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育的初心》提醒自己,别忘记当年初踏讲台的情怀
《教育的初心》再次荣幸地入列“大夏书系”。我曾经对朋友们说过:“2003年,我的《教有所思》成为‘大夏书系’的第一本书,这是最令我骄傲的事。”从那以后,我的好多著作都是“大夏书系”的成员:《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为谁》《恕我直言》《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成长是最好的奖励》《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以心灵赢得心灵》《自己培养自己》……还有些书名我想不起来了,总之有十几本了吧!
今天说的这本刚刚出版的《教育的初心》,是我的教育随笔,主要是精选汇集了“镇西茶馆”上的文章,侧重于教育杂感和社会评论。内容真诚,行文坦荡,措辞泼辣,文风犀利。这从该书的每一辑的小标题可以看出:“与师为善”“不敢苟同”“岂有此理”“喟叹不已”“常识罢了”“思绪飞扬”。很多文章都曾产生强烈的反响,比如《善待活着的“李芳”》《是谁用无形的“绳索”捆住了教师的心灵和手脚?》《如果老师把家长的事做了,要你家长干什么?》《“素质教育”是“伪命题”吗?》《十问常德津市市纪委》《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耍流氓”,或“被耍流氓”》《只有教师能够赢得教师的光荣》《变态的高考》《校园文化为谁打造》《家长,我教育的最大阻力就是你的不信任》……其中有的文章曾创造“10万 ”的阅读量。
几年前,当华东师大出版社准备给我出版“镇西茶馆”文章精选的集子时,我曾经犹豫过:有这个必要吗?镇西茶馆上已经发过的文章还会有人读吗?结果没想到,《教育为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恕我直言》《自己培养自己》等书出版后,居然颇受欢迎,很有市场。看来网络阅读并不能完全取代纸质阅读。
立足讲台,放眼世界,这是我坚守的从业姿势;站在社会的高度看教育,以教育的眼光看社会,这是我保持的职业视角;手舞足蹈于大地,心驰神往于星空,这是我追求的事业境界。
从这本书中,你也许会为读到你想说的话,而拍案叫好;当然,你也许会为不同意我书中的观点,而连连摇头……没关系,无论共鸣还是质疑,思想的碰撞才是你我共同的最大收获。
镇西茶馆的朋友们,书中的文章你大多已经读过,所以不一定再买这本书了。当然,如果你觉得还可以珍藏一本纸质的著作,拥有这本《教育的初心》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无论如何,我对所有的读者,都感恩于心。
我向你们鞠躬致谢!
2020年10月27日
附:魏书生老师为《教育的初心》所作的序——
我读镇西的书……
2008年我请镇西老师给盘锦全市骨干教师作报告。市人民剧场座无虚席,李老师情恳词切的报告辅以感动人心的视频,引起老师们的强烈共鸣,激起全场一阵阵热烈掌声。
镇西讲完了,按惯例,东道主要总结几点并对与会者提出希望,于是我谈了向镇西学习的四点体会:“我1997年开始读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虽然我的写作能力赶不上他……”说到这里,台下有些骚动。在当地教师眼里,他们的局长已经主管全市教育十多年,应该不比镇西差。我说:“请大家安静,我讲的是事实。写议论文我没比镇西差太多,写散文、写随笔那就差远了。由于个人天赋、后天努力、时代环境多方面的原因,我将永远赶不上镇西,但这不妨碍我读镇西的书,向镇西学习。在座的99%的老师大概跟我是一样的状态,一辈子赶不上李老师,但我们读他的书,向他学习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促进爱心生长,二是享受尽责快乐,三是品尝阅读愉悦,四是体验写作幸福。”
那次会议到现在12年过去了,从我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已经过去23个春秋,当年39岁的镇西,弹指一挥已过花甲。他的写作欲望仍然旺盛,他的写作能力之树愈加枝叶常青。他前几天告诉我,要出一本新书,暂定书名《教育的初心》,让我为之作序,我得以荣幸地首先拜读了书稿。
这应该是镇西正式出版的80多本专著了。拜读之后,感慨万千,受益良多。静下心来,整理思绪,我还是愿谈12年前全市骨干教师大会上谈的读镇西的书的四点收获:促进爱心生长、享受尽责快乐、品尝阅读愉悦、体验写作幸福。这是否和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有关,我说不清楚,只是觉得这是我读了镇西一系列书,也包括这本《教育的初心》之后体会最深的四点。
一、 促进爱心生长
镇西在书中一以贯之洋溢表达的都是爱心。他捧着一颗爱心去观察、思考、尽责、工作、阅读、写作。变化的是不同的班级、学校、学生、岗位、书籍,不变的是一颗初心——爱心。以前的书更多表达的是对本班、本校学生和教师的爱。《教育的初心》更多表达的则是对更广阔空间学生、教师、家长、事业的爱。2015年从校长的位置改任主持全区新教育实验,又任全国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深入更多的实验学校,接触更多的学生、教师、校长、局长、家长,他不变的爱心在生长,爱得更深、更宽。他含泪写下《善待活着的“李芳”》,“善待活着的‘李芳’,就是善待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善待中国中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他呼吁“请给爱学生的老师以爱学生的时间”;他“强烈要求严惩乐至县暴打教师的凶手”;他希望“当这位10岁女孩在擦拭车厢地板时”周围的成人不要那么麻木;他大声疾呼“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他提出“也应该给家长减负” ……读着这些从爱心中涌流出来的文字,谁的爱心能不一次次产生共鸣呢?谁的爱心能不萌发生长呢?我同镇西老师的粉丝们交流,大家共同的感觉是读他的书之后,每个人内心原有的爱学生、爱事业的心灵之树在悄悄成长。
每个人精神幸福的深度、宽度、高度、持久度取决于他自己爱心之树树根的深度、树干的高度、树龄的长度。一个人如果不忘初心,一辈子培养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心灵之树,根越扎越深,干越长越高大,生命力越来越旺盛,那他就一辈子都活在幸福中。即使当了联合国秘书长、世界第一的科学家也没时间骄傲,一辈子做保洁员也没时间自卑,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爱国爱民的心灵之树而已,只是享受爱心之树成长的过程而已。从这个意义讲,读李老师书籍的过程,是促进我们幸福感增长的过程。
二、享受尽责快乐
镇西的书深深植根于他生活的当下职责,他在每个位置上都尽职尽责,他把尽职尽责的过程当作享受。读他写关心妻子、引导女儿、教好语文、带好班级、当好校长的过程,细节、良方、妙法,很容易激活我们曾经有过的尽责过程的快乐感觉。他在每个岗位都做得很优秀的原因在于他直面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事物的本质规律,不被表面词汇迷惑。对于当下搞得有声有色的影响力很大的新教育,镇西说不要过多地注重形式,他明确地指出追根溯源:新教育讲的是教育常识。他的《新教育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最终消灭“新教育”这个概念》一文引导人们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违背规律做事情的过程就像做苦役,经受的是煎熬;遵循规律尽职责的过程使人感到快乐,享受的是幸福。当我们尽职尽责、探幽索微、穷根究底地探索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规律时,我们会发现广阔的创新空间,享受更深层次尽责的快乐,而一旦被喧嚣的行业歧视之风裹挟,谁都容易滋生烦恼。行业分工会永远存在,仅一个“人工智能”行业内部就有成千上万不同的岗位分工,科学家内部更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研究领域。人类社会和个人都需要抑制、消灭行业歧视,需要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需要尊重和感谢社会进步过程中必需产生的每一个职业岗位。像镇西说的那样:“无数劳动者这种互相的‘谢谢’,便是我们社会的温暖。”读镇西的书使我爱岗敬业、尽责为乐的心灵之树也在舒枝展叶、慢慢成长。许多教师、校长也都谈到镇西的书帮助自己发现了尽责过程中的快乐。
三、品尝阅读愉悦
镇西三十多年来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书籍中展示着他长盛不衰的阅读兴趣,广阔的阅读范围,适合自己成长的阅读方法。他坚信“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他告诉人们“每一个知识分子或多或少应该有自己的藏书”。读书成了他的内在需要,成了他情不自禁的习惯。火车上、候机室,甚至农家乐都有他手不释卷的身影,他用等公交、排队购物、乘地铁这些可利用的零碎时间阅读几行文字甚至一篇文章,同样的时间便有了生命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有多样化的阅读渠道,极其丰富的阅读资料,即使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也无法读完人类书籍的万分之一,无法掌握人类专业技能、科学知识总量的0.1%。以有涯之生命对无涯之信息,选择读书方向、范围、内容就格外重要。书籍海洋既可载舟,亦能覆舟,选择不当不仅事倍功半,还可能徒增烦恼,甚至误入歧途。怎样选择?镇西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读50%人生类、30%教育类、20%专业类书籍的经验,并在《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一文中再次详细写了这样选择的好处。怎样读书?镇西说:“把好书化作自己的灵魂,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不同的观点等等。这是质疑、研究、批判,就是‘与作者对话。’”这样读书感情便自然流淌,思想便飞扬在万里晴空。读镇西的书也促使我品尝自己读一本本好书时那种废寝忘食、身心愉悦的感觉。
四、感受写作的幸福
几十年来,教语文、当班主任、当校长、当院长,把每项本职工作都做得成果卓著,同时又写了这么多日记,出版了70多本专著。有人问:“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真有毅力!”镇西答:“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本身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变成了习惯……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事。”“每天发生了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我总是当天就写下来。也不为发表,就是类似于写日记的那种习惯,后来有杂志向我约稿,我就整理交稿。迄今为止我出版的60多部著作,都是习惯性写作水到渠成的成果。”习惯了,不写不舒服,写了很踏实、很舒服、很幸福。
这本《教育的初心》是镇西在全国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写的自己想说的话。其实也是我们想说的话。如果面对上面不断要求我们要有“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我们是不是也要说“教育本来是朴素而简单的事,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花哨和复杂?”当我们看到校园文化只考虑领导参观者的需要,弄得脱离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想问一问“校园文化为谁‘打造’?”当我们看到高考考生穿上古装有组织地跪拜神灵,以求金榜题名,教室内拉起大幅标语“要成功,先发疯!”“血战考场酬壮志”等,高考之后考生们集体撕书、烧书,我们是不是也要大声疾呼:让变态的高考回归正常?看到“学霸”“学渣”这类词语流行,我们是不是也觉得“是教育的耻辱”。
《教育的初心》中对教师群体的表扬、肯定也好,对不良现象的批评、质问也罢,变化的是针对的问题,不变的是镇西几十年如一日的初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帮助读者写出他们想说的话,当然会使读者感到幸福。我相信《教育的初心》这本书一定会像镇西以前的著作一样,帮助他的粉丝们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启发新读者更全面深入地分析教育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阻力,体验到阅读过程中增长智慧的愉悦。
镇西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植根于当下现实,植根于尽责、阅读、写作实践中,于是在爱心生长的同时,他尽责的能力、阅读的深度、写作的水平都在提高,他天天都在享受成长的快乐。
让我们不断微调自己心灵摄像机的镜头,清晰地、静静地读《教育的初心》,读更多镇西的书,读更多优秀人士的书;吸天地灵气、汲日月精华来养护自我精神世界的绿水青山,使爱心之树、尽责之树、阅读之树、写作之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发新芽、吐新叶、抽新枝、绽新花,枝繁叶茂、布满青山。让我们每天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自己、为亲人、为祖国、为人民尽到责任的同时,更深层次地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是为序。盼望这块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
魏书生
2020年7月19日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