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之“六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没有任何基础,该如何学书法?。
初学写字越大越好;每天换着字帖写;一上手就写兰亭序……这些常见的误区,你,都中招了吗?
唐 欧阳询 千字文题跋卷(局部)
误区一:一味求大
一般而言,初学建议写大字,但不能一味求大。
比如王羲之、颜真卿等,大部分经典书法作品的字大小在三公分见方以内,并不是太大。
当然,我们初学很难写得跟原作一样小,可以略大一些。但是如果超过原作的一倍大小,那么书写的方式就跟原作不同了,属于一种创作而不是学习。
若初学楷书,建议用9公分(cm)的格子为宜。
误区二:追求自我
古人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苏东坡亦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讲的就是书法的自然美。但是,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并不适合追求“自然美”。
米芾集古字生涯长达四十年,之后才形成自己“天真烂漫”的刷字风格。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傅山《霜红龛集》)。可见自然的境界当由造作、规矩中来。
我们初学书法,首先应当静下心来,认真临帖,精心思考,不妨多一分“造作”,少一分“自然”。
宋 黄庭坚 跋苏轼黄州寒食诗 绢本 35.7×68 cm
误区三:遍临诸帖
“欧颜柳赵王、苏米蔡宋黄”,古代可以临帖的作品很多,一些初学者也喜欢不停地换着花样来学。频繁换帖,这也是误区!
从汉简和敦煌卷子残留的习字作品来看,古人学字都是把单字重复多遍来进行学习的。于右任48岁开始学草书,每天只练习一个字,但三年之后便卓有成就,这个速度其实算是很快的。反之,如果我们每天写一千个不同的字,或者经常换帖,可能反而“欲速则不达”。
别担心,一字一字逐个把握了,方可循序渐进。
误区四:五指执笔
不分书体,均采用“五指执笔法”悬肘书写,此乃大错特错。
我们读帖,其一先揣测该帖所使用之毛笔种类和大小;其二要看懂该帖的执笔法,古之书家,执笔习惯各异;其三要琢磨一下古之书家案几高矮。而后动笔临习,就比较容易把握。
元 管道升(赵孟頫妻子) 行书 秋深帖 26.9×53.3cm 北京故宫
误区五: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自然没错,但是很多人一上手就写兰亭序、蜀素帖、九成宫、张猛龙……,这样学书法,且慢!
《兰亭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没错,但是一上手就学行书,结果能学到手吗?肯定不能!取法乎上的法,是指一个训练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碑帖选择问题。初学就不分高下,乱拿名帖名碑下手,这本身就说明学习没有章法。
比如初学颜体,《多宝塔》就比《颜勤礼碑》更适宜!
误区六:高手不择笔
都说“高手不择笔”,一些初学者也便随性,胡乱用之,且慢!
羊毫笔柔软,吸墨充分,适于圆浑厚实之笔划,耐用且廉价。狼毫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
清代一位叫做王孙逢的笔工说“吾今造笔,软毫中必参硬毫,硬毫中必参用软毫,方能合人意而适于用。盖名为纯羊毫笔,而果纯用羊毫则其软如棉,不善用者不能成一画。名为狼毫笔,而果纯用狼毫,则其硬如锥,不善用者亦不能成一字。世无真能用羊狼毫者,反咎造笔之不佳,吾安得不曲为之调剂耶?”
兼毫,是指在硬毫中加入软毫,可以使笔毫不至于过硬,刚柔并济,相对容易掌控。
若初学楷书,建议兼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