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画派的先导人物——宣城画派研究之六

宣城画派的先导人物

汪立军  石巍

明朝末年,众多的文人雅士频频来宣,其中不乏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他们与宣城本籍士人相互交往切磋,为宣城画派的产生孕育了深层次的土壤。《诗馀画谱》的刊印与盛行,对宣城崇尚书画的社会风气影响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由此,作为一个有着众多画家群体的画派也开始渐渐产生。在宣城画派的先导人物中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人物有梅士己、梅郎中、半山、高咏、梅磊等人。

梅士己(1592—?),字继美,号无己。隆祚子,邑庠生,弱冠游泮,能诗,善画兰。交友皆名下士,饶有古豪侠风。其子梅石,亦善画兰。

梅郎中(1607—1642),字朗三。梅庚之父。为人温厚歉抑,喜爱交游,曾入复社,与当时名士顾方杲、陈贞慧、冒襄、侯方域、方以智交往密切,感情深笃。家谱称他“与吴越诸名彦树帜骚坛,四方风雅之士无不舟车莅宛,愿结交去,故誉日广艺日进,字法张王,书规元宋,论者谓前有禹金,后有朗三,辉映真千古矣。”⑧朗中少读祖、父藏书,旁搜极览。鼎祚编《历代文纪》,自汉至隋,而朗中也纂有《赋纪》50卷以补祖父之不及。其为诗、古文,也能谨守家法,而其才气远超乃祖,“发之声歌,其情深,其指远。律体诸篇,音铿锵出金石;古诗虽建安诸子不逮也。”⑨其诗文存有《书带园集》二十卷。他是宣城诗派前期的领军人物,与沈寿民共持宣城风雅。其书法模仿张繇、王羲之,绘画师从宋元诸大家,而又能自出机杼,风韵秀劲,有浓郁的书卷气。朗中的诗书画时称“三绝”,名声远播,故求书索画者门庭若市,他口哦手挥,瞬间立就,人人满意而去,可见其才思之敏捷。可惜他36岁就英年早逝。目前,尚未发现其存世之作,实在令人惋惜。

梅郎中绘《山水图》,安徽省博物院藏

半山(1611—1670),原名徐惇,字秩五,宣城徐氏二十八世孙。徐氏亦为宣城望族,始迁祖是南唐魏王徐知证,昇元年间,担任宣州节度使,其子孙遂定居宣城,世代簪缨,科第兴盛,成为宣城的一大望族。半山的叔祖徐元太,嘉靖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南京刑部尚书,曾在四川平叛定边,晚年编印类书《喻林》,教化乡里,在宣城影响很大。

据沈寿民《寿半山六十诗》可知,他生于万历三十八年腊月二十一日。虽然生长在官宦之家,却淡泊功名,年少时,曾以建议授四川幕职,不久即弃去,隐于浮屠,更名再柯,号半山,放迹山水间。他一生浪迹江山湖海之间,其足迹遍及东南的名山大川,与当时士子名流多有交往。桐城著名学者方文赠以诗曰:“一着袈裟绝万缘,只余破砚习难捐。江山本是无情物,写出荒芜亦可怜。”(10)

半山与梅清年轻时就来往密切,诗画互酬,梅清有《过半山草堂》八首,其四云:“赠言遗满壁,大半半山诗。世外真词客,山中老画师。”(11)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梅清与半山之间真挚的友情。但是半山和梅清在对清王朝的取向上存在明显分歧。梅清在清朝考中举人,而半山却是隐于浮屠,浪迹山水,不问政治。康熙五年(1666)冬天,梅清第4次赴京城会试,半山在《北游寄渊公老友》一诗中对梅清热心仕途、追逐功名的心态作了提醒和规劝:“老友规行止,私心自是非。墨香征动静,石室念无违。”(12)梅清北上应试失败归来后,即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给半山写了一首《赠半山》诗:“伊余达欢侣,招携日相逐。迹异衷以惭,年臻敬初笃。敢祈意思修,津筏以相动。永怀渊明约,未教许询蜀。”诗中流露出自己过去热衷功名的悔意,以及对老友及时提醒而未能领会的愧疚之情,表示从此永断仕途之志,希望两人的友情能像过去一样深厚长久。然而半山逝世后,梅清并没有“永怀渊明约“,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北上应试的路途。

半山《山水图册》,安徽省博物院藏

半山善画,得云林、石田笔意,气韵天成,佼佼名益重。其画多以山水为主,清著名文学家王士祯《题徐半山山居图》:“浓淡写山木,依稀闻乱流。云中敬亭月,烟际宛溪舟。身预名僧会,装成五岳游。藐然烟雾里,长啸忆丹丘。”正是对他这一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半山虽然遁迹空门,却又并未全然忘却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而是将之

流露于诗画之中。他笔下的残山剩水,正是寄寓着他对异族统治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无限相思。另据《渔阳集》记载,半山还曾为王士祯画《寒江落潮图》(13),施闰章题诗其上,王士祯又和答一首,从诗的内容可知,此图中描绘了长江上燕子矶的景色,用泼墨法画岩壁,应该是一幅水墨长卷。现存半山和尚的画大都是他中晚年的作品。遗存至今日的精品则更属少见,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烟柳水阁图》是半山山水画的代表作。画的左半两株垂柳,一个水阁,前面溪水起波,右半大山悬石,只一根线条,景实画虚,整个画面山色朦胧,烟雨迷离,阁中二人对坐吟诗,情景交融,给人一种荒寒凄切之感。自题:“孚吉居士属画,半山柯道人。”可知画是赠与宣城隐士陈孚吉的。

半山也善诗,他的诗很大一部分为题画诗,他常常是自画自题,自得其趣。其诗生前虽未结集,今所存诗也不多,但大多有感而发,字里行间渗透着身世之感、沉郁之痛。如他的《此身》诗:

剩山残水有此身,不堪荣达不沉沦。

过江徒洒新亭泪,对曲曾怜旧内人。

汗漫纪诗仍甲子,悲凉作赋自庚寅。

而今都已刊除尽,了却前缘与后因。(14)

他还常借“咏史”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如:“气节清谈祸总深,纷纷钩党亦何心。诸君不是王夷甫,坐使神州自陆沉。”(15)就直斥了明末东林党等所谓清流派的空谈误国。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了半山所生活的时代,了解了他一生的际遇,我们才能对他的画、他的诗有更深切的体会。半山绘画在宣城池州一带影响很大,当时被奉为楷模。

高咏(1619—1684),字阮怀,号遗山。祖父高维岳曾任雷州府推官、巩昌同知、兴国知州。父亲高思谦为太学生,爱好书法,喜爱奇石。妻子梅氏为河南布政使梅守和孙女。高咏幼聪颖,有神童之目,12岁就考中秀才,20岁游南京,与杨枢部龙友等十余人,每天在秦淮河边桃林中集会,倾动当时士人,与钱牧斋、方密之、沈耕岩为忘年交。而与施闰章意气相投,为莫逆交。康熙年间,施闰章视学山东,延聘高咏为幕僚,后来施闰章分守湖西道,督修临江府志,由高咏负责。康熙甲辰(1664)高咏归家,重修《宣城候潭高氏族谱》,尤其详核精严。高咏屡次赴南京乡试失利,康熙己未(1679)三月,高咏举博学鸿辞,授翰林院检讨,入明史局纂修《明史》,与施闰章同住宣城会馆。五年后,施闰章病逝,其身后未竟之事和诗文集《学余堂稿》均由高咏补葺校阅而成书。高咏的诗多凄怆之音,“郁以秀”,“怆以深”;虽时有愤激,仍以“醇厚”为则,与同邑诗人施闰章并称,时号“宣城体”。著有《遗山堂集》(不分卷,清抄本)、《遗山诗》四卷。据县志记载,他的书、画、诗称三绝,还擅长画墨锺馗。可惜目前不见其画作传世。

梅磊(1620—1665),字杓司,号响山。《梅氏诗略》记载他“生平好游,喜结纳,长安名公巨卿交相推重。尝于吴门呼集名流,品题诸妓名花筵大会,一时传为盛事。著有《响山集》,遗稿未刻者尚有数卷。”另据各种资料显示,梅磊似不属于文峰梅氏的主体敦睦堂,而是属于文峰梅氏中别立祠堂的旁系。(16)辈份和梅朗中相当,而年纪大梅清3岁。梅磊在宣城城南风景秀丽的响山上建有别业,也曾在城北120里的黄池镇居住。与之交往的皆为当时的名士,如桐城方文、芜湖沈士柱、江宁顾梦游、宜兴陈维崧以及同里施闰章、高咏、蔡蓁春等。梅磊曾请施愚山为之作序,当时施却婉言谢绝了。后来施闰章又反复读了他的诗,乃觉翩然可诵,但是使他遗憾的是,梅磊“墓木拱矣”。他的诗词通隽,独喜自负。“渊公奋全力想驰骤,己而杓司跃弛病发,倦于诗,又佯狂喜触忌讳。”(17)所著《响山斋集》由钱谦益、范凤翼为之作序,给予极高评价。

梅磊题叶欣《山水》,故宫博物院藏

梅磊是个性情中人,为人坦荡直率,《尺牍新钞》里有他两篇简短的家书,其中之一最富苦心:“客有过余问诗与制艺孰佳,余曰制艺佳。客问故,余曰:‘诗能穷人,制艺能富人。请问,富贵与贫贱孰佳?’此虽一时戏语,实切己之论也。汝辈自夸王谢门风,究与饥寒何与?可深思之。”“制艺”指做八股文章,科考应试。明清时代,“富贵与贫贱孰佳”的诘问并非谁都说得出口。但是,梅磊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到底把真话吐露给儿孙了,他要后裔们实实在在地活着,不贪一时虚名,惟求终生之利。虽然梅磊为人实在,但是鼎革之后,他却淡泊仕途,多次参加遗民们在江南一带的结社,相互唱和,表达一种超脱的情感。从方文一诗中我们了解到,明亡以后多年,他还保存有五位抗清死节之士的手稿,为人钦佩。(18)

梅磊的绘画作品存世不多,但从有关的记载可以得知,他的画师承南宗,主要是参元四家和明代沈石田等,以倪云林的笔意为多。他的画有的结构谨严,有的笔致疏简,“画中山水境地皆很深邃幽奥,层峦叠嶂,怪石嶙峋,山路崎岖,复涧巨壑,烟水迷茫”。他的早期山水画用笔柔软细腻,风格清雅秀润,画面简洁空灵,后期绘画线条骨鲤清硬,笔情纵逸,或水墨,或设色,皆清淡萧然,格韵高古,类似梅清中年风格。

参考资料: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2)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3)《太平广记》卷第二一三《周昉传》

(4)《宣城县志·方技》:包贵善画虎,名闻四达。其子鼎继之。后嗣承而学者甚多,各有图轴传于世。李荐德《隅斋画品》云“包鼎所作乳虎图,绢素虽破,精润如新。包氏以画虎世其家,而鼎居最。”陈师道《后山丛谈》:宣城包鼎,每画虎,埽溉一室,屏人声,塞门涂牖,穴屋取明,一饮斗酒,脱衣据地,卧起行顾,自视真虎也。复饮斗酒,取笔一挥,意尽而去,不待成也。

(5)《宁国府志·方技》:(泾县)徐昞,善画理,尝于灵惠庙正殿后壁画一龙,笔势飞动,见者悚栗,水旱祈祷辄应。又邑中包虎、徐兔最驰名,多见于前辈诗篇,其云宣城者,以郡言也。惜今包徐后无复传其法者。

(6)边鲁,字至愚,号鲁生,宣城人。官南台宣使。工古文奇字,善墨戏花鸟,名重江湖间。

(7)汤宾尹,号霍林,宣城人。万历二十二年榜眼,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

(8)《文峰梅氏宗谱》卷六“中字派”

(9)施闰章《书带园集序》

(10)方文:《佘山集》《题半山道人画册》二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1)梅清:《天延阁删后诗》《宛东集》

(12)梅清:《天延阁赠言集》

(13)半山爱予寒江落潮之句,为作图,愚山题诗其上,和答一首“我昨访奇登燕矶,泼墨深更遍岩壁。扪萝附葛不知险,夜踏空江欲崩石。掀髯作画鹿里翁,长啸题诗陵阳客。何当结屋园中居,卧看江天落潮白。”

(14)《宛雅三编》卷二十徐惇下,《此身》其一。

(15)《宛雅三编》卷二十徐惇下,《咏史》其二。

(16)文峰梅氏中除敦睦堂外,尚有武学堂,别立祠堂。

(17)施闰章《天延阁前集序》,载《学余堂文集》卷七。

(18)《题梅杓司藏卷,卷中乃诞北、颖侯、昆铜、伯》乍开此卷即沾巾,多是当年死难人。浩气尚能凝碧血,遗言终不化青磷。余公亢烈首捐躯,周沈同心亦与俱。莫羡陈刘考终命,肝肠寸折眼全枯。梅生海内结交繁,架上邮筒无数存。独宝数公残翰墨,欲留书种在乾坤。

(作者汪立军系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宣城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科员, 石巍系作者系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宣城市文物局科长)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