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心理层面的舒适度,是更深层次的爱

和某个男生聊天,他说当初出国的时候本来是准备一家移民的,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只把他一个人送了出去,那年他14岁,他一个人在国外生活了15年,前几年才回的国,回国之后他各种不适应,各种抱怨,说还是美国好,有机会还是想要回到美国发展。

我感觉到这个男生在之前的聊天过程中有很强烈的被抛弃感,估计就是和这段早年经历有关。

于是我问他,有没问过父母后来为什么没有一起出国?

他有点激动地说,没有问,为什么要问,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当初他们说要出国,也没有问过我意见!

我说,我感觉你和父母的链接不够深。

他立刻就暴跳如雷了,说我没有资格说他不爱父母,他之所以回国,一半原因也是为了照顾父母,现在每周都会回家一次陪父母吃饭,前段时间母亲说要去西藏,他还准备着带她去,等等。

我说我没有说你不爱父母,我只是说你和他们的链接不够深,那么重大的事件,你们都没有好好沟通过,当时年纪小也就算了,长大之后也没有认真探寻过。

他说,你这样什么都要搞清楚,不会觉得累吗?

我说我不会。

他跟很多人一样只想要傻乐,但实际上他并不能做到傻乐,他有很多愤怒,不满,抱怨,这些情绪因为他不愿意搞清楚所以才一直困扰他。反而我搞清楚了情绪背后的原因,所以活得比他平和一些。

我毫不怀疑他对父母的孝顺和爱,这样的孝顺和爱在中国人当中很常见,儿女对父母,给他们钱,陪他们吃饭,带他们出去玩,这些都是比较物质层面的东西,我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而是说,这些东西可能相对比较表层,基本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是,关心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链接。

弗洛伊德说过,再完美的童年都是千疮百孔的。儿女对父母,肯定会存在不满,这是客观现象。当儿女小的时候,没办法和父母进行平等的沟通,对于那些不满,可能有很多无法理解和释怀,从而形成许多情结,但是当儿女长大,可以和父母进行平等沟通的时候,或许,可以尝试着去解开那些情结,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父母,因为你对父母的不满,父母肯定也能感受到,这种不满肯定会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舒适度。

关心自己和父母心理层面的舒适度,是更深层次的爱。

其他关系也同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