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年 趣 事 三 则 || 岱昌
童 年 趣 事 三 则
文//岱昌
童年是人生的金色年华。那样的年华,总有一份天真、烂漫,纯真、无暇陪伴。在那个特定的人群中、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在那个特定的岁月里,总会留下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烙印在记忆深处。
凫 水
记忆中的童年,夏日里的雨水特别充沛、富余,夜里下雨白天放晴的日子极为寻常。每当雨过初晴,村子周围的坑塘汩汩流淌,汇成小溪,充足的水源,为我们喜欢凫水的小伙伴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常常背着父母、老师,偷偷到塘里凫水。
记得念小学时的炎炎夏日里,被父亲逼迫午睡。忙碌一晌的父亲,疲倦地打起午休的酣声,忍耐已久的我便翻身跳下床,小心翼翼地跨出门槛,避开村头老槐树下纳凉的母亲和婶娘们,偷偷遛出村外,一会儿便来到村子北边的一个池塘,小伙伴们已早早聚齐等候。只待一声令下,我们三下五去二,就扒光了衣服,纷纷跃入水中,挥动着脚掌、手臂,摆弄着各种各样的泳姿,打水仗、钻猛子、跳水……,打闹声、欢呼声、嬉笑声响彻上空。谁知,那天中午我们玩得正欢,正来劲时,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不得了了,老师来了,快藏”。循着声音,仰望塘边,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眼前晃过,只见那人的头顶扣着一顶发黄了的破草帽,上身披着一件褪了色的白的良衬衫,猛看上去,倒像一位寻找学生的家长。我正想一个猛子扎向水里脱身,可那人竟唤起了我的名字,当四目相对时,才发现他正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吃惊、愕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乔装改扮的老师竟会来逮他们这群顽皮的学生。刚才还来去自由,生龙活虎的我们竟一个个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了。这也许是家长无奈的告发,也许是老师为学生安全的担忧。
那天,我们十来个学生赤着脚、光着背跟着老师回到了学校,正当我们忐忑不安的接受惩罚时,一向严厉的班主任老师却没有动用武力。而是让我们站在夏日炎炎的阳光下,足足享受了一个中午的日光浴。这件事虽然封杀了我随意玩水的习性,但有时还是背着家人和老师偷偷的去池塘里玩一把,过一过凫水的隐。因为有水的池塘是孩童夏日里最为浪漫的乐园。
武 趣
年少时,我和广大习武的伙伴一样,对武术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执著。那份近于痴迷的执着缘于那部大红大紫的《少林寺》电影。那年我刚满12岁,正是天真烂漫、活波好动的年龄。记得那个晚上,为了能看到这部影片,我和最要好的几个伙伴寻黑翻山越岭,跑了几十里的山路。嘿!那晚可真让我们开了眼界,惊心动魄的武打场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回味无穷,如醉如痴。
从那以后,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校园、操场,还是教室后边那惟一空出的地方,都成了我们打闹、玩耍的练功场。课余饭后,只要兴致一来,我们就聚在一块,两个一伙三个一帮地拼打厮杀起来。这一下,教室里的课桌、板凳,校园内的小树可糟了殃。为此,我们少不了挨批和罚站。时间久了,处罚的内容也变成了蹲马步、站弓步等等一些武术基本动作了。
记得有一次吃过早饭,我匆匆地来到学校。因为时间还早,班里只有几个学生,我便毫无顾忌地在教室后边模仿《少林寺》中的和尚玩起了醉拳。摇摇摆摆、跌跌撞撞,出拳踢腿,竟也仿效得惟妙惟肖。几位来得早的同学也为我的投入表演叫起好来,我心里一时激动,想利用更“出色的动作”博得同学们的喝彩。谁知云里雾里的动作做完后却没有一点反应,怪哉!一抬头,妈呀!语文老师竟站在教室的门口,观看我“出色”的表演呢!我一下子紧张得透不过气来,脸腾地红到了耳后根,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心想,这下可惹了大祸了,弄不好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照相”,那可丢死人了。如果再让父亲知道了,这顿打肯定逃不了。
管他呢,听天由命吧!当我把头埋得低低地思量时,发觉班主任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走开了。可那天中午放学,我还是被请到了他的办公室。去的路上,我的心中如揣着一只兔子,怦怦跳个不停。然而,没想到一向严厉的班主任却出乎意料的和善。看我忐忑不安的样子,他发话说:“不要在瞎胡闹了,得把心思用到学习中去,看都闹成啥样子了。”说着他竟拍打起我的衣裤来,我低头一看,原来只顾玩耍,裤子上沾满了灰尘都无所直觉。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了下来。那天老师的话不多,但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教室内随意打闹取乐了。
真正接触武术,是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从本家一个哥哥那里学的。他比我大五六岁,据说他是念高中时跟一位体育教师学的。有了师傅,我们练功的兴致也就更高了,每天晚上,都雷打不动地集聚在村头的打麦场上,翻跟头、踢腿、压腰,直练到筋疲力尽、夜深人静。他为了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武术这一古老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送给我好多本的《中华武术》杂志。至今在我家书桌的抽屉里还放着几本80年代的期刊。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训练,我们几个小伙伴学到了不少东西,已熟练掌握了小红拳、大红拳、连环拳等等十多种套路。自此以后,班里的同学都知道我会武术,且还真有两下子,就连几个调皮捣蛋的大个儿学生都惧怕我三分。这种对武术的痴爱伴随着我一直到现在。
摘 杏
从山林里摸爬滚打长大的娃儿,自懂事起就垂涎杏子,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山里的果子便是我们这些娃娃们最好的美味佳肴。为此我们总惹祸端,不是让人家找上门来告状,便是迎来邻居婶婶大娘们的一顿臭骂。可是那飘香的杏子真的是引力太大了,不思悔改的我们,既便是挨骂、受批,也全然不顾,依然会寻找时机,偷偷摸摸的踩点摘果,久而久之那些拥有果树所有权的人家也拿我们这群猴子一样刁钻的娃娃们没办法,只是多了一些小心别摔着或不要折树枝等叮嘱的话语。
在我们村子的西北角有一个叫冯沟的自然村,村子下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下面是一条长长的小溪,溪水旁边的土堰上长着两棵高大的杏树,也正是这两株很起眼的杏树让这条静静的小河变得喧闹和沸腾起来。
当杏花谢落,杏果出身,那还长着绒毛的小杏子,便立刻招人喜爱了。尤其是我们这群调皮捣蛋的娃娃们,开始虎视眈眈的打起杏子的主意了。
下午一放学,我们便相约挎着篮子,美其名曰:割草。而实际上却是本着杏子而来的。偌大的村子,只有两颗这样的杏树,面对诱人馋虫的杏子,附近村子的小孩常常为了能够摘到几颗杏子而冒险。这也许是应了那句物以稀而为贵吧。
杏树的主人为了防范孩子们采摘杏子,不但把树杈上挂满荆棘,还会派人躲在一边看管。这样,尽管我们望杏兴叹,垂涎欲滴,但却往往很难得手。即便是得手了不是被树杈挂烂了裤子,就是被追得跑丢了鞋子,甚至还被人家没收了草篮、镰刀。可为了能吃上杏子,解解馋嘴,常常会冒险偷摘杏子,每当得手,心里别提有多么高兴和满足。多少年过去了,少年往事,在我幽深的记忆里依然标注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惊险,快乐,而满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