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张友文”说感恩
下午要在北院讲汪曾祺的《故乡的野菜》,我完全可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毕竟已在南院讲过了,但是今天上课前,我还是在U盘中增加了一个小视频。此视频应该纳入感恩教育类。视频上说世界最不要脸的孩子是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吃着父母舍不得吃的美食,说着父母听不懂的语言,看着父母从没有见过的风景,却不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不知生活不易,自己生活不如意之后反倒怪父母没本事,没见过世面,不要父母管他(她)……
我以为此视频不错,立马将其录屏,并转到教学U盘中。我想在课前或课间休息时放给学生看看,但愿能触动部分学生的内心。虽然这个视频与大学语文篇章联系不紧,但也关乎如何做人。
我总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到或读到一些可与同学们分享的文字或视频,便及时地保存下来。唯一担心的是他们烦我,说我打扰他们,浪费他们的时间或打扰他们休息。孩子不理解父母良苦用心,学生同样也会不理解“双十一张友文”的言行。
我相信老师所言应该比家长(父母)的话管用一些,毕竟“远处的和尚会念经”。分析原因是孩子与家长太亲了,就没有了距离之美,正如院士孩子不一定崇拜院士是一样的道理。因此,老师的引导、教育和影响任重而道远。
可以想象不少家长到学校的情景,当家长与老师谈起孩子时,家长总会反复地对老师说,您要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看哦,要管严一点,尽管打……可怜天下父母心!本人既是学生的家长,也是学生的老师,对此深有体会,于是我总是在不动声色地关心学生,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与我说,我会及时回应;他们要某老师的电话,我会告知;他们问什么问题,我也会尽快回复……不管什么场合,我总是引导他们像人一样活着,尽可能不让他们心生怨怼。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太幸福了(此处的幸福指的是物质富有和学习条件较好)。在我看来,同学们已知的人生比较顺利,绝大部分是一次性考上大学,鲜有复读者,因此抗压能力比较差。当年我们读高中时,高三复读呈常态,有人甚至读了八年高中,堪称“八年抗战”,现在的学生听起来好像那是神话。
我与学生一起学习《<老子>五章》中的《天之道》时,特地花了十分钟讲了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及如何感恩父母。《天之道》中有这么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由此可见,老天最公平、最不势利,它懂得削高补低,知晓玩平衡,可是人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从“马太效应”即可窥之一二。于是我就趁机补充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时,总是要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老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喊父母的。)原来父母就是老天。只有父母才会把手中的金钱与物质无偿给孩子,这与“天之道”不是一回事么?只有父母才会把“有的”儿女家里东西悄悄地转给“没的”儿女家里,也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如何孝敬父母呢?不一定要花钱或购物,只有一颗感恩之心就足够了,譬如逢年过节给父母写一封信或打一个电话,平时多向父母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不要等到手中没钱了才想起父母。请大家好好领悟“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这一段话。
我这一生只欠父母。有人说:“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就是付出全部,却养出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双十一张友文”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