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1个让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图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的料,绝不仅仅是退避三舍那么简单,深挖下去,就会发现这里边层层嵌套,环环相扣,蕴含着先秦古人高超的智慧。
01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文公重耳因国内政变开始穷游,来到楚国,得到楚成王的盛情款待。
款待嘛自然是吃吃饭,喝喝酒,欣赏一下文艺节目(看妹子跳舞)。
今天也是一样,算咱们的传统。
酒过三巡,楚成王突然带着醉意问重耳:“兄弟,以你的才能,必能重回晋国掌权,到时候你怎么报答我啊?”
这话让人感觉很突兀。
这种场合正常人一般都会端着酒杯,拍着重耳的肩膀委婉的说,兄弟,以后发财了可别忘了哥哥啊。
泓水之战作为中国贵族式战争的终结被载入史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讲武德的人,饭还没吃完就直接要东西也是非常符合人设了!
楚成王这话一出,重耳就纠结了。
楚成王
但牛掰的人就是不一样,重耳站起来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重耳心想:
一,自己搁这儿穷游呢。身上要是有个和氏璧什么的,也能糊弄过去;
二,楚成王问的是回国掌权后怎么报答,难道割地赔款不成?这还没上位,就签不平等条约?
三,夸一下楚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先把面子给足了,毕竟还吃着人家的饭。
如此这般,一般人回过神来,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
但楚成王这种人,当然是穷追不舍的要报答才符合人设。
“话虽这么说,也不能一点不报答吧?”
这话明显不爽,真正的考验来了!
重耳笑道:“要是果真托您的福,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交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真是不卑不亢,既给了楚成王面子,自己也没吃亏。
楚成王这边得了张空头支票,也是相当的开心,朋友也交了,人情也做了,支票也搞到手了,一举三得爽歪歪。
但是有人不开心,谁?楚国令尹子玉。
令尹是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相当于二把手,他趁楚成王上洗手间的时候过来商量要杀掉重耳,以绝后患。
了解楚成王的人都为重耳捏把冷汗。泓水之战前,他可是诱捕过宋襄公的,今天干掉重耳也就是点个头的事。
岂料楚成王没有同意,还挤兑子玉说自己牛掰了,和谁打都不怕。
明显飘了。
而重耳穷游到秦国,同样得到秦穆公的盛情款待,不光把女儿嫁给他,创造了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还派兵护送重耳回到晋国。
晋文公复国图 局部 南宋 李唐
秦晋之好和退避三舍,两个天使投资人高下立判。
02
回国掌权后,重耳励精图治,晋国一点点强大起来。
强大了就要称霸,和要当扛把子一样。
此时楚国还在持续扩张,中原除了秦、晋、齐其他小国几乎都是楚国的小弟,楚国势力范围已经延伸到黄河北岸。
为了当上扛把子,就要把现任扛把子楚国打下去,还得有小弟。
这时候宋国向晋国抛出了橄榄枝,晋国也不客气,当即收了宋国做小弟。
这下楚国不干了。
宋国之前可是楚国小弟,晋国明显在挖墙角啊,楚成王立即挥军北上攻打宋国。
为啥不打晋国?
晋国有点强,还有重耳这样的领导,不好打。
先收拾宋国,让其他小国看看换码头的下场,我楚国还是扛把子。
宋国挨揍急忙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当即决定出兵。
刚收的小弟被打了,当大哥的不出头,以后谁还跟你混?
于是晋楚争霸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战争只是最后一击,战前晋楚两国没有直接交兵,而是通过外交手段取得更利于自己的局势。
整个过程错综复杂,不光夹在中间的几个小国参与进来,秦、齐两个大国也卷了进来。
03
听着挺复杂,其实总共也就跟把大象关冰箱一样,分三步:
先了解下几国的地理位置: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形势图
第一步:围曹、卫救宋。
虽然决定出兵,但是出兵不能当冤大头,替人出头是手段,称霸才是目的,所以不能直接奔楚军去。
一来楚军势大,硬碰硬不一定能占便宜;
二来,秦国和齐国还在旁边看着,如果直接和楚军开战,秦国和齐国就捡了渔翁之利。所以攻击目标首选曹、卫两国。这两小国也是活该,都是楚国的附庸国,打这两个国家逼楚军撤退,宋国就解围了,这算得上围魏救赵的1.0版。
其次,当年晋文公穷游的时候遭到这两家国君的羞辱。
卫国不接待就算了,曹国倒是招待了一顿饭,但是吃完饭曹共公居然偷看重耳洗澡!
(打住,不是你想的那样!)
传说重耳天生异象——重瞳骈(pian)胁(xie)。
重瞳,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骈胁是说,肋骨相连成一个整体,不像我们普通人肋骨是一根一根的。
重瞳只要打个照面就能看到,这骈胁总不能扒人家衣服看,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偷窥事件。
卫国没费什么波折就被拿下。
但曹国比较狠。
毕竟当年偷窥的事重耳还没忘,万一城破晋军不得屠城啊!
晋军攻城久攻不下,曹国把阵亡晋军的尸体挂在城墙上,这下晋军士气大跌。
晋文公一筹莫展,先轸,狐偃等一众谋臣也是抓耳捞腮。
这时候有个赶车的士兵吐槽了一句,这有啥难的。
晋文公赶紧问他有什么办法?
士兵说,咱们开到他墓地上,看他怕不怕。
办法虽下作,但是有效。
曹国一看晋军要在自己祖坟上蹦迪,顿时就慌了。
赶紧把晋军尸体从城墙上放下来装棺材里送出城来,晋军也不客气直接就把曹国都城拿下,还俘虏了曹国国君。
打了这么久,曹、卫两国都废了,楚军在干嘛呢?
还在攻宋呢!
子玉很高明,看出了晋国的意图直接不接招,如果出兵救援曹、卫,宋国就解脱了,打了半天什么也没捞着,曹、卫被晋国揍了半天都是被楚国牵连,至少不会感激楚国。
此战的目的很明确,攻下宋国立威以稳固楚国联盟。
第一步到这里算是结束了,晋国灭了曹、卫两国,但是宋国的围还是没解。
04
第二步:反楚联盟
虽攻下曹、卫,但晋国战略目的没有达到。
楚军并没有退兵。
于是宋国的使臣带着礼物找来了:老大啊,我都快被打残了,怎么还不来救我啊?
还是那个问题,跟楚军死磕没把握,秦、齐一西一东在两头没有表态,万一背后捅刀子咋整?
于是晋国君臣决定组个局,拉秦、齐下水。
告知宋国使臣:我晋国帮你是义不容辞的,怎么能收你礼物呢,现在已经出兵了,但是楚军势大,最好有更强力的外援才能万无一失,礼物分成两份,向秦、齐两国求援,只要他们向楚国打个招呼,请楚王给个面子,退兵就行“。
宋使觉得有道理,于是把礼物一分各奔东西了。
宋使一走,晋文公就开始为难了,如果秦、齐两国一劝,楚国真的退兵了,那可咋整?
不打败楚军就不能争霸,这一趟就白跑了。
先轸说:“老大,你放心,我保证子玉不会退兵,咱们现在拿下曹、卫两国,把这两国的城池领土分一些给宋国,这样宋国得到好处就会感激我们,楚国如果退兵的话既没有攻下宋国,曹、卫两个盟友还被瓜分了,换了你也不会退兵的。”
晋文公指着先轸说:“你他妈就是个人精。”
果然,子玉一得到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秦、齐两国劝架的使臣也被怼了回去。
晋国赶紧把两国使臣接回去盛情款待:“楚国真是太不给面子了,告诉你们国君,我们晋国来主持公道,揍他丫的!”
于是三个大国组成反楚联盟。
晋文公睡觉都能笑醒了。
宋国的围虽然没有解,但是秦、齐都被拉到同一阵营,就算两国不出兵,至少不会背后捅刀子,晋国再无后顾之忧了。
05
第三步:扣使离间。
楚国也发现事情不对劲,这种状况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对抗中原三个大国,鸭梨山大啊。
没想到楚国只用一招就把局面反转。
子玉派宛春来到晋军营地面见晋文公,提出和平建议:
第一,楚军撤围,不再攻打宋国;
第二,晋国放了曹国国君,退出曹、卫两国国土,让两国复国。
这招真是绝了!
晋文公差点吐血。
答应吧,这仗白打了,灭了的国还在自己手上复国;再说楚军是子玉带兵,自己是御驾亲征,没有国君退让令尹的道理。
不答应吧,自己明明是来帮宋国解围的,现在人家退兵你却不干了?不能打自己脸,天下人怎么想,村里的鸡鸭鹅狗猪怎么看?
宋国觉得你晋国TM原来不是来救我的啊!这种老大不能跟啊!
其他小国一看,是啊,晋国太坑了,这种老大不能跟,还是继续跟着楚国混吧。
秦、齐会觉得这晋国不靠谱啊,颠三倒四的!国际声誉毁于一旦!
但是带这么多人出来,啥都没捞着就这么回去也太憋屈!
晋文公刚想不答应,先轸马上制止了:“老大,不能这么玩,咱们是要面子的人,事情还有缓,看我的!”
先轸先答应了和平建议,让人先回楚营告知子玉,接着直接把宛春扣留了。
随后把曹共公拎出来,吃了那么久牢饭的曹共公还以为药丸,结果一听可以复国,只是有个条件——和楚国断交!
能复国,曹共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再说被晋国揍的时候楚国可没救自己。
然后找到正在穷游的卫国国君,一样的条件,卫国国君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子玉得知晋国答应了和平建议后,很是得意,只是没想到宛春被扣留了,气得大骂重耳不讲武德!
这时曹国使者求见,子玉压着火等曹国来感谢自己,没想到收到的是断交的文书,当场气得暴跳如雷。
气还没撒完,卫国使者也来添了一把火。
这下子玉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马上挥军北上踏平晋国,活捉重耳。
楚成王却要子玉收兵回国,但是丧失理智的子玉执意要打。
楚成王拗不过,给了子玉很少的兵,自己回家了。
兵法云:将不可愠而致战。
子玉这是犯了大忌。
外交上的较量已经结束,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

06
楚国集结郑、许、陈、蔡,准备开始五军之战。
晋国立即下令全军:退避三舍!
军令一下,全军哗然!
憋了这么久就为打这一仗,怎么还往后退了?
这时候狐偃站出来告诉大家:“当年主公路过楚国曾受过楚王的礼遇,当时答应楚王日后两军交战,必退避三舍以报楚王礼遇之恩,现在面对楚军退避三舍正是兑现往日的诺言啊!泱泱大国,诚信为本!”
战前动员很成功,大家收拾东西开始跑路。
从战术层面说,现在楚军士气正旺,这时候怼上去就是硬刚。
实在不划算。
再者,晋军退避也是一路向北,离家近,后勤压力减小,万一战败,跑回家也方便。
真是算计到家了。
大战在即,楚军追击过程中,士气慢慢开始怠惰。
晋军退到城濮,刚好三舍,不退了,开打!
晋军分上、中、下三军部署:上军在右,下军在左,中军居中。
先轸及晋文公坐镇中军指挥。
楚联军亦按左、中、右三军配置:
陈、蔡军编为右军,实力较弱;
一部楚军编为左军,战斗力较强;
中军为楚军精锐,由子玉指挥。
四月初二,决战开始。
晋下军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右军发起猛攻,陈、蔡军一触即溃,全军瓦解。
这时,晋上军竖起两面大旗,并在阵后扬起尘土,佯装后退。
子玉不察虚实,下令左军追击。
待其突出之时,晋元帅先轸指挥中军向其暴露翼侧攻击,断其退路,晋上军亦回头夹击。
楚左军大部被歼。
子玉见两翼均败,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楚地。
就这样,城濮一战终以晋胜楚败而告终。
楚王收到战败的消息还是写信责备子玉,但一想以后报仇还用得着子玉,便又写信去宽恕他。
没想到的是,信还没到,子玉就自刎了!
晋文公得到消息也松了一口气,毕竟子玉也是个难缠的对手。
公元前632年的这场晋、楚两国的国运之战,也为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战楚军虽败,但中军主力由于子玉指挥有方,基本保存,实力没有受损。
战后,晋文公被周襄王策命为侯伯,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这种晋楚争霸的格局在城濮之战之后持续了100多年,成为了春秋时期历史的主旋律。
老王:总览全局,所用计谋皆是环环相扣,说一个老王觉得最高超的吧。
那就是宛春的主动撤掉围宋之兵,即使没有成功。
一个小小之举,就会让宋、曹、卫全都感激楚国,同时齐、秦的政治立场也会动摇,把“国际”形势划归于楚国。
不得不说,让人拍案叫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