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与区域竞争能力建设(一)

025

文化经济与区域竞争能力建设(一)

——根据近几年对安徽皖南地区农村及其乡镇进行经济社会考察而作

冯江源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人类既要继续面对一浪高于一浪的全球化大潮的挑战,同时,又得再次经历一场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的更深刻经济、政治、社会变动。在上个世纪,特别是后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尽管经济取得快速、长足增长,但社会发展要么滞后,要么很不平衡、很不协调。问题就在于:文化本身的建设以及文化同经济的互动、结合存在偏差、失误,甚至严重脱节。本文研究的“文化经济”同一般意义的文化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固然联系紧密,然而内涵要深、范围要广、结构组成要复杂和系统。文章主要是从文化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三位一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入手,凭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安徽徽州文化、宣州文化在区域既往经济进步中的贡献所作历史考察,并通过对文化经济内能驱动、运行目标的现代功能与机制、体系探讨,做到尽可能立足前沿地阐明在当今国际环境中我国参与大国竞争,促进区域、行业统筹协调发展,而应采取的积极、主动和有利战略对策。

[关键词] 文化经济  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区域统筹协调  国际竞争能力

20世纪后期以来,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迅速紧密,文化已不断成长为生产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取得全新进步的一种关键支撑体。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经济,其本质就是“文化经济”。还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即有学者明确地提出了“文化力”的概念,并指出文化是产业的能动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外对文化力的研究较多,但对文化经济特别是其新的确切定义、内涵、结构框架及行为方式等,却缺乏实际而深入的探讨。根据文化同经济的内在直接关系可以发现,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不单局限于纯粹的科学技术,而是由科学技术起端,扩展到整个文化系统。事实清楚地证明,如果社会文化建设和开发得好,则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如果社会文化建设和开发薄弱,则必然成为经济发展不应出现的绊索。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和制约,认识到文化创造、创新会是经济社会变革的源泉与动力。甚至有人预言,未来的世界竞争很可能是文化、文化生产力以及文化经济的国家间复杂较量。在这里,一国经济的宏观运行除了文化经济是最根本的发动机,同时,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又是国家总体经济的主干命脉。

就我国而言,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和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既必须沿着科学发展道路,从多方面搞好社会和谐,又得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事务及其能力比拼。对国家大局是这样,对不同区域和地方,也都面临着如何担负以人为本、振兴国威、富民强国和在国际上友好合作、推进和平发展、彰显成熟大国形象的光荣责任。文化经济研究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是现今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向标与铺垫。人们知道,从历史渊源看,我国早就是文化经济一个重要的发祥地,在7~13世纪唐宋时期的中原一带和东南州郡已有所显现,其中地处现今皖浙苏赣接壤地带的安徽古徽州及宣州,则称得上是典型之一。借助传统同国内、国外大量真切现实的比照或者评价,势必会给当前我国尤感紧迫的国际竞争战略调整和经济同文化的协调、整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人类正跨入一场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革命时代,尽管经济的内涵、要素、形态变动将更剧烈,但文化同经济经由社会、资源、生态达成的贯通与融合,却是从古到今、直至未来谁也无法违背,而且必须遵从的趋向。

01

文化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三要素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次大战结束至今,整个人类一直都在经历一场接着一场的经济、社会改造与变革,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席卷各种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运动。由于现代化运动是以工业化为根基,以改变经济落后面貌为目标,因而对那些以此为首要任务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即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的速度快慢当然尤显重要。事实说明,现代化无疑应当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强调科学技术的功用,也体现出高度全球化的表征,还包含着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全面、丰富内涵。可见,工业化并不是现代化的充足条件,因为工业化仅只表现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变迁的某一侧面。除此之外,同样还得有政治、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变迁。现代化的确比工业化涵盖着更广大、更深刻的内容,而工业化只不过是现代化必不可少、也是占据先决位置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今世界上的国家,尽管建设起点不同,前进目标不一,但都在向着现代化奋斗。即使目前被认作是达到现代化的国家,也仍然在朝着更加现代化的程度过渡。

通过对不同国家现代化内容及过程进行分析,其实,不难看出,如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往往都是在沿用西方国家以往的旧有模式。从社会文化研究所得结论,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运动,其本质特征是源于西方社会的科学革命的后期现象。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普适性、传播性、社会渗透性,所以,其在全球的扩张也更为快速而强有力。伴随着科学技术接二连三地输出,非西方国家遇到的必然是接踵而至的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乃至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经济领域的国家交往不可能是一种孤立行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团体对自已命运的掌握,关键是看其对本国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传统、文化体系的护守与应变运用。我国的现代化运动前后共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四个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五个阶段。在第五个阶段,我国提出的奋斗目标和纲领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实际上,所有这些也仍属于经济变迁的层次。长时期中,我国的现代化通常总是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到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的经济速度追赶,在经济发展中,过于偏重产值增长、忽视质量提升、疏略人文同步,以至造成近若干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和城乡水平差距拉大、资源匮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屡屡出现。国际经验揭示,力图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一般存在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类是从自我本土发展而成,或称内发型;另一类是由外力促逼而生,或称外发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其中包括中国,被列入后一类。实行外发型现代化的国家,文化、社会及其同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模式的链接与融合,显然格外重要。纵观世界发展史,凡是实行外发型现代化的国家,后来居上者为数甚少,原因就在,缺乏文化的自彻和锲入,而仅靠政治动员、经济组织的大规模行动来办事,并不能扎实推进全面、持续的现代化。

从我国现代化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以及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可以充分说明一种情况,即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无法脱离文化的制导和孕育。文化同经济结合,并进而形成独立、有着完善结构及体系的文化经济,虽然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逐步发展、壮大,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经济作为其总体经济的护荫与馈补,肯定不易在世界经济和对外关系的竞争中长久地站稳脚根。这是因为:1、文化经济正在成为拉动国民经济良性增长的重要力量;2、文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起到关键作用;3、文化经济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4、文化经济是防范和抵御外来政治干涉、文化侵略、经济霸权、国家安全威胁的潜在保证;5、文化经济又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力基础。文化经济新的概念、定义及指涉范围显然有别于以往单纯的学科研究,即“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文化力”所设定的内涵构架。人们需要弄清,文化经济绝不只是限于研究文化领域经济关系、文化经济活动及其规律,也不限于研究文化部门的性质与特点、经济规律在文化部门的反映、文化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文化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以及文化发展规划、效益评价、技术条件最优使用乃至经济管理等,而是文化同经济、社会、地缘乃至科学技术、资源的交叉和整合研究。在我国,要协调和处理好日显紧迫的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个难题,文化经济急待得到各地方、各部门足够重视。

就经济领域来说,我国现代化的健康、平稳、有序推进,除了文化经济应首当其冲,生态经济也是其有力的协同要素。生态经济涉及的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和治理。在我国,随着人口剧增和物质生产力的快疾发展,工农业污染、水土流失以及森林覆盖率下降等生态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生态经济观点考察和评价生产活动经济效果,固然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建设的一种客观要求,但如果始终倾力于仅从技术和器物层面寻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似乎太表面化、太短期性,最深层的核心环节照样是靠文化、法制、价值观念来疏导、约束以及用文化经济来融通。在生态经济倡行一些年之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又有人发出了推行循环经济的呼吁。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还是一种生态经济,其目的就是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将经济系统合理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往复互动发展。循环经济通常具有如下重要功能与优势:1、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互荣共赢”;3、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引入到可持续框架;4、可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城乡和企业竞争力,等等。根据对各国情况所做的调查,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欧、北美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抓得很紧。目前,在欧、美、日国家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其中德国走在前列,丹麦堪称楷模,美国、日本的一些做法也比较完善、先进。对比西方国家,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晚,而最大的要害是社会发展机制包括政府驱动机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社会动员机制等落后,要改变这种机制紊乱、消极、单一的状况,归根结底,依旧是得从文化意识、文化教化、文化建设以及文化经济的深化入手,凭借优化政府宏观调控、建构发展激励体系、倡导社会分级参与的途径使之真正健全、长效地运作。

在经济运行系统中,与文化经济和生态经济相对应,便是知识经济给我国现代化所起的支配作用。知识经济是以社会的充分知识化为前提而发展的经济,这种社会条件必然包括文化系统、文化接受、文化适应等一整套功能体制。知识经济完全转变了以传统工业为支柱的旧有局面,而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社会财富为唯一目标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并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人、自然界与科学技术相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为头等目标的科技经济。知识经济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相比,其突出特点是:1、对知识重新认识;2、生产者的知识化;3、经济发展可持续化;4、资产投入无形化;5、社会组织网络化;6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7、支柱产业高技术化;8、经济决策和管理知识化。衡量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看其智力水平、智力资源贡献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网络化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等。知识经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最初由美国人提出。到90年代,联合国有关组织才正式向世界发布。目前,知识经济发展势头好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盟。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同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正奋力追赶,估计有较长的路要走。知识经济是居于相关部门经济边际的一种高端经济,在特质上与文化和文化经济递进互补、息息相通,以人本价值和人文实现为主体的文化经济必然会对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兴起起到一种孵化与助推作用。

文化经济是文化与经济贴合、贯穿的产物,既有文化观念性质,又具有经济属性。过去几十年,在我国,人们总习惯单纯地从机械政治角度来思考、解决文化问题,而不善于或不注重从经济角度来切实研究文化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应当承认,由于忽视文化同经济、社会的结合,一些盲目、冲动的决策甚至使得区域规划、城乡建设、行业布局等都不能不出现种种被动和制肘。颇为严重的是,在全国不少地方,新的文化未建立起来,传统文化却被丢弃、破坏得令人惊心和担忧。文化经济意蕴深,牵涉面广,既包括城市、工业、广播电视电影、教育、文体娱乐发展,也包括农村、农业、文明古迹、天然景观旅游、民族传统道德宣传及设施建设。在这方面,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韩国等采取的办法较多。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并正在全面走向世界的大国,没有理由被挪在西方国家后面。历史是现实最重要的参照座标系,为着证实我国文化经济的萌芽和起源早于、也优于某些西方国家,此处稍加列叙12世纪以降,业绩遍布我国东南各省乃至北方部分城市的徽商及其代表的徽州文化所创造的经济壮举,便会发现在新的21世纪我国文化经济的复兴必将前程辉煌。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原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0)

相关推荐

  •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

  • 为什么这个新年不太重要?

    为什么这个新年不太重要?

  • “创新突破 及时普及”是必由之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应对这种复杂形势,需要保持强 ...

  • 文化经济与区域竞争能力建设(三)

    027 文化经济与区域竞争能力建设(三) --根据近几年对安徽皖南地区农村及其乡镇进行经济社会考察而作 冯江源 05 文化经济的运行目标 与区域和谐社会建设 人类社会历经漫长的农业经济.几百年的工业经 ...

  • 文化经济与区域竞争能力建设(二)

    026 文化经济与区域竞争能力建设(二) --根据近几年对安徽皖南地区农村及其乡镇进行经济社会考察而作 冯江源 02 安徽皖南众多农村丰厚的文化 底蕴和文明积淀为区域文化经济的生成开创了先机 在我国东 ...

  • 重磅 | 国家文化大数据海外区域中心建设落地海南

    2020年11月19日,八个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上集中授牌亮相.时隔2个月,国家文化大数据海外区域中心也获得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批 ...

  • 四川学者建议建立“天府学”:涵盖地理文化经济等交叉学科

    华西都市报 图 刚刚过去的一年,四川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首次实现3年增长一万亿. 成都租房不必押一付三 广告 春节期间,"4万亿&q ...

  • 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铁因其速度快.准点性高.运输能力强.安全可靠等优势,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时空观念.认知观念.出行理念和置业选择.小到每一位市民的出行方式,大到产业结构.发展理念的巨大变化,并进一步驱动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 ...

  • 与“阿里巴巴”的高关联性,对杭州与浙江未来区域品牌建设是一柄双刃剑

    山川网:外省人谈及杭州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西湖,其次想到的可能就是阿里巴巴:谈及浙江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民营经济(浙商)和数字经济,其次想到的可能还是阿里巴巴. 无论杭州与浙江地方政府在过去的十几二十 ...

  • 远古文化期主要区域使用玉材及其老化细谈!

    良渚古玉 这类古玉器物见于良渚文化遗址中,古玉玉材来源大家相信应在江苏.太湖一带.目前在江苏溧阳.小梅岭已发现与良渚古玉相似之玉矿石.但从良渚古玉的复杂性来看,当时的产地应该分布较广.这类玉器的玉质比 ...

  • 郭燕红专题调研山西白求恩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

    5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专程来我院调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波,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侯天慧.副局长魏来陪同,山西白求恩医院党委书记.院 ...

  • 县域公共区域品牌建设探讨

    建设基础分析 优势明显.一是交通区位优势.磐安县地处浙江中心,处在浙江省"三个一小时"交通圈的核心范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通过不断完善的高速网络和即将迎来的高铁时代为打通&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