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里的奇葩故事1——从义薄云天的关二爷说起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说曹操攻打刘备,这家伙把大耳朵给打的四处乱窜。狼狈到什么程度?连二弟云长和两个老婆都给弄丢了。可怜关二爷,保护着两位嫂嫂,被围在一座小土山上是无计可施。本想舍生取义吧,想想没尽到保护嫂嫂的责任,又觉得对不起大哥。思来想去,只好暂时投降给曹老板。

这曹老板奸雄啊,那是相当缺德,想了个损招,居然把关二爷和两位嫂嫂安排在一起居住。这当然是不安好心。你关羽一旦要是把持不住,做出苟且之事来,你就再也不能回去投奔刘备了,我老曹就又得一员大将。

有道是:“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还有一句您各位都知道,我就不废话了。可咱关二爷岂是普通人啊,也不躺着,也不吃饺子,更不去麻烦嫂子。而是拿起一本《春秋》秉烛夜读。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以上故事真假咱是不知道的。但《三国志》裴注里确实说关二爷喜读《春秋左氏传》。也正是因为对《左传》思想的信奉,塑造了关二爷忠义彪炳千秋的一生。那《春秋》究竟是一本什么书,《春秋》和《左传》有啥关系?为什么关二爷一生都爱读这本书呢?

中国最早的历史不就三皇五帝么,然后就是夏商周。周代一开国,分封了很多的诸侯。各个诸侯在自己的国家里都有自己的史官,分别记录自己的历史。后来诸侯们势力越来越大,天子就不好使了。而在诸侯国内,诸侯们也逐渐被大夫们所控制。这样天子成了诸侯的傀儡,而诸侯们又成了大夫们的傀儡。这天下乱的,不成一个体统。

孔子看到这个现象,非常难过。孔子最向往的就是能回到周初的时代,诸侯们好好治国,勤勉地辅佐天子,大夫们好好齐家,努力地帮扶诸侯。于是就带上弟子们周游列国,推广他的理念。可惜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周初的分封制早已不适应历史的大势,孔子几乎穷极一生也没能实践自己的理想。转眼之间,孔子已年过七十。圣人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发现再折腾也没什么意义了。那接下来的这几年时间干点什么呢?想来想去,有办法了。孔子把鲁国史官写的历史摘出来一段,把这一段整理一下,把错别字改一改,不好理解的文字换个词汇,这就形成了后世称为《春秋》或者《春秋经》的一本书。

为什么孔子要摘这一段呢?大概是因为在这一段历史中,天子的地位大幅下降。到底是谁在历史舞台上一个又一个地蹦出来,颠覆这个完美的格局。孔子就是要把这帮人揪出来,把他们记录在历史里,让世人看清并记住他们的嘴脸。让以后的乱臣贼子一看这书封皮就得吓得尿裤子,不敢搞得太过分。为啥这书叫《春秋》呢?大概是因为这书是编年体的,每一年都记录春天咋地了,秋天咋地了,所以称为“春秋”。

那为啥《春秋》总和《左传》在一起说呢?因为《春秋》写得还是太简略了。你古文是“微言大义”,但你也不能太微言了啊。所以后来有姓公羊的一家,姓谷梁一家,还有姓左的一家分别对《春秋》进行了解释和补充。三家写的东西就分别称为《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公羊》和《谷梁》解释得有点太儒家,太迂腐了,啥事都往仁义无敌上扯。加上后来老程老朱谁的又进一步进行了过分解读,搞得历史观不正,非常的扯。所以,后来公认的还是《左传》写得比较客观。当然了对于春秋三传的评价完全是我个人的想法,我一个贩夫走卒的水平,您要觉得不对,也犯不上和我一般见识对不对。

而关二爷读的《春秋》就是《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255年的历史。这段历史那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有治国理政的殚精竭虑,有外交风云的波诡云谲,有诡诈权谋的环环相扣、有神秘周易的料事如神。更有许多粉碎三观的奇葩故事。比如不伦之恋啊,上蒸下报中,人尽可夫啊等等。

本系列故事,就是以这些奇葩狗血的故事为主题,看看这些昏君佞臣都是如何表演的,最后结局又是如何,以为诸位君子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