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人生》我的家(十)
回眸人生,在我69年的经历中,有过青年时期因“文化大革命”而遭受的磨难,但是总的来说,我这一生还是幸运的、顺利的、成功的。究其原因,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人以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指引自己人生道路的问题。近些年,我在给省城高校的青年学生讲党课时,首先强调的就是理想信念问题。我对他们说: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一个没有理想的党员,不可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不可能赢得未来。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人生信仰,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前进的方向,就好比心中有一盏灯,照亮着他前进的方向;就好比前方有一个航标,指引着他人生的道路,他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生命之树就会常青。
与当代大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信仰,谈入党(二排左起4是我)
这是我的人生感悟,也是我告诫当代青年如何在物欲横流、喧闹嘈杂、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走好自己人生道路的肺腑之言。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幸福。什么是幸福?一个人,怎样才会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认为,幸福和一个人物质财富的多少是不能划等号的。当然,幸福有赖于必要的物质财富这个基础,但是绝不能说一个人越有钱就越幸福。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它来自于人的身心和谐,来自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首先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社会实践,修身克己,提升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融入到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实践中去,追寻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同时,要加强家庭美德方面的修养,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站。一个人要得到真正幸福的人生,处理好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只有事业和家庭两全其美,才会幸福。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事业很成功,而家庭却搞得一团糟。这样的人是不会幸福的。
家庭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港湾”,只有家庭幸福、美满、和睦了,才会有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传统文化主张“夫妻相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这对于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人的优良品质具有宝贵价值。
夫妻为人伦之始、风化之原,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交往相敬而有礼,才能维系家庭的和睦。
家庭具有养育功能,亲子关系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延续,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后代不仅要延续祖先的血脉,更要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事业。父母之爱的实质在于教育子女,子女尽孝的最高境界是勤奋刻苦,建功立业,“以显父母”(《孝经》)。
兄弟姐妹乃是手足之情,是人际间最亲密、最可信赖的关系之一。处理好兄弟姐妹关系,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人生的乐趣、人世间的真情。
勤俭是对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物质资源的爱惜,是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珍重,更是孝敬父母、养育儿女的资本。勤俭不仅是生活原则,更是人的道德修养,应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
我的家是幸福美满的。现在,儿女各自成家,我和爱人也随之变老。夫妻关系是需要呵护的,少年夫妻是如此,中年夫妻是如此,老年夫妻亦是如此。我们牵手走过了大半生,今后更要珍惜、珍惜、再珍惜。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这里,这位圣人对于人生几个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人性弱点以及应当格外注意的事项,给出了经典的阐述,提出了重要的忠告:
一个人要成为君子,他的一生中有三件事情要警惕戒备:
——少年的时候,血气尚未宁定,容易在感情上冲动,要格外戒备迷恋于异性而不能自控。
——到了青壮年时期,血气旺盛,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要格外戒备不顾一切地争强好胜。
——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容易过分看重名誉、地位、利益、钱财等等,要格外戒备贪得无厌。
人的一生,不仅要懂得立志,而且要懂得警惕戒备自己。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和精力,的确还没有“老之将至”的感觉,倒是每每想起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状怀不已”的诗句。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到老年,就要服老,要切记“戒之在得”的忠告,要放得下、看得开,真正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夫妻相伴度晚年放在第一位。如果放不下一生奋斗所得之名誉、地位、利益,这些东西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压在自己身上,非但有损个人身心健康,而且还会伤及妻子儿女。切切此记。
行文至此,我想重复我在《家庭轶事》后记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愿贾家的子孙后代个个安全、健康、走正道。这三条,是父母、长辈最为关心的,如能做到,定会使他们感到欣慰。他们更加希望的,是子孙后代中能出几个学业有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奉献社会、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以告慰先人的在天之灵。
截稿日期 2016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