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节奏来自于这两个方面,今天只谈技法方面

我独创的“书法”的定义——书法的对象是节奏

在我的收费课程《书法入门百问》第一辑的第一课,就深入阐述了书法的定义。我认为这是目前最贴切的定义,也是我个人的独创,因为我没有找到其他的类似表达或完整表达。

我对书法的定义是——

对汉字的内在含义、汉语言文意节奏的有意味的视觉呈现。

里面有几个要点:

1.汉字的内在含义

2.汉语言的文意及其节奏

3.有意味的

4.视觉呈现

这其中,第二点“汉语言的文意及其节奏”和第三点“有意味的”,都牵涉到节奏的问题。

书法的节奏就是来自于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精神的节奏,今天略去,以后谈,第二个方面,是形式感方面的节奏,下面深入阐述,以承接上一篇文章“使转”。

使转产生了节奏

节奏感,精确定义没有,我的有效定义是——

在时间中展开的姿态,让人产生反复、对应等形式的冲突且和谐的感受。

书法确实有着更为清晰的时间性,因此,强调其节奏感,是极为必要的。

节奏感的来源,除了精神层面之外,就是技术层面,两者之间结合的越好,就越是高级。

使转,这种最最基本的运笔状态,导致了节奏的出现,因为书写汉字的运笔过程,就是笔画的往复,就是原有方向不断发生改变。

简单地看,是速度与方向的改变,产生了节奏。

深入一点看,是汉字的书写笔顺和运笔过程,限制着我们的思维和运动,从而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心理状态——控制、期待、挫折、满足。

下面,我们就简单一点看。

节奏是这样展开的

让我们进入室内速滑赛场。

过了弯道进入直道时,选手极速加速,快到弯道时减速,进入弯道后,速度明显放慢,最大拐点出现的时候,速度最慢,甚至以手触地,然后逐步加快。弯道超越是对选手的最大考验,他需要避开撞击、滑出赛道的风险,需要平衡因加快速度产生的离心力变化和冰刀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平衡点一旦打破,就是失败。

类比到书法,完全一致。

我们可以把直道,比作“使”,弯道比作“转”,最大拐点比作“折”或者“回护”。

往往,直线运笔时,速度加快,直线转入弧线时,运笔速度减慢,折线翻笔或者顿挫调锋时,瞬时速度是零。

就在这种加速、减速,启动、停顿之中,节奏感呈现了。

这种节奏感,越清晰明快,字就越精神,以行草居多;如果对比不够明显,字就相对静态一些,以篆隶居多。

草行楷隶篆,节奏对比依次降低

一般而言,草书的节奏对比最强烈,篆书的节奏对比最弱。

连续回转后的极速笔势变化,又长又直。

大幅度弧转后,急停,转直线。急停转直线的一刹那,速度为零,调锋蓄势,又转为极速直线运动,这种转换时间极短,估计只是毫秒级别,没有强烈的意识和长期的训练是无法完成的。

▲1、2、3、5处,几乎原地转身,急停后疾走;4、6处,弧转,速度比直行处略慢,7处,凌空抽射,接住弧线传球,一脚劲射;8处,这根竖,才称得上真正的悬针竖。这些怀素的字,太不容易了。大幅度多重回转之后忽然出现笔直的笔画,节奏感异常强烈,如果他的笔是今天足球场上的运动员,那一定是梅西。

再看米芾的字,节奏感也非常明快,到了“颠”的地步,所谓“沉着痛快”,至少也是对这种节奏感的描述。

我们写篆隶、楷书,也有节奏感吗?

当然有。

节奏感强烈的隋唐写经

节奏柔和的曹全碑

小篆一条横线,起收笔速度都会很慢甚至为零,因为要藏头护尾,笔锋运行方向是原地转身,中途会加快。一条直线连弧线,在弧转阶段,往往会放慢,这时候,为了保证线条质量,继续中锋裹毫而行,会略略提笔,加强顶纸,从而放慢速度。

楷书当然也有节奏,只是复杂一些,但总是“使”快,“转”慢,蓄势调锋时,几乎原地打转,找到感觉后,加快速度。这个复杂些,我们以后展开。

有了对“节奏”的认知,就能有意识地指导自己在书写过程中,让节奏感更明确。越是明确,字就越是干净;越是明确,笔法就越能够体会和掌握;越是明确,你的书写心理状态就越清晰,写的过程就会感到“爽”,也就是我们说的“心流”。

注解

❀心流

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伴有高度的兴奋与充实感。比如赌博,打游戏,高手对弈,极限运动等等。

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有意愿且高度专注

2.有清楚目标且立即有回馈

3.有主控感

4.忧虑感消失

5.力所能及且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克服障碍的能力

书法是最儒雅的心流,所以,热爱书法的人,到了一定状态,可以遇见幸福。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