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落户的日子,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去年八月末去北京游玩,我们住在了朝阳区的一家酒店,酒店对过有一家早餐店,店里卫生条件很好,店主人很热情,我们就成了那里的常客。在北京二十多天的时间里,除了那次跟团三日游,其它时间的早餐,我们天天去那家早餐店用餐。
经营早餐店的是一对夫妻,有四十岁上下,操一口陕北口味的普通话,给人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店里还有一位打零杂的老师傅,年龄七十岁上下,地道的北京口音,很有礼貌,待人也很亲切。这位老师傅不是店里的雇工,他是义务帮忙的。
一来二去,我们就和那位老师傅熟悉了,老师傅姓张,叫张忠义,是老北京,退休前在教育局任职,已经退休十年了。张忠义老师曾经在陕北插队落户三年多,他详细给我讲述了在陕北插队落户时的点点滴滴。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1969年7月下旬,张忠义老师和二十几名北京知青乘坐知青专列到达陕西,后又换乘汽车和毛驴车,来到了陕北的李家沟大队,这六女知青和十六名男知青是来这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北京知青到达陕北之前,李家沟大队的李明渠支书就带领社员们为北京知青挖好了三孔土窑,搭建了土炕和灶台,准备下了锅碗瓢盆一应生活用品,成立了北京知青点。这个知青点就在大队部后面,紧挨着二队的牲口棚。
张忠义他们一行二十二人来到李家沟大队后,李支书就按男女比例,把他们平均分配在了两个生产小队。六名女知青住一孔土窑,十六名男知青住两孔土窑,他们二十二名知青虽然是在两个生产队干活,但他们都在一起吃饭,一队的王大梁老伯和二队的李山林两位社员轮流为知青点的知青们做饭。
陕北的七月份天气已经很炎热,漫山遍野的高粱玉米长势喜人,早种的高粱和玉米都有半人多高了,粟子荞麦也都绿油油的一片,翠绿茂盛的庄稼掩盖了黄土高原的真实面貌,冬春时节黄尘飞扬的景象不见了,黄土高原变成了绿色的海洋,那惹眼的绿令人陶醉,令人振奋。夏日黄土高原的原野,真的很美丽。
初来乍到,北京知青都被这美丽的风景折服了,都说陕北很贫穷很落后,没想到陕北还有这么好的风景。可到了晚饭后,知青们的苦恼就来了,可能是离牲口棚近的缘故,知青们居住的地方时不时会传来一股难闻的气味,蚊子特别多,窑洞里还有跳蚤,跳蚤咬人真的是鸦雀无声,不知不觉腿上身上就痛痒难忍,知青们都叫苦不迭。
好在窑洞里不那么炎热,知青们还有蚊帐,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知青们也就慢慢习惯了。用张忠义老师的话说:可能身上产生了抗体,跳蚤咬了也不那么痒了,也不起包不红肿了。
张忠义他们休息了一两天,在村子周边熟悉了一下环境,到公社粮站领回各自的国库供应粮,安顿好了生活,知青们就开始参加生产劳动了。
当时山上田间也没有太要紧的农活,社员们就带领知青在田间除草松土,教他们使用锄头,辨认各种庄稼,记住庄稼的名字。有的庄稼需要追肥,社员们就带领知青们挑粪上山,教知青们给麦田套种的玉米追肥。知青们都谦虚好学,慢慢就掌握了很多劳动技能,社员们都夸知青们有文化,学习能力强。
知青们来到李家沟大队的第十天,那天是二队社员李山林为知青们做饭,李山林家七岁的男娃李三狗跟着他到知青点玩耍。不知什么时间,李三狗偷偷跑进了男知青居住的土窑,在一个黄帆布提包里掏出了一包饼干和几块桃酥,等知青们收工回来的时候,李三狗已经吃了两块桃酥,把包装牛奶饼干的包装纸也打开了。
张忠义猛然看到一个孩子在偷吃饼干,自己提包的拉链也被拉开了,他挺生气的,抓住李三狗的手脖子就把他从窑洞里拉了出来。
李山林一看自己的娃娃惹下了大祸,他是又怕又气,上前抓住李三狗就打,打的李三狗哇哇大叫。
看李山林真打,张忠义赶忙拉住了李山林,苦笑着说:“算了算了,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再说了,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点食品。”“啊呀!这个娃娃胆子也忒大了,竟敢偷吃,看我回家非把他的牙打掉。知青同志,看看你的这些食品值多少钱?我赔。”李山林一脸的歉意,一边说还一边拿眼睛瞪李三狗。
一会功夫,知青们都收工回到了知青点,看一个孩子坐在地上抽泣,大伙都围过来看。张忠义跟大家说明了起因,大家都说李山林不该打孩子,哪个孩子不馋嘴啊。很快,知青们都回到窑洞里,有人拿来饼干,有人拿来了糖块,还有人拿来了桃酥和香肠给李三狗。看着知青们把好吃的都拿了出来,李山林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哽咽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李山林家有三个男娃,大的十五岁了,叫李大锤,都参加劳动一年多了,能挣妇女工。二的十三岁,叫李二柱,天天赶着两只羊上山放羊。李山林家的这三个孩子都没念书,不是李山林不供孩子念书,是他的三个孩子都不愿去念书。
从此,知青们都跟李三狗熟悉了,大家都想教他识字,可李三狗确实不愿学习,谁教他他都不上心。后来张忠义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李三狗能学会五个字,就给他一块饼干,能写五个数字,就给一块桃酥。还别说,这一招真管用,一个月的时间,李三狗能认识一百多个字了,也能写出一百多个字,还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算法。看知青们下工后天天教自家的娃娃识字写字,李山林非常感动,他逢人就说北京来的知青都是大好人,都是活菩萨。
看自己的弟弟学会了好多字,还会算数,李大锤和李二柱也常到知青点学识字,学写字,他哥俩写的字虽然不像样,可他哥俩是真心想学习。
知道村里很多人不识字,也有很多人想学习识字,张忠义就和知青们商量了一下,在知青点办了一个农民识字夜校,义务教社员娃娃们学习识字。这一举动,得到了大队李支书的赞赏和支持,李书记还跑到公社,想方设法弄来了一盏汽灯,为知青们办夜校提供了方便。
为了报答知青们教自家娃娃学习识字,中秋节那天,李山林把自家的羊杀了一只,为知青们熬了羊汤,煮了羊肉,他家婆姨和三个娃娃连一口羊汤都没捞着。
知道那只羊是李二柱放了大半年才长了那么大,知道那只羊是李二柱大半年的劳动成果,知道了一只羊够李山林一家一年吃盐买油的钱,知青们都很感动也很愧疚。
插队落户的第一个春节知青们是在李家沟度过的。年夜饭知青们虽然提前准备下了,开饭的时候,知青们的炕桌上突然多了两道菜,一道菜是干辣椒炖鸡,两只大公鸡炖了三大碗。另一道菜是炸油糕,又香又酥的油糕也是三大碗,这两道菜都是李山林从他家做好送到知青点来的。他说北京娃娃们在外不容易,又远离爹娘,过年了,让娃娃们吃顿好的,省的娃娃们想家。
当张忠义把几个白面馍和一碗炖猪肉端到李山林家时,李山林的婆姨和三个孩子也在吃年夜饭,他家炕桌上就有半碗猪肉一碗年糕和一碗炖豆腐。看到那一幕,张忠义眼睛湿润了,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1971年秋收时节,张忠义往场院挑玉米棒时,不小心崴了脚,疼得他只咧嘴,根本不能行走。李山林的大儿子李大锤看到后,扔下自己的担子,就把张忠义背到他家,放到了他家的土炕上,然后到后队找来了有祖传正骨经验的马师傅,让他为张忠义治疗。马师傅给张忠义捋正了脚踝,还让李大锤到村外弄来了榆树枝条、柳树枝条、花椒树枝,好像还有什么枝条,应该是五种树枝。李山林的婆姨把那些枝条熬成药汤,让张忠义泡脚活血。
三天后,张忠义就能走路了,在李山林家养伤的那三天,张忠义每顿饭都能吃一个煮鸡蛋,其他人谁都捞不着,包括李三狗。每次吃鸡蛋,李山林的婆姨都会把李三狗撵到窑外去,她看着张忠义把鸡蛋吃下才罢休。
转眼就到了1972年的秋天,李家沟大队得到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大队书记力荐,社员们推荐,张忠义成了幸运儿,他有幸成了第一个离开李家沟大队的北京知青。离开李家沟大队那天,乡亲们把张忠义送到了村口,李山林的婆姨把煮鸡蛋和红枣装满张忠义的书包,眼含热泪说:“娃娃,俺舍不得你走。”那一刻,张忠义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大学毕业后,张忠义被分配到北京某中学当了一名教师,后来升任校长,十年后调任教育局办公室任主任,再后来升任局长。
虽然离开了李家沟大队,张忠义没忘了李家沟大队的乡亲们,没忘了李支书,更没忘了李山林一家,他经常给乡亲们写信,后来还寄钱寄物。
2009年春天,李大锤的二儿子李高远突然来到了北京,找到了张忠义,他想让张忠义伯伯给他谋个职业。张忠义虽然有些为难,但他还是答应了这位远方客人的要求。几经周折,张忠义为李高远租下了他家附近的这个门面房,帮他置办了这家早餐店。因为李高远夫妻俩都很实在,店里的生意一直很红火。
张忠义在教育局退休后,被聘任到某职业学校当了五年的讲师。后来他老伴不让他再从教,他就解甲归田,算正式退休了。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闲不住的张老师就到李高远的早餐店义务帮工,这一帮就是三年多。
离开陕北已经四十多年了,每当说起在陕北插队落户的日子,张忠义老师都会泪花涌动,他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经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一辈子也忘不了陕北老乡的热情淳朴和善良,更忘不了李山林老两口曾经对他无私的关爱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