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做学问怎么总是这一副苦相呢?

第十一则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自古及今,都在呼唤一两圣人贤者,给这个社会带来更深处的改变,而往往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圣人贤者即便出现了,却往往不被重视,比如孔子。

世风日下,“敦古朴之君子”也未必能“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讲名节之大人”也未必能“光争日月”。与其求这些人到来,不如自己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退而结网,就是反求诸己。有些话说得好听,但是呢,往往是“喊一嗓子”,表明一下态度而已。

这句话呢,或可激发学人立志,听此言,吾辈当担当之。这个志向立下了,要做些什么呢?那当然的正己,修己安人啊,当然是修身,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文化根底上不是要求别人怎么做,而是自己要怎么做,进而通过“无言之教”影响到别人。

第十二则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做学问怎么总是这一副苦相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孔子教导学生,何曾有苦相?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乐,一直是孔子生命的基调,是身心的安顿处。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人的面目,也可以应象山川河流,自有一番鲜活明快的气象啊,何至于一副苦面目。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一个师者可以有苦相,但是不能这这种苦相传递为弟子,父母内心可以有苦相,但是在孩子面前,还是要以一颗常心与孩子相处,这可以说是“不迁怒”。

第十一则,作者本来说是“随处见神明之宰”,要心有所觉啊,为什么最后单单拧出个“苦”相呢,那说明这颗心也是紧绷绷的,不放松,没有余地,没有余情,一个刻板的老夫子,又怎么是一个温柔敦厚的君子呢!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我们品《围炉夜话》也不能脱离这本书的作者。

光绪版《荆州府志·卷五十七·艺文志》记载:“王永彬,字宜山,岁贡生,性孝友,隐居教授。邑令朱锡绶耳闻其名,虚心造访,永彬凿坯而遁。”与友人一起每酒醉高论,说到古忠孝义烈之事,则沾襟涕泗不能止。

我们观其行,却非那种“君子儒”,但也称得上是一个“穷则独善其身”的读书人,一个狷者。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篇》)

王永彬(《围炉夜话》作者)是一个有所不为之人。

所以我们读其书,还是要感其心,进而知其言,明其局限,明其难言之隐。

当然,我们读《围炉夜话》,也不仅仅就是读此书,而是借此言展开我们的对话,深入到四书五经老庄里,这也是这个系列小品文学习的目的和相对应的方法。

第十三则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前一句讲立志,志向坚定,持之以恒,就可能成功。后一句讲不能把事情做绝,天无绝人之路,没有绝境。秦始皇那么强大啊,到头来秦朝还是被一个小混混推倒了。反过来,我们做事情不能做绝,处处留有余地,那么处处就能有生机。

(0)

相关推荐

  • 读书 | 围炉夜话(20)

    <围炉夜话> [原文]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译文] 在愁闷烦恼中,依然能够具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那么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 ...

  • 《论语》名言15句,感受儒家智慧

    《论语》名言15句,感受儒家智慧

  • 读书 | 围炉夜话(16)

    <围炉夜话> [原文]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 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 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 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翻译] 读&l ...

  • 读书 | 围炉夜话(48)——人不患贫,只要贫而有志

    <围炉夜话> [原文]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 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 [译文] 一些不留意的过失,很可能就会违反法度,所以君子行事,常在心中留礼法,以免犯错. ...

  • 围炉夜话,温酒煮茶。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请你成为永远疯狂永远浪漫永远清澈的存在

  • 裘锡圭:做学问应有的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70年代以后,地下出土的古文字.古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发现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的书.古代的思想.古代的历史.古代的文字.古代的字体,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去年10月我从复旦大 ...

  • 谈读书做学问

    (来源:光明日报) 06-30 14:51 张立文先生 资料图片 <学术生命与生命学术--张立文学术自述> 资料图片 我5岁开始上学,现已85岁,八十年以来,对读书做学问有一些肤浅体会:做 ...

  • 读书学习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和急躁,脚踏实地才是成功之道

    0981-雨凡说易学 读书学习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脚踏实地才是成功之道.mp4

  • 邓正来丨做学问应与生命相关

    一个做学问的人,怎么可以没有一字不漏读书的劲头呢? 这种劲头是要靠"规矩"规范出来的,你真的要养成这种品格,要三年才有可能做到,做到看书真的一字不漏.否则你是不出大学问的,因为你做 ...

  • 乔福锦:做人·做事·做学问——怀念胡文彬先生

    4月27日中午,青年学友顾斌打来电话,告知胡文彬先生已经病危.傍晚,建忠兄发来微信,情况得到进一步证实.尽管胡先生近年身体大不如前,听到这样的消息,依然十分震惊. 胡文彬先生 年前腊月廿六日上午通话时 ...

  • 钱穆:做学问的三个阶段六种功夫,读后受益非浅!

    一 我今天的题目是: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学问"二字,本应作动词讲.今试问我们向哪个人去学?向哪个人去问?又学些什么与问些什么?此应在外面有一对象.因此做学问同时必有两方面. ...

  • 读书做学问本身,既是积累知识,也富有生活情趣

    朱永新按: 陈旭麓(1918- 1988),初名修禄,湖南省湘乡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曾经担任<辞海>编委.分科主编,中国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 ...

  • 陆俨少:社交搞多了,影响做学问

    文/画  陆俨少 我的学画完全是自发的.小时候住在上海郊区一个小镇上,那里没有画家,也看不到画,更没人指导,家里亲戚朋友中也没有画画的,可说是一点没有画画的环境. 上辈说我,小时还未识字就喜欢画画,我 ...

  •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做了什么?莫高窟一副壁画令人难受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