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绍丨谈一下“开阖枢”
读《伤寒论》的注解,往往会遇到“开”、“阖”、“枢”这样一些名词,它是根据《内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而采入《伤寒论》的注解中的。
《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本来是代表人体的正常肇始生理现象,它和《伤寒论》中用以代表疾病类型的三阴三阳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如果说开阖枢在《内经》中还能起到一点帮助理解的作用的话,那么搬到《伤寒论》中来,就可能连这一点作用也不一定有了。
我们试举张隐庵对于《伤寒论》中三阴三阳开阖枢的一段说明为例,看看开阖枢对于《伤寒论》的读者,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他说:“夫三阳在外,太阳主天气而常行于地中,阳明主阖而居中土,少阳主枢而内行于三焦,此三阳在内,而内有阴阳也。三阴在内,太阴为开而主皮肤之肉理,少阴主枢而外浮于肤表,厥阴为阴中之少阳而会通于肌腠,此三阴在外,而外有阴阳也。”
像这样的解释,对于临床毫无价值且不说,就是为理论而理论,也不容易讲通。譬如厥阴是怎样为阖的,就不好讲了,笼统地称为“阴中之少阳”,这对于学者能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是值得怀疑的。凡无助于临床实践,而又越解越难懂,越学越糊涂的注解必有问题。
先从开阖枢这三个词的产生和演变说起。原来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太素·阴阳合》和《经脉根结》都作“太阳为关……太阴为关……”肖延平的按语,这两个关字,日本抄本都作繁体字,与开的繁体相近。那么,太阳与太阴,究竟应当是为“开”,还是应当为“关”?据杨上善《太素》注的意思,门是门关、门阖、门枢三部分组成的。门关的作用,是“主禁者也”。既然是“主禁”之义,自然当作“关”字为是,若作“开”,就说不过去了。而且无论《灵枢》、《甲乙》、《太素》,在这几句之前,均有“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这样一段文字。既然如此,下文就应当是“为关”、“为阖”、“为枢”了。
为了证实开阖枢确实应当是关阖枢。兹再举《素问·皮部论》以作证明。《系问·皮部论》中有“阳明之阳,名曰害蜚”,“少阳之阳,名曰枢持”,“太阳之阳,名日关枢”,“少阴之阴,名日枢儒”,“心主之阴,名日害肩”,“太阴之阴,名日关蛰”等语。
据日本人丹波元简《素问识》的考证(文繁不录),害蜚当作阖扉(即门板、门扇),枢持当作枢杼(即门脚、门轴),关枢是持门户的横木(即门栓),枢儒当作枢(柱上承木之斗拱),害肩当作阖(扉上容枢之),关蛰当作关(即门橛,在门当中两扇门相合处,用以防止门过于合向里去)。由此可见,太阳、太阴为关,关指关枢,阳明、厥阴为阖,合指阖扉,少阳、少阴为枢,枢指枢杼。这本来是古代建筑学上的一些名词,古人用于三阴三阳,其目的是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帮助学者领会其大体。诚如丹波元简所云:“且害蜚、枢持、关枢之类,为三阴三阳之称者,不过借以见神机枢转之义,亦无深义焉。”而有的注家,却偏偏就此传抄之误,在开阖枢上大作文章,注《伤寒论》者尤其如此,结果把《伤寒论》越讲越玄妙,学者越听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