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沓的秋 | 作者:胡云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欢迎各位作者登录大河文学网(www.dahewenue.cn)注册驻站作者。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朋友赠我一盆玻璃翠,根叶同绿,散开着几朵紫红色的小花,可惜时间不长,为数不多的花儿就落了。
朋友说,此花好活,平时多浇水,离开日久,就把她放在水里。休班时照办,回来时果然青翠如故。更讨喜的是,好像看穿了花落时我的失落,顺着嫩绿的叶子竟爬出几朵红。
每天照例茶水灌,还是敌不过红花落,叶儿黄。移目室外,冷风穿胸过,青山已红黄。许是季节变了,就该换种养法吧,这是大自然的提醒。
来麻地梁矿近三年了,有人欢欣而来,也有人黯然离去。最难忘的是一位同事的离开。难忘的不是离开前他的守口如瓶,也不是离开前几夜他的辗转反侧,难忘的是那天是我来矿参加的第一次“七一”活动,难忘的是看着他抹泪转身内心的五味杂陈。
智能化让采掘职工过上了好日子,矿区也花团锦簇的一天美胜一天,但出于各种原因,还是有不少职工离开。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放在某些人身上贴切,放在普通职工身上却未必切合,但还是选择了离开。这恐怕不能用对不对来评判,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多领略一些风景总是好的吧!
选煤厂开工后,身边骤然多了许多苍老的面孔,他们的眼神不再明亮,腰身不再挺拔,面部如刀雕斧斫,纹壑里的泥像长进了肉里。部分走路都不利索的他们,是廉价和糊口的双向结合体,到了饭点,买上几个馒头,打一份烩菜,一顿饭就打发了。
比起这些民工,矿井关闭分流时的矿工并不好哪去。这些矿工,在煤矿最困难时选择了支持、沉默、隐忍,却不得不为自己和家庭寻找一份能够赖以为生的工作。
记得随行去一家汽车厂报道转岗时,厂方领导已经尽力保持谦和,但面对矿工时那份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还是从眼里、话里被看穿。这些矿工并不差,有的是技艺高超的电钳工,有的是上路多年的老司机,他们三四十岁年富力强,在煤矿正是挑大梁的时候,却不得不背井离乡,用漂泊不定换取家庭的安稳如常。
想想那盆玻璃翠,要放在大自然当中,很容易就被广袤的植被所淹没,要不是生长在路边,可能被瞄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自然不会在斗室之中踞有位置,自然也不会因其还算养眼,花开花落地搅乱了我的心情。
回安徽见过几次那位离开的朋友,精神面貌好了很多,从眼中又看到了未去省外时的聪明。现在无论是省外还是省外的煤矿,都从去产能的阵痛走了出来,虽然薪酬并不高,起码不用再去为别的企业打工。阵痛的日子不容忘记,当下的日子要倍加珍惜。就像那盆玻璃翠,也许换个人养、换个养法,现在依旧绽放着青翠美丽。
秋深了,内蒙的树叶不是每天都落,好像是有约定,某天的早晨落了满满一层,平时飘落的树叶只是零星。朝向销售停车场的柳树在傍晚或猛或弱的风中挣扎,有的干脆被拦腰锯成了两截,朋友说,这样好,明年更勃发。
秋深,早晚已很凉,但白天活动活动还是微微出汗,有时候觉着这样的时日,很像春天,其实春天、秋天,无非是一种感觉,感觉像,自然就有像的道理,但天气预报却真实地做着降温的预报,“未来一周局部地区将有雨雪”的字眼告诉我,这确定不是春天,叶子都落了,草儿都枯黄了,这杂沓的秋,合谋好了,要向冬天走!

作者简介:胡云峰,祖籍齐鲁大地,成长于徽风皖韵之乡,现工作于内蒙古一煤矿,喜用拙笔记录所看所思所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