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谈】当世故变成了成长
人在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一般都很有自我意识,喜欢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自己得到别人的赞美,喜欢自己是独一无二并且无法超越的,往往也会以这样的形象自居。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自视甚高”,但是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恃才傲物”,总觉得自己有着惊世才华,就是无法被别人看到、理解和认同,于是会觉得别人太过平庸,进而从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优越感,鄙视所有的人,鄙视其他人卑躬屈膝讨好别人的样子。
于是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中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觉得曹雪芹先生说的太好了,这样冷嘲暗讽太过人情世故的人,所以才让贾宝玉活在一尘不染的大观园中,远离世俗。
等到不再年轻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觉得曹雪芹先生说的太好了,他真的是看透了人世的本质,无外乎是与人相处。世事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人情即是顾及其他人的感情。
这两者真是相辅相成啊,顾及他人感受才能处理好世事,越是洞悉人情越是过得顺风顺水。于是开始嘲笑自己年少时:我当时真是太年轻了啊!
但是,洞悉人情练达人情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是与时俱进还是同流合污?或许,人从世上走这一遭,总不能一直活在混沌的娘胎里,总要认识世界认识人心。
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好恶而盲目行善,其实是一种伪装起来的残忍。不追问世界和人心本来的样子,其实是一种虚无心态的逃避,是不自知的掩耳盗铃。
世事洞明本没有错,人情练达也无可厚非,最关键的还是有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没有忘了自己。
融入世界其实很简单,人云亦云邯郸学步就好。融不入世界的人,只是心中只装了一个大大的自己。
难就难在出世。出世的前提是入世,真正明白了世事,洞悉了人心,熟悉了套路,体验了快感,满足了物欲,依然能在尘世中慢慢放下一切,熙熙攘攘中仍能听见春日燕子归来的第一声清鸣,姹紫嫣红中仍能看到秋天菊花盛开的淡雅素爽,物欲横流中仍能够坚持自己的步伐节奏,蠢蠢欲动中仍能清醒地对整个世界说不。
所以,不需感慨“当时真是太过年轻”,幸运的是“幸好现在我还年轻”。
(图片来自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