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4章》孔子处理与钱财有关的两件事因何方法不同?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4章》孔子处理与钱财有关的两件事因何方法不同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音yǔ)”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华:即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冉子: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政事。“釜”,古代量名,六斗四升。“庾”,古代量名,二斗四升。“秉”,古代量名,一百六十斗。“周”,指周济,救济。“继”,指接济。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为之宰”的“之”,指孔子,“为之宰”,就是做孔子的家宰。“九百”,没有指明量名,有说九百斗,有说九百斛。“邻里乡党”,古代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这里指家乡周围的百姓。

这段话的意思是,公西赤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冉有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有却给了他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是只周济急需救济的穷人,而不接济富人的。”原思当了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的俸禄是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有多余的,就给你的邻里乡亲们吧。”

孔子处理两件事的不同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呢?本章所记两件事,都与钱财有关。冉有替出使齐国的公西赤之母请求小米,孔子只给六斗四升。据有关学者考证,这是一人一月的口粮。冉有嫌少,孔子又给增加二斗四升。这是为什么?孔子认为公西赤轻裘肥马,比较富有,因而抠得紧。而对于原宪,却出手大方,给米九百。这又是为什么?孔子知道原宪家境贫寒,所以放得宽,并嘱咐若有多余,就接济邻里乡亲。相比之下,可以看到孔子处理钱财问题的态度是:周急不继富,只需雪中送炭,不必锦上添花。从中还可以体悟到,孔子讲义,并非不计财利,不近人情,他同情穷人,具有博大的仁爱之心。

附:

【原文】

6·4  子华①使于齐,冉子②为其母请粟③。子曰:“与之釜④。”请益。曰:“与之庾⑤。”冉子与之粟五秉⑥。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⑦急不继⑧富。” 原思⑨为之宰⑩,与之粟九百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⑿乎!”

【注释】

①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②冉子: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政事。③:小米。④:六斗四升。⑤庾(音yǔ宇):二斗四升。⑥:一百六十斗。⑦:周济,救济。⑧:接济。⑨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⑩为之宰:之指孔子,做孔子的家宰。⑾九百:没有指明量名,有说九百斗,有说九百斛。⑿邻里乡党:古代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这里指家乡周围的百姓。

【译文】

公西赤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冉有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有却给了他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是只周济急需救济的穷人,而不接济富人的。”原思当了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的俸禄是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有多余的,就给你的邻里乡亲们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