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36个德国城市产生了贫民窟
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于周三发布了一项新研究的结果:36个德国城市中已经形成了贫民窟,贫富分化造成社会鸿沟和社会分化情况加剧。
该研究的专家检查了2005年至2014年德国74个城市的居民社会组合。发现德国东部地区的社会分化情况是尤为严重的。
大约80%的研究城市中,依靠像Hartz IV这样的国家福利生活的人群越来越多。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在德国东部地区,这部分人的比例增加了23%,而德国西部地区情况相对好一点,只增加了大约8%。
研究人员发现,德国东部地区,罗斯托克,什未林,波茨坦,埃尔福特,哈勒和魏玛,特别在住房方面贫富分会是非常严重的,也就是说,富人住富人区,而贫民的居住地则形成了贫民窟。同样在德国西部地区同样有一些城市,包括基尔,萨尔布吕肯和科隆,这种住房方面的社会分化情况也特别严重。
研究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美国城市存在这种住房社会分化情况”,但是现在德国也出现了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严重性是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德国东部地区。”也就是住房方面,穷人和富人比邻而居的情况更少了,富人都追求在好区居住,而坏区慢慢形成了贫民窟。
据研究,德国有36个城市已经存在贫民窟现象,也就是说居住在这个区域的居民,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是依赖于Hartz IV这样的国家福利生活的。专家分析罗斯托克,柏林,哈勒和什未林的贫民窟现象特别严重。专家认为;“这种发展将对贫困儿童生活中的机会扩大其负面影响,因为从历史研究就知道,邻居的教育水平对于当地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为什么东德城市在住房方面的社会分化情况会那么严重,作者认为和城市规划相关。据报道,马格德堡,德累斯顿都在二战中遭到大规模破坏,城市重建后并没有发现非常大的社会分化。而罗斯托克,埃尔福特或耶拿在前民主德国时代在郊区兴建了很多预制房,这些房子目前都是一些社会弱势家庭居住,长久以来形成了贫民窟现象。作者认为这种居住空间的分割同样也会促成政治上的两极分化,如贫民窟的居民都偏向AfD政党。
研究人员认为,许多社会经济适用房也增加了城市中的不平等。毕竟能居住社会经济适用房的都有收入要求,超过这个收入根本无权居住,长久以来就形成穷人的聚集区。这在客观上造成贫民窟的产生。
当然,反而在老城区的一些建筑中,居民反而经常脱离其社会纽带。作者建议,政府应该行动起来,如在好位置的新建筑应始终提供社会经济适用房的一定份额,也就是打破穷人和富人分居居住的趋势,这样才能避免贫民窟的形成,避免社会分化。
我们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现代的购房准则就是强调Lager,如果你要购房或者租房,请一定关注区域的影响。
德国热线 - 实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