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只给妻子写了诀别信,《禀父书》是方声洞写的
《与妻书》是命运呐喊之声。它感动了无数读过这封诀别家书的人。这也是距离我一个世纪,离开人世的林觉民在另外一个世界向我呼喊,希望我用音乐歌唱人间大爱。我便把林觉民的《与妻书》原文编辑为歌词,恸哭中谱曲。
《与妻书》
作词:林觉民、孟丰敏
作曲:孟丰敏
此爱汝一念,勇于死,吾至爱汝。
卿卿如晤,吾忍悲语汝,以天下人为念,吾牺牲百死不辞,
意映卿卿,汝勿复悲泣,以此书与汝永别,泪珠和笔墨齐下,
回忆双栖楼,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吾至爱汝,吾自遇汝后,愿有情人都成眷属,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牺牲吾身与汝。
此爱汝一念,勇于死,吾至爱汝。
卿卿永别矣,不胜悲,吾至爱汝。
在这个时代,这很难成为流行歌曲。因为林觉民时代距离我们已一个世纪,他的英雄事迹甚至感天动地的爱情已为今人所遗忘。可我与林觉民是同乡,在研究辛亥革命时,在研读《与妻书》的历史背景时,我哭得一塌糊涂。
林觉民自幼看到他的养父母被迫成婚,养母的一生都不被丈夫接纳,抑郁而死。同时代还有很多人不能自由恋爱结婚,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失去了一生的幸福。
当人权和自由被禁锢时,一个人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为了获得自由争取幸福的权利,林觉民决心牺牲他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和一批福州知识分子组成的先锋队,以慷慨就义的方式去革命,终于惊醒了中华热血志士共同来推翻腐朽溃烂的清王朝政府。
起义前,他深知自己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清革命中仅仅是抛砖引玉的炮灰,可能在革命墓碑上连名字都留不下,只是为了激发百姓反抗暴虐的决心,毅然决然地慷慨捐出了自己和全家人的前途和性命,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愿有情人都成眷属。这样的书生怎是无用书生?乃铁肩担道义的英雄!
可是他的妻子对此全然无知,一心痴望着他早日学成归来,共同抚育他们即将出世的孩子。她在家忍了一年又一年,多么孤苦难熬的岁月,能够坚忍不对他抱怨,即使他回家不与之恩爱缠绵,她也不怪他,只是这样苦苦等待,等着春暖花开、百年好合,白首不相离。
她的苦已是极致,他实在心知肚明,可怎么忍心妻子为自己担心呢?如今又即将人鬼殊途,他离去后,她如何是好,为他所忍耐的,对他的所有期盼皆为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可以忍受吗?她要怎么做?他柔肠百转,恨不能跪下求她谅解,可残夜面对断烛,他泪如雨下,滴血在手帕上写下了诀别信。他最后说: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他约她梦中相会。她读到这里痛不欲生,此后更是度日如年,回忆便是一次次悲伤的回光返照。她看见,他们曾经在桃花盛开时在山间浪漫,曾经在屋前梅树下赏月读书,曾经鸿雁传书缠缠绵绵,曾经海誓山盟海枯石烂,多少曾经化作了革命烟云。
读到这些,我再也不能自已,为林觉民的爱呐喊,为陈意映悲泣,令我再也不能忍耐,我想世人记住并唱响这千年难得一遇的至爱,以音乐这天籁之音将他们的传世大爱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希望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爱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可是林觉民只给妻子写了诀别信,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没有给父亲写?于是便有人错误地把方声洞写的《禀父书》归为林觉民的。其实判断是否林觉民的信,但看文笔,留言内容便可知不是林觉民所写。他当时放心不下的是怀孕又情感脆弱,把他视为生命的妻子,且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两封家书,何况这家书能否送得到妻子手中都不可知晓,哪里有条件写两封诀别信呢?
再者,《禀父书》中提到颖媳,说她一人在日本。这个颖媳是谁呢?当然是写信人的妻子王颖,所以对父亲说你的媳妇一人在日本。她为何在日本?因为跟随方声洞一起去的日本。而林觉民并没有把陈意映带去日本。还提到了旭孙。旭孙就是方声洞的儿子方贤旭。所以,很明确,《禀父书》是方声洞写的,切不可再错误归类。
方声洞的英勇一点不比林觉民少。他比林觉民年长一岁。当时的福建同盟会领导林文希望方声洞不要跟他们一起参加广州起义,一是明知他们是去当炮灰送死的,二是方声洞的才能高于诸多同盟会员,所以指望起义会员牺牲后,由方声洞继续领导同盟会员革命到底。但是,方声洞坚决要求参加广州起义,宁可和大家一起送死,也不肯独自留在日本继续领导,觉得能这样和战友们一起去死是十分光荣的。他牺牲时,大儿子方贤旭刚满周岁,而妻子王颖也怀有身孕,后来生下遗腹女,得肺病夭折。
方声洞离开日本去广州参加起义前,和妻子、儿子的纪念照。
因为方声洞和妻子王颖结婚后,便带着王颖到日本一起参加同盟会。他们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儿子方贤旭周岁时,方声洞才离开他们。这张照片也成了永别的纪念照。当方声洞离开日本时,妻子十分清楚他去做什么,而且凶多吉少,所以方声洞无需给妻子写信,倒是要给父亲写信交代事情。他写给父亲的遗书便只有国亡家恨的悲痛和不能尽孝的遗憾。
林觉民则不同。他与妻子聚少离多,饱受思念之苦,所以写给妻子的信,父亲也可以读,而且怀孕的妻子比父亲更需要他的关心和安慰。
他们二人写家书时的心情就大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形象也大相迥异,一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雄豪迈,一个深情缱绻、缠缠绵绵、撕心裂肺。
相较之下,林觉民的深情更叫人心疼,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带着妻子一起在日本学习生活,为了革命几乎没有享受过家庭的幸福生活,年纪轻轻只求一死为天下人谋永福。《与妻书》的爱应永久唱响在华夏大地上。
酷狗音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