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地 — 太平戴家村
《清江记忆》专辑
清江记忆专辑是由樟树本土文化学者陈怀生老师倡导,自媒体人黄琼、青年作家吴国林老师和乡村创业者杨胜羽联合发起成立的,旨在发掘、整理、传播樟树本土(原清江县)的优秀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向的公益性文化宣传栏目。诚邀大家积极投稿,将更多的关于樟树美图、美文传递给更多樟树人;投稿请加微信号:bv0795
太平村位于樟树市昌傅镇城头街西偏南的丘陵地带,浙赣铁路南侧,西与黄土岗镇隔蒙河相望。太平村原有一条老街,长350米,宽4米。太平街原为治平县城旧址。据《太平戴氏族谱》,治平二字,即遇治而安,遇平而止之意。明清称太平墟。以愿望太平命名。
著名的太平圩会议旧址就位于太平戴家村。来到太平圩会议旧址,发现这栋老宅已修葺一新,泛黄的青砖,青淀色的屋瓦,崭新的院墙,碧绿的草地,让她丝毫不减当年风范。院墙大门悬挂着“太平圩会议旧址陈列馆”,右边镶嵌着一块方形金色匾牌,上面写着“樟树市廉政教育馆”,太平圩会议旧址现已成为一个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推开乌黑的院门,一棵罗汉松伫立左边,只见他依傍着老宅,高近十米,粗壮的树干擎着一把巨伞,枝叶若华盖蔽日,郁郁葱葱。抚摩他那粗糙的树皮,上面深深地刻下了岁月痕迹,见证了那段烽火记忆。
旧址有房屋三栋,正屋两栋并列,坐东朝西,通高6米,有天井和前后厅,面积437平方米,左边那栋正屋已装饰陈列,大厅复原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老一辈革命家开会时场景,左右四间房分别有红军革命路线的介绍、红军武器和红军珍贵史料,以及红军卧室等展示;学屋一栋,名“惜阴书舍”,坐南朝北,与正屋相连,通高5米,面积62平方米。正屋后和学屋东侧有一大院,已植有草坪和樟树等。旧址系民国初年建筑。
据太平圩会议旧址管理员戴柏元介绍,这栋老宅是祖上从一户地主人家购置,后来政府出资修缮,将其打造成太平圩会议旧址陈列馆,右边那栋正屋和学屋也将进行内部装饰改造陈列。
他还说,当年的太平圩会议就是在惜阴书屋内召开的。1930年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由峡江到达黄土岗街、太平圩、罗坊圩一带,毛泽东住文昌宫(原太平小学)。23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同志在惜阴书屋召开了“太平圩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军事行动问题。
1930年是樟树革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两次到达樟树,分别在樟树召开了“西渡赣江”会议、太平圩会议,这两次会议都是与红军命运攸关的重大会议。1930年6月,党内出现了“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革命党人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是去攻打大城市,还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此时,国民党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在即,毛泽东当机立断,在太平圩会议上,果断改变了峡江会议进攻南昌、九江先占领高安的行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反对立三路线,实现红军战略的重大转变,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了主要的促进作用。
据戴柏元介绍,红军在太平圩戴家村呆了近一周,期间打土豪、分浮财,宣传群众,扩大红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至今在个别老宅墙上还存有当年“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等标语。红军一心为民的行为得到了村民们的忠心拥护,村里人纷纷出钱出物支持革命。
在戴家村,热心村民的戴冬涛让我们浏览了《太平戴氏族谱》,并谈到村民“走药镖”的的历史。
樟树是中国药都,自古以来吃药饭的人很多,有加工生产中药材的,也有到全国各地开中药材店当老板或学徒的,还有贩运中药材的。民国前后,途经樟树的浙赣铁路还未修建,货物运输主要靠人力。当时,农村一些胆子大、头脑活、有门路的农民,往往利用秋季农闲时间,采用手推独轮车的方式,从樟树贩运药材到湖南等地。
戴冬涛的爷爷戴文林曾在湖南湘潭一个药店当学徒,后来晋升为朝奉(相当于药店的业务经理)。与戴文林一辈的戴福林则是从事药材贩运生意,用戴冬涛的话说,是“走药镖”。戴福林身高1.9米,体格健壮,性格豪爽,为人有信用讲义气,交际能力强。他担任药镖队队长,带领同村十几个人“走药镖”。他们都身材高大,武艺高强,力大无比,一担120斤的稻谷,他们用一只手就能轻松提起。在用手推独轮车贩运药材到湖南等地的路上,他们从未遇到过药材等财物被抢的情形。他们一般一个月往返一趟,一趟能贩运二三百斤药材,推着独轮车从樟树、高安三湖等地出发,途经宜春、萍乡,十天左右可到达长沙、湘潭、醴陵等地。不少樟树人在那里开了药店,专门收购从樟树贩运过来的道地药材。他们返回时,往往会帮人捎带湖南当地的桐油等物产到樟树贩卖。往返一趟下来,顺利的话,可赚十几块大洋,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推着独轮车贩运药材到湖南十分辛苦。他们用手推着沉重的独轮车,拖着疲惫的脚步,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千里迢迢,一路饱受人间辛酸,跟他们相伴的,只有那独轮车发出的吱吱嘎嘎声响,以及那独轮车碾压青石路留下的深深车辙。他们忍受着身体上的疲乏和内心的孤独,靠着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实现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但是,中途如果遇到下大雨,尽管有遮雨的工具,还是会淋湿药材,淋了雨的药材容易发霉,卖不出好价钱,可能还会亏本。
民国时期政局不稳,军阀混战,路上偶尔还可能会遇到强盗。戴福林的药镖队就曾在经过萍乡庐西一带时遭遇一伙强盗,不过,由于戴福林交际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结交了庐西的警察局局长,这伙强盗知道他们关系好,最终放行。如果实在遇到不识抬举的强盗,戴福林他们也不怕。只见他们把肩上用来提独轮车把手的麻绳取下来,用力一拉,就变成了一根根棍子,一车鞭就打得强盗四处乱窜。
由于经常往返樟树湖南两地,戴福林的药镖队还曾兼任信客,为各家各户托带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他们一路小心翼翼,风雨兼程,传递着两地亲人信物,就像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信客”一样,倍尝艰辛。
据戴冬涛介绍,到1937年浙赣铁路修通之后,推独轮车贩运药材,步行千里至湖南,像这样的“走药镖”慢慢就消失了。
离开戴家村,来到蒙河边。只见弯弯曲曲的蒙河依偎在戴家古村旁,哗哗的流水声仿佛穿越到那烽烟连天的岁月,在我耳边回响。我不禁吟唱:“九曲蒙河诉流年,太平圩里起烽烟;先贤指点江山定,承志同心谱锦篇。”勤劳勇敢的戴家村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衷心祝愿他们未来的日子更加红红火火。
作者简介:吴国林,就职于樟树教育体育局,宜春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