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被吃掉的生存宝典,甚至动用化学武器

动物世界就是很残酷,掠食者每天到要寻找猎物,捕获猎物,不然就会被饿死。对于被掠者来说,每天就是尽快发现掠食者,最快地逃避。

有些朋友认为,这些被掠食者长有有强力武器,如鹿角、牛角(羊角)、喙和针刺,在同类之间的争斗中颇为有用,为何还要跑?

印度野牛

因为,这些“武器”在掠食者面前几乎不堪一击。即便在绝境中,成年的雄性白斑鹿锐利的鹿角在抵御豺时也无助。印度野牛硕大的牛角在老虎凌厉的攻势下同样无济于事。不过,斑马用蹄子却能使狮子致残。

事关生死,怎样避免被吃掉,是所有被掠者在娘胎里就开始学习的生存必备技艺。看看地球上动物们常用的生存招术,可谓斗智斗勇的葵花宝典。

靠“独门武器”


有些被掠食者,凭借身体构造和特殊反击行为让掠食者们付出惨痛代价。

成年的大象、河马和犀牛总是能够成功逃脱,因为它们太大,大型猫科动物无法抓住它们。

有的被掠食则“开发”出物理的和化学的防御武器,豪猪有足以致命的刚毛,已经让众多失明的豹子或者老虎尝到了苦头。穿山甲和龟则长有坚硬的甲或壳,躲避一般性伤害。一些鼬自备化学武器,能够从肛腺喷出有毒化学气体,使掠食者暂时失明并知难而退。

靠“迷彩服”躲避


大多数被捕食者都有着能够帮助它们隐蔽或逃生的外形和体色。

斑斑点点的皮毛帮助像白斑鹿和鼷鹿这样的动物在阳光闪耀下的森林里融入它们周围的环境。即便是看起来非常显眼的斑马和马来貘的皮毛,实际上在特定的栖息地中也让其外形难于分辨,掠食者要发现它们并非易事。

此外,有些昆虫看起来就像另一些有毒或者有刺的昆虫物种,被迷惑的潜在掠食者不敢招惹它们。

装死

负鼠

为了躲避追捕,被掠食者一般会隐藏或逃逸。中途“完全静止不动”以混入环境之中的行为常常见于幼年白斑鹿、成年麂子和一些在地面筑巢的鸟类。这方式有多种,包括故意装死,在面对那些生来只攻击活动中的猎物的掠食者,以及不吃腐肉的动物时,这一策略非常凑效。

负鼠因为装死的本领而出名,不过,即便是大型动物,如鬣狗,有时也会使用这一技巧。

因地制宜,善用地利


被掠食者还会聪明地利用栖息地的选择来增加自身的安全。

羚羊会选择让狮子无处藏身的短草区域,石山羊会选择陡峭的山崖以避开狼群。在印度的一些保护区,白斑鹿聚集在旅游者营地周围的目的,也许同样想躲避掠食者的捕杀。

快腿先跑


逃跑是最为常用的防御掠食者的行为了。在稀树草原上,天生快腿的羚羊和瞪羚所展示的就是最纯粹的这种形式。

这些动物能够以每小时100公里的惊人速度飞驰数千米。只要是它们先起跑,像猎豹那样跑得最快的掠食者也很难有机会追上它们。

掠食者的出现导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森林里的动物,如野牛和水鹿忙不迭地逃走。

逃生中的瞪羚试图通过出其不意的晃动、转向和闪躲来摆脱追捕,获得片刻间的优势就意味着生死之别。

前不久,编者看到一段视频:一头野猪通过Z形晃动转向从鳄鱼的利嘴逃脱--

像野兔会扎入密密的草丛里,或者像老鼠消失在洞中,或者如猴子蹿到树上,都是很有效的逃逸行为。

团结就是力量


大象、非洲水牛、狒狒和黑猩猩等物种,群体中的个体成员会联合起来反击和驱赶掠食者是常见的前摄防御行为。在鸟类中,这种“联合行动”也经常被用于阻止猛禽。

被掠食动物的群居行为有可能是为了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进化而来的,进化论学家认为,减少被掠食的风险或许同样促进了群居行为的进化。不同于独居的根本优势在于,对于每一个体而言,群居使个体遭到已经发现这一群体的掠食者的攻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群体中每一个体还会受益于其他个体对掠食者的戒备。

鹿的惊叫,用蹄子击打地面和尾巴的闪动都是被用于同其他成员分享掠食者信息的策略。在有些情况下这样的报警行为甚至会用于针对隐藏起来的潜在掠食者。因为很多准备进行伏击的掠食者在被察觉之后会放弃猎捕,抢先发出讯号也许有助于提前赶走蠢蠢欲动的掠食者。

掠食者在追捕群居猎物时,通常会在攻击的早期阶段锁定目标。在最初的几秒钟里,一大群盲目乱窜的动物会让掠食者难以选择特定个体,从而搅乱它的攻击。遭到狮子追杀的角马和被老鹰追捕的鸟类采取这样的行为以阻碍掠食。

作者

乌勒斯·卡伦斯(Ullas Karanth)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一名资深保护专家和WCS印度项目主任。也是伦敦动物学会会员,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度和伦滕博尔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他的著作《老虎之路The Way of the Tiger》受到了普遍的赞誉。

编辑:啄木鸟

为大自然代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