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开始关心世界的贫困和不幸的人,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仅仅是跟着教会捐款。

我给儿子发短信说,这件事让我反省自己两点:

1,我过去并未真正关心贫困的人,我只愿意付出自己多余的去帮助他们,并没有准备好牺牲自己。

2,我目送你进藤校的时候,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好的生活(you have a better life),最后却变成,你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you want a better world)。是我没有跟上你的成长。

是的,当我们这些家长送孩子进入美国最好的学校、希望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之时,我们并未真正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精英教育,

不仅让孩子成绩更优秀、

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

赚更多的钱,

更将

“以世界为己任“的价值观,

放在了孩子心中,

包括

牺牲自我、

付出代价,

去帮助不幸的人。

这会成为他们终身的价值观,

指导他们一生的生活方式。

希望儿女将来有更好的生活,最后却变成,儿女为了实现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上面两封被网络刷屏的信函,我读了无数遍,扎心痛了无数次。

  • 假如 .….

  • 自己会否跟其他父母一样,

  • 最后一个知晓其真实情况?

  • 如果儿女名校毕业时,

  • 也来告知父母他们要去…..

  • 自己会否做好心理准备?

  • 真的,

  • 即使死亡已是自然规律,

  • 早晚会降临,

  • 但是,

  • 谁会在有生之年,

  • 提早做好准备?

  • 这不可想象、无法接受的

  • 一切一切,

  • 都是父母无法言语的痛,

  • 无法发出声响的疾呼!

  • 问苍天,

  • 有哪位父母,

  • 能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第三封信

父母

一生的成长

一生的修行

一位被叛逆女儿折磨都要绝望的母亲,我的女友 Sandy,曾经写下了她的经历:

一个周五的晚上,她去参加位于加州硅谷、女儿学校里一位名叫 Henry 男同学家长见证会。Henry去年卧轨自杀了。

那天晚上,Henry 的父亲头上一边有头发,另外一边是剃掉的,耳朵带了一个耳环,头发染成金黄色的,他的右手臂上还有一个纹身。

Henry 父亲告诉大家,这是 Henry 去世之前的模样。

是的,儿子 Henry 变成这个样子,有哪个诗书门第的华裔家庭,能够接受孩子如此打扮?作为传统的中国家庭,绝对不接受孩子坚持他做的、如此不入流的那一套? 这么难看像什么啊?

父母在家天天对儿子唠叨,不断的质疑他,坚决不接受他,

Henry 父亲提到了 Depression 英文这个单词,他解释的意思就是“泄气”。泄气就是discourage (不鼓励),所有 depression 的孩子就是被 discourage了。

反正意思就是说泄气,就像一个皮球泄气了,孩子就扁了,然后就进入depression。

女友当时听这位父亲分享的时候,至始至终都在落泪。

她自己经历了儿女叛逆期对她、这位母亲的折磨,她几乎天天都在内心声嘶力竭的呐喊着?那种无望和孤独,几乎令她走向崩溃。

然而,她告诉我,面对Henry的父母,她在心底里面觉得非常庆幸的就是,她的儿女们今天已经走出阴霾,都在健康地活着,他们各自找到了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

她庆幸,当初,她在绝望之际,感悟到改变父母的意识,即刻悬崖勒马了自己的强势态度,同时,也把孩子送到了可以挽救她的学校去读书。

如果她没有痛苦的改变父母的心态,也许她也会像那个父亲,再也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儿子和女儿了。

她从西海岸飞来东海岸见我时,给我带来了她孩子们许多充满阳光和欢乐的生活照,还有她孩子们对妈妈充满感恩的信件。

第四封告白

谁的成就?

谁的坠落?

是的,今天,我们愈来愈多的民众,充分意识到,原生家庭给儿女们一生的成长之路,带来的许多致命的、正确或者错误的引领。

同时, 遗憾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整个社会,在如此竞争压力下,人们也变得愈来愈不包容。

付云皓 -  这个曾占领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点的、备受期待的奥数天才——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意外地在学术界消失了。而这个消失却被认为“奥数天才的坠落”。

对于长篇大论的报道,这里不赘述, 然而, 我不能接受的就是这个对付云皓描述成坠落的说法。

是的,他曾经站在数学竞赛的顶峰,而作为曾经优秀的人,今天从事基础工作,也就是给二本师范生教授数学课程,就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

如果媒体如此负能量的传递成功与失败的信息,也是对民众选择自己想走的人生之路,也许不同主流的人生之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导和评判。

付云皓他获得数学大赛后,走过的种种弯路、走出曾经自己的消沉之后,他今天的告白是:

"  不是学术研究才是上品,普通工作都比较low。

难道曾经很成功的天才在后来没有做出经天纬地的成就,难道选择平平淡淡地生活,就是失败吗!

有许多研究者学术能力很强,却始终棋差一招,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克想攻克的问题,但他们依然是快乐的,充实的。

那些自己花费十天半个月想明白的事情或许没有很大的价值,但多少是一些有意思的结论。而且,抛开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了。

难道从天才冠军到“二本师范”学校老师,必须要承受心里落差吗?

现在的我并没有这种心理落差。年少时期经历学业上的打击,到很颓废的那段时间是有一些落差的,但这些都已经化解。

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活,让我明白了在大学的象牙塔之外,有广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人去身体力行。若你头顶光环,身处高塔,或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只有脚落实处,做好每件事,才能积少成多,为社会真正贡献你的力量。

2003年与我同行的五位队友,有两位还在数学的大海中遨游,另外三位则投身了金融行业,这点我在采访时有提到。他们每个人都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我也没有。

如果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衡量,我和很多本科时期同在北大的同学确实有不少差距,陨落这个词送给我,不足为过。但是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衡量,我并未觉得自己在陨落,或者是已经陨落。

我的观感是:现在的我,正稳稳当当地一步一个脚印踩在基础教育的道路上,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这所以培养中小学老师为目标的学校。

我们一届算100个师范生(实际上一百多),80个去中小学,每个学生平均带10届学生,每届算两个班60人。

若真能帮助这些师范生提升能力,那一年的教学里能间接帮助多少小孩子呢?不知道这个微薄的数字能不能入得了作者的法眼?

为什么来这里教书?

我的回答之一是,让广东省多几个靠谱的中小学老师。嗯,就是很简单的想法,没有什么星辰大海,没有太多高远的学术理想的宣扬,我只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初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有水平,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让尽量多的孩子受到正确的引导。

学术呢?如果说学习是去吸纳前人的经验的话,学术就是将吸纳的经验经过总结探索,升华成新的有推动意义的成果。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会放弃学术,

难道教“二本师范生”就不配搞学术吗?

学术何时分了高低贵贱?

学术何时端起了架子?

学术何时只存在于“高堂之上”?

我认为学术,就是学术本身。是因为有热情,所以才去钻研,是因为有碰撞才有火花,是因为有执着所以才耐得住寂寞。作为一个被全程配图皆是黑白照片的“过气坠落天才”,我不敢保证自己一定会在学术上有惊人的突破,但是我可以说对于学术的追求我没有一刻会懈怠。

最后想说一点:任何志存高远的学术理想,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想当然想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着付云皓用数字见证的力量,自己被他的诚挚所感动!

他一届教授100多个师范生,其中80% 会到中小学任教,每位毕业生走入教学后,老师平均会带出10届学生,每届算两个班60人, 那么付云皓能间接的帮助了多少祖国的未来啊?

是的,也许付云皓不属于传统意义上、媒体所期待的所谓光鲜舞台上,展示给众人虚幻的成功,然而付云皓远离了沽名钓誉的世界,潜心发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事业,难道这不是付云皓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吗?

如果天下所有人,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为改变这个世界,各尽所能的奉献着,这个世界会多么平和与美好啊!

记得一位美国博士男老师,原本可以到大学做教授,却选择了到美国小学来教书,一教教了30多年, 原因很简单,他觉得在孩子心智还没有健全的时候,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大爱,可以影响这许许多多的世界未来们啊!

第五封

感言与感恩

上面讲述了四位智者,不同人生的活法与告白。

品读每个人的人生告白,自己感受的是一种温暖和力量,而缘由何在?

其实归结为两个字: 尊重! 那么更深层的另外四个字:敬畏、谦卑。

他们让自己深深感悟到:

先学会尊重自己,才会尊重自己的生命,自然而然的,才能更加尊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个世界变了, 选择也变了,更多元化,亦简单亦繁杂,不是什么都能被我们看懂。

活明白的人,选择着自己要走的路,

正在感悟去明白这个世界的人,也选择了他们自己的另类之路。

作为父母,当然不可能时时刻刻、每个细节上,完全明白儿女生命之旅的意义和做法。

其实,任何强者或者思想者,无论是儿女,还是父母,他们一定会远远超越自己的前辈、自己的原始家庭、自己同辈的生命轨迹。

我以为,

我们可以,

允许自己不明白儿女,

因为他们在超越!

学会接纳他们的选择,

即使与我们如此不同。

也正是父母的智慧和大爱,

也许这个世界会避免许多悲剧。

在父母认知边界上,

知道自己知道的,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不知道自己知道的,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过程中......

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们变得狂妄和盲目;

而因为发现了自己不知道的时候,

其实作为父母,

我们自己的修行之路,

才真正的被开启!

父母的高度,

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感恩儿女们

让父母不断的成长,

让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自第一封信作者的10点警示

1. 多观察引导,和孩子讨论他们生活中的决定。从这些讨论中,了解孩子的想法,适时给予支持。这要花时间。也是我曾经讲述过,教养升学不能外包的原因。

2. 引导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嗜好。在这里我说的兴趣嗜好,不是要去比赛得奖,而是在孩子低潮时,可以让孩子有健康的宣泄管道,让孩子有一定的抗压性。我看到有 serious hobby (爱好技能) 的孩子抗压力一般都比较好。遇到挫折不会马上放弃。

3. 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我多年的观察,有固定运动的孩子,一般比较难掉入无法自拔的情绪问题。(当然也有例外)。

4. 遇到孩子做不好的,对事不对人。改正他们的行为,不要攻击孩子。孩子有做不好的,立即给予指正。不要拖太久。

5. 父母的鼓励赞美很重要,孩子的自我肯定更重要。亚裔父母不习惯赞美孩子,孩子有时候为了得到父母非常难得的肯定,在发展上很难达到自我肯定那个层次。孩子能自我肯定,才能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

6. 好好观察孩子如何交朋友,怎样得到 social support (朋友圈、社会上的支持)。遇到挫折时,爸妈不能是他们唯一的避风港。孩子得学会建立好的 support network (来自社会和朋友圈的支持),上大学不在爸妈身边,才能也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

7. 好好观察孩子在心情不好时,self care (自我关照) 能力如何。孩子吃饭吗?好好睡觉吗?用什么方式排解负面情绪?花点时间和孩子讨论这些。我发现爸妈有 explicit 教过的孩子,通常都比较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8. 在孩子上大学前的一年,开始很认真的讨论 how to seek help。这是很多谘商辅导研究上都有写的,亚裔孩子的 help seeking abilities 比其他学生(不只是白人,黑人,拉丁裔等等)都要不好。

很大一部份原因,根据研究,是家庭和文化的关系。和孩子讨论 asking for help is a sign of strength 对亚洲家长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很重要。你的孩子要上美国大学,老师不会像亚洲老师一样 reach out to offer help。如果还不懂得自己在需要帮助的时候,ask for help (不一定要去谘商辅导中心,但是得知道其他地方),大学会过得很辛苦。

9. 用你觉得合适的方法(每个家庭不一样,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对和错),和孩子谈性(包括 safe sex),谈性骚扰,谈交往,谈 LGBTQ+ issues。这些问题是大学生最常面对,最难启齿的问题。这也是很多学生有些关卡过不去的来源。

10. (最重要的一个)让孩子知道,虽然你想法可能跟他不一样,但是你愿意无条件倾听。在大学里遇到困难,打电话回家,你会用前十分钟无条件倾听,不打断,不给任何意见,不 judge 他们地倾听。让孩子知道,你的爱没有条件。孩子不需要做什么来值得你爱他。

(0)

相关推荐

  • 这句话,多少儿女说不出口

         如果,现在让你跟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有几个人能脱口而出?又有多少人说不出口.      读书时,有一位女同学小琪,热情大方,而且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每次,她跟爸妈打电话时,总能说说笑笑地讲述 ...

  • 亲历澳洲 | 我们又该如何考量精英中学?

    这是澳洲财经见闻最新推出的一档专栏 全方位解读澳洲的衣食住行 第一时间解答你最好奇的问题 用通俗有趣的图文为你呈现澳洲都市生活中财经那些事 这几天,一篇名为"中产鄙视链:赢在**前,绝不让娃 ...

  • 都说养儿能防老

    从刚出生的那天起,儿女就注定是父母的生命和牵挂!为了儿女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性命也是愿意的! 幼儿时,一点一滴的照顾你,呵护你,怕你受一点点的伤. 这时的你,总是围绕在他父母的身边,一步也不想离开,那时 ...

  • 回报父母

    回报父母 我年青时叫一声儿女,他们多可爱啊!是想爱护他们,照顾好他们,希望他们快快长大.尽到父母的保育之责,望子女成龙似风,将来老身有靠,以后能得到他们的爱戴多好. 我现在叫一声儿女是因为我很高兴,他 ...

  • 我玻璃心的爸妈在澳洲的幼儿园,和阿姨吵了一架

    今天还是聊点私事,郁闷啊! 周五大厨早早下班,和我一起去外面准备先喝咖啡,小小约会一下,再买饭回家.因为我爸妈最近在澳洲,他们帮我们接送宝宝. 咖啡还烫嘴,突然接到幼儿园阿姨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印度阿姨 ...

  • 宝宝多大可以喝酸奶?新手爸妈要明白!营养师教你如何挑健康酸奶

    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大宝喝酸奶时,二宝看着馋得流口水,但二宝还不到一岁,能不能给他喝点呢?" 这是前几天,一位妈妈咨询的一个问题,给宝宝喝酸奶,是家长们都会面对的问题. 京妈 ...

  • 宝宝出生后爸妈要明白哪些事情?对宝宝非常重要!

    当医生将宝宝抱给你看时,你会发现,他皮肤红红的,头部相对较大,头发湿润地贴在头皮上,四肢好像害怕一样蜷曲着,小手紧握,哭声响亮,像个"小老头".有些顺产的宝宝,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 ...

  • 【儿女心】10节“手指操”教爸妈预防老年痴呆,简单易学!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身边有好多叔叔伯伯.姨妈婶婶的认知功能开始逐渐衰退.什么?你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悄悄告诉你,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的前兆啊!怎么办?任其发展,以 ...

  • 这篇博士论文《致谢》刷屏,句句扎心……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内容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 ...

  • 这篇博士论文《致谢》刷屏,句句扎心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内容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 ...

  • 这篇博士论文《致谢》刷屏,句句扎心,却激励无数学子...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内容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 ...

  • 博士论文《致谢》刷屏,句句扎心

    来自于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这篇情感真挚的<致谢>近日在豆瓣.知乎.微博等多个网络平台走红,作者在文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 &qu ...

  • 易心传正|准爸妈应怎样给孩子起乳名?这样起,简单又可爱

    伴随着宝宝的到来,很多家长除了要给宝宝起一个响亮的大名外,还要给宝宝想一个顺口可爱的小名.因为小名属于乳名,是从宝宝出生后,宝宝最初听到的名字,也是在宝宝小的时候,对外最多称呼的名字. 像很多明星的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