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凌晨三点钟,楼下声控门的门铃突然响起,只是短促而尖锐的一声,随即周边归于沉寂。我被惊醒,去客厅里细听,除却虫鸣四起,并无脚步声上得楼来。便想,或许是某个夜归的酒醉的人按错了门铃,亦或者并无门铃声,全部是我的梦呓,这些似乎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清冷的初秋晨时,我被某种声音唤醒,再也无法入睡。
人至中年,还能被很多声音从沉沉的睡眠中唤醒,算是幸事。年轻的时候,对声音是不敏感的,春与夏的夜晚,惊雷阵阵,雨点儿哗啦哗啦敲在屋檐,也是一场好睡。N多年后,睡眠变得很轻很轻,轻到窗台上柠檬树开花的声音都听得到,轻到整夜整夜地睁着眼睛,脑海里全是丝竹之音、管弦之乐。而此夜,终于睡得沉稳,终于知道自己是被惊醒的,而不是突兀的无缘无故地醒来。
昨日午后四点钟,母亲乘车去往呼伦贝尔大草原,父亲一个人留守在家,阿良在黄昏时候下厨烹制晚饭,我因事去的迟,晚餐后一起惬意而归。晚间八点钟时,妹夫徒步四五里,来给我送不锈钢台架。他气喘吁吁地把台架扛上五楼,又细细叮嘱我好好擦拭后,方可使用。我揣摩这个物件,可以摆放餐具,亦可以放置阳台做花架子,也就很喜欢了。彼时,他又匆匆下楼去,言说还要去学校门口接放学的女儿回家。我从窗口看出去,他的身影转瞬就消失在院门处。
我们都在各自匆忙。家哥两日前去往四川成都,明泽远在长白山脚下。今夜,母亲在长途列车上,父亲在前楼的客厅里早睡。新入学的孩童还在教室里夜读,她的父母匆匆走在路上。亲密的友人在小区里散步,后致电于我,谈及众多,全部是家庭琐事,听来温暖亲切。又有同城的熟识的人,正在外地旅行,朋友圈里发出大幅自拍照,身后自是人流攒动,生生不息。遥远的城市里,有人在楼下自酌而醉,有人在河堤走路,有人在下班途中。他们在网络里,在微信里,留言给我,知我隔日将独自奔赴异地,并无惦念与牵挂,全部是凭了己心,和我聊聊这夜里的生活,这尘世里的迷钝和恍惚、疼痛与破碎。 我们都是独自走在人间,在某一处,在某个时间点,和很多人汇合。与一些人成为亲人,与一些人成为朋友。然后一起并肩走下去。不再孤独。这是很完美的契合。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在彼此的眼界之内,看到令自己颇为心动或认可的一面。气味相投。互不排斥。相识就已经是很深的缘份。
昨夜里原是读书的,读到最后成眠。书的名字叫《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是一本记述日本津端夫妇田园生活的随笔。身为建筑师的津端修一老先生晚年之后带着老伴远离都市的喧嚣,归隐乡间,晨耕晚收,自在逍遥。他们用三十多年时间悉心打理着自家的木屋和菜园,用一生的时间共同完成彼此的梦想,视为人生一乐。关于小春日和,指晚秋到初冬里阳光和煦的好天气,更寓意任窗外风景随四季更迭,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小春日和”。我原是不怎么读日本人的书,心底里是有排斥的,但那日看朋友分享所购书籍《耕食生活》与《筑巢记》,不免心动,也去当当网查,也是欢喜的,且不说他们的有些插花师非常出色,单是这几页小字读下来,也是自有精髓,是值得慢慢体悟的。
我便想,家人都在,友人都在,便是小春日和。即使我们短暂地散居各处,天亮之后,还是会各自原路归返。我们都走不远,走在任何路上,都是回家的路。所有的方向,都指向心,指向家,指向我们隐秘的欢喜的情感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