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两个宰相为争娶一个寡妇大打出手,原因竟然是在这里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知否》的热播,让大家对于宋朝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最抢眼的当属结婚的嫁妆。在电视剧中,多次提到嫁妆属于妻子的私产,丈夫不能强行占有,这一点在淑兰和孙秀才的和离案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孙秀才因为自己的把柄被盛家拿捏住,加上眼馋那一半的嫁妆,因此最终同意和离,可以说淑兰能够和离,嫁妆的作用非常大。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那就是厚嫁,电视剧中无论哪个女子出嫁,都带了非常丰厚的嫁妆,而顾廷烨的父亲之所以肯娶白氏也就是顾廷烨的亲生母亲,也是因为白氏那丰厚的嫁妆,可以填补侯府的亏空。
古代的厚嫁之风起源于唐宋时期,厚嫁之风在浙江地区尤为突出,现在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即为浙江地区的特殊产物。唐宋时期是中国经济大发展时期,唐朝已经是当时世界上位列前茅的强国,宋朝虽然军事不怎么样,但是经济文化非常繁荣,而且此时对于女子的束缚不像明清那么严苛。
唐宋浙江地区之所以流行厚嫁,原因有四:
其一,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
经过秦汉的发展以及东晋的衣冠南渡,长江流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南方首次超过北方,除此之外,文化、科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无论是嫁妆的丰厚程度,还是种类上都要比秦汉时期多得多,这跟现代也是一样,前文提到新中国彩礼的演进,也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变的贵重起来。
其二、律法的保障
即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嫁妆也是实实在在的财产,而女儿又是嫁出去的,厚嫁的话岂不是要娘家亏了?古代人也不傻,全靠唐宋时期的法律保障,北宋的法典《宋刑统》卷12《卑幼私用财分异财产》规定:
户令,诸应分田宅者,及财物,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其未娶妻者,别与聘财。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寡妻妾无男者,承夫分。若夫兄弟皆亡,同一子之分。
宋朝法律规定,妻子的财产是不在分家的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妻子对于自己的财产有绝对的拥有权和掌控权,而且如果是寡妇又没有后代的,是可以继承婆家的财产的,这个的前提是为丈夫守寡。古代女子地位并不高,不像男子可以有很多赚钱的手段,妻子的财产绝大多数都是嫁妆。
这是对作为妻子的保障,对于娘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宋刑统》卷12《户婚律·户绝资产》又有规定:
如有出嫁亲女被出,及夫亡无子,并不曾分割得夫家财产入己, 还归父母家后户绝者,并同在室女例。
也就是说如果丈夫身故无子,那么嫁妆是要归还其父母的,倘若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则嫁妆清单上的所有财产都要归还女方。这就给了娘家保障,那么厚嫁也就无后顾之忧了。
其三、厚嫁提高了女子在夫家的地位
唐宋时期女子的地位虽然比明清时期的地位高,但依然无法跟现代相比,女子在社会、婚姻中都处于弱势地位,即便如此,于娘家来说,女儿毕竟是亲生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夫家受苦,携带丰厚的嫁妆而来的女子,总会被夫家高看一眼。显然虽然有律法的保障,但是现实中不可能划分的那么明确,即便夫妻双方财产划分的很清晰,总归可以借来救急的。因此,丈夫不敢虐待老婆,公婆不敢虐待媳妇,女方在婆家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四、嫁妆可以联络夫家的感情
在古代,婚姻是联系两家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朝中的官员之间多有联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更加牢固的联盟,在官场上无往不利,而丰厚的嫁妆是一种光明正大的手段,可以资助夫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也是一个两手准备,万一儿子不争气,或者没有儿子,女儿至少还是个依靠,毕竟嫁妆是妻子的私产。
因此,在古代,娘家的人也乐于厚嫁,而有丰厚嫁妆的女子的地位和生活都还是不错的,即使离婚了或者丈夫不幸死了,那么依然是非常抢手的,这就给了娘家充足的动力,这在历史上也是有案例的。
宋朝时期,有两个宰相就因为争娶一个寡妇而大打出手,最后还惊动了皇上,原因就是寡妇丰厚的嫁妆。
这两个宰相就是向敏中和张齐贤,这两个人可能大家不熟悉,但在历史上还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人物。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生于后汉隐帝乾元年,卒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年七十二岁。和平兴国五年第进士。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年),再次拜相。
张齐贤身世农民家庭,父亲早死,家贫如洗,三岁时随母亲迁到洛阳。在清贫中长大的张齐贤胸怀大志,苦心向学,青年期间便变成一个志向远大的饱学之士。太平兴国二年中进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
两位都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却同时被贬,就是因为寡妇柴氏。
柴氏是薛惟吉的继配,年纪轻轻做了寡妇,又没有儿子,而且平常就跟薛惟吉的两个儿子薛安上、薛安民不好,她就想改嫁。柴氏择定的人选是其时闻名的大肚宰相张齐贤,这位相爷“体质丰大,饮食过人”,格外喜欢吃肥猪肉,每顿都要吃好几斤。
婚事未办,柴氏的继子、薛惟吉的儿子薛安上忽然喊“我不赞成这门婚事”,他们认为柴氏改嫁会卷走父亲的家产,因此告到开封府反对。柴氏也不甘示弱,击登闻鼓反告,告的却不是薛安上,而是当朝另一位宰相向敏中。
这下事情闹大了,涉及到两位宰相,于是宋真宗亲自出来审理,说向敏中不仅花低价钱买下薛家旧宅,还曾向自己求婚。因为自己没答应,故而恼羞成怒,遂指使薛安上诬告自己。此前,因为薛安上兄弟素来不成器,宋真宗曾下诏不许他们卖掉父祖的产业。
事情闹到如此,只能进行彻查。向敏中承认确实花了五百万钱买薛氏宅第,而且最近确实也遭遇丧妻,但并没有再婚的想法,更没有向柴氏求婚。虽然向敏中买了薛家的祖宅属于违诏,但是皇帝看在向敏中为国付出的面子上没有追究。
哪知柴氏不依不饶,再次上告,皇帝只能再次调查,这次发现,向敏中向敏中最近议娶已故驸马都尉王承衍的妹妹,“密约已定,而未纳采”。而柴氏的状子则是张齐贤的儿子写的,之所以要祖宅,是因为祖宅下面有柴氏的嫁妆。
真相大白以后,宋真宗也觉得好丢脸,干脆把两个宰相全罢了官,向敏中降为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张齐贤降为太常卿。而柴氏也被罚了铜,她和张宰相的婚事,最后也吹了。
对于寡妇柴氏,向敏中其实也是有想法的,只是被柴氏拒绝了,而张齐贤也一直想娶柴氏,应该不是因为柴氏有多漂亮,而是看中了柴氏的嫁妆。这件事情程颐在《二程外书》卷十中一语道破:
本朝向敏中号有度量,至作相,却与张齐贤争取一妻,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