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系列——埃奈西德穆
埃奈西德穆是古希腊哲学家,怀疑学派的第三代代表。他提出了放弃对任何事物作出判断(即悬搁判断)的观点,并列举了十点理由,称为“悬搁判断的十点论式”公元前1世纪希腊的怀疑论哲学家,出生于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他是皮浪主义的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为《Pyrrhoneia 》,书中的核心思想为四点,分别为论述怀疑论的原因、对因果关系与真理的论证、描述一种物理理论以及一种伦理理论。其中第一点尤为重要,对此他提出了“悬搁判断的十点论式”,从中给出了之所以怀疑的十大原因。
生平简介
埃奈西德穆(Aenesidemos Knossos,约公元前100一公元前40)古希腊哲学家、怀疑学派第三代领袖。据传曾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从事教学活动。在维护怀疑主义的基础上,指出学园的怀疑派的缺点,认为他们一方面批评独断论,另一方面又独断地坚持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严格区别;虽和所有其他怀疑派一样认为“不动心”是人的最高境界,但极少正面探讨人的理想等。其特点是把辩证法的因素贯彻到对独断论的批评中。其哲学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制定论证怀疑和怀疑主义的理由。提出放弃对任何事物作出判断的十点理由,即“十式”:(1)不同的生物有不同感觉方式;(2)各人的身心和所观察的事物都各不相同;(3)同一人的不同感官以不同方式感知事物,它们是彼此自相矛盾的;(4)人的身心在感受事物时,随着时间、身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5)观察事物时,随方向和距离的不同而不同,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6)对事物的感觉是凭借空气等中介的;(7)事物的颜色、温度、大小和运动,处在永恒变化中;(8)一切感觉都是相对的,彼此影响的;(9)人的印象由于重复与否而导致深刻与否;(10)不同法律和社会条件下的人,有不同的信仰。由此得出结论,人的感觉是纯粹主观的,只能“悬搁判断”,以后就成为怀疑派批评独断论的逻辑模式,F。培根、休谟、康德也以此反对独断主义。
二、押击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主义的因果观。认为因果依赖感知事物的心灵,它的有效性是主观的,因果之间的关系是难以置信的。要是两件事情不同,那么它们或者同时或者相继发生,要是同时发生,原因就是结果,结果就是原因,要不是同时发生,那么结果不能先于原因,原因必须先于结果,这样,有一瞬间原因就不是结果,结果就不是原因。因此因果之间的关系是难以置信的,在此基础上提出怀疑主义的原本原理:各种原因是普遍的对立。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重新解释了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学说。
三、提出怀疑自然哲学(物理学)的论证。认为就人这个主体来讲,各种对立是并存的,同一对象中各种对立的性质也是并存的,从而否认事物的因果性和认识的真理性。
四、根本否认道德标准。认为人不能以善、快乐或幸福作为绝对的、具体的理想,一切行为同时产生快乐和痛苦、善和恶;一切道德伦理的努力是徒劳的和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