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一症一方(4)

二妙散加味
方剂组成:  
苍术10g,黄柏10g,防已12g,萆薢10g,当归10g,牛膝12g,龟板15g,秦艽10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10g。
主治疾病:  
两足烘热
出现症状:  
近半年来经常两脚心和足胫发热,如置火炉上,入夜更甚,睡时常伸出被外。素患头晕头痛,面部微肿,腰痛等症,卧床休息后腰痛才稍减。察其舌脉:舌淡红、苔微黄,脉弦。
具体体征:  
湿热下注。
方剂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57岁。近半年来经常两脚心和足胫发热,如置火炉上,入夜更甚,睡时常伸出被外。素患头晕头痛,面部微肿,腰痛等症,卧床休息后腰痛才稍减。察其舌脉:舌淡红、苔微黄,脉弦。证属湿热下注。治宜二妙散加味。服用上药六剂,两足烘热,竟获痊愈。唯仍时有头晕等肾虚之症,难以速治,乃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缓图之。

季节性发热

小柴胡汤
方剂组成:   软柴胡、淡子芩、潞党参、法半夏、炒苍术、肥大枣、藿香梗、佩兰梗各10g,云茯苓15g,炙甘草、鲜生姜各3g。
主治疾病:   季节性发热
出现症状:   春夏之交,夏秋交替时期,每日下午3至7时身寒,7至9时发热,体温达38.5℃左右,次日凌晨5时许汗出热退,越4至8日寒热渐平。伴纳差,稍食油腻则腹胀不适,晨起口吐苦水,舌质边红,苔薄黄,脉浮弦。
具体体征:   少阳不和,太阴失健。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和解少阳,健脾助运。

典型病例:   季某,男,27岁。1988年8月23日初诊。每届春夏之交,夏秋交替时期,每日下午3至7时身寒,7至9时发热,体温达38.5℃左右,次日凌晨5时许汗出热退,越4至8日寒热渐平。迭经中西药治疗罔效。伴纳差,稍食油腻则腹胀不适,晨起口吐苦水,舌质边红,苔薄黄,脉浮弦。责之少阳不和,太阴失健。治拟和解少阳,健脾助运。服用上方2剂。二诊:药进1剂,寒热即退,体温正常。现食思渐旺。胃渐知饥,晨起口吐基苦水基本已除。仍腹胀不适,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守前法,服二方3剂。药后纳谷已香,二便调畅,腹胀已除,舌淡红,苔薄黄,脉弦。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骨蒸皮寒

桂枝汤加味
方剂组成:   桂枝、白芍、炙甘草各9g,生姜6g,大枣10枚,黄芪、防风各10g。
主治疾病:   骨蒸皮寒
出现症状:   右侧肢体入夜便觉灼热如火燎,似有热从骨内蒸蒸外发并觉微微恶风,但扪之去肤凉,患侧肌肤麻木不仁,或手足不时抽搐,至天明则诸症自除。
具体体征:   营卫不和。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剂功效:   调和营卫。
典型病例:   孙某,女,23岁。右侧肢体入夜便觉灼热如火燎,似有热从骨内蒸蒸外发并觉微微恶风,但扪之去肤凉,患侧肌肤麻木不仁,或手足不时抽搐,至天明则诸症自除。反复发作年余,并伴纳呆、失眠等证。曾服补阳还五汤及维生素B1等,但未见显效。辩证为营卫不和,治宜调和营卫。服本方3剂,诸症悉减,然右臂麻木未除,药已中病,原方再进3剂,半年后因它病来诊云,上述诸症未再复发。

灯笼病

血府逐淤汤加减
方剂组成:  
桃仁10g,红花10g,赤白芍各15g,当归尾10g,炒川芎10g,生地黄20g,川牛膝15g,炒枳壳10g,桔梗8g,炒柴胡8g,黑山栀子10g,粉丹皮10g,生甘草10g。
主治疾病:  
灯笼病
出现症状:  
头昏,失眠,心悸不宁,筋惕肉润,叩咽干燥而补欲饮,白天常有阵发性全身发热感,似有”火“从腹中往上窜至头顶部,渐及全身,胸闷烦躁异常,虽解衣、开窗亦不能缓解。一日发作数十次,持续5分钟左右后自行消失,晚上不发。平时反觉周慎皮肤冰凉感,畏寒,虽夏日亦加衣添被。

背心烦热

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剂组成:  
柴胡、枳壳、桔梗、川芎、桃仁各10g,红花、甘草各6g,当归、赤芍、枣仁各15g,太子参30g。
主治疾病:  
背心烦热
出现症状:  
面色青黄,神委不振,触之背部皮温正常,无红、肿、痛,舌质淡有瘀点,脉细涩。
具体体征:  
气血沸郁,血府血瘀,日久化热,蒸腾于背部,久病气虚。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剂功效:  
理气解郁,活血祛瘀除热,兼扶正气。
典型病例:  
肖某某,女,57岁。背心烦热1年余,夜间或受凉后更甚。曾服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养阴清热等,收获欠佳。面色青黄,神委不振,触之背部皮温正常,无红、肿、痛,舌质淡有瘀点,脉细涩。证属气血沸郁,血府血瘀,日久化热,蒸腾于背部,久病气虚。治宜理气解郁,活血祛瘀除热,兼扶正气。服本方2剂后,诸症大减,食欲仍欠佳,上方加焦山楂30g,茯苓20g,又进3剂后,积年之疴霍然而愈。嘱其再服上方2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五心烦热

五黄汤
方剂组成:  
大黄6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生地黄12g。
主治疾病:  
五心烦热
出现症状:  
心烦、手足心发热,不思饮食,大便滞而不畅,口干渴不思饮。
具体体征: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剂用法:  
水煎,每日1剂,7剂为1疗程。
典型病例:  
刘某,女,35岁,服药三剂,症状大减,续服3剂,症状消失。

痰痫

治痰痫方
方剂组成:  
党参、当归各30g,[石朱]砂末冲服6g,生铁落先煎90g,天竺黄、石菖蒲、天仙子、白术、茯苓各9g,

钩藤、甘草各15g,白芍12g,金针菜、麦芽各60g。
主治疾病:  
痰痫
出现症状:  
自觉头额重痛,易惊,似见鬼神,常语言错乱,四肢震颤,夜间四末冻。舌红苔厚浊,脉弦小劲。舌白胃呆,大便不行数日。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叶某某,女,19岁。1976年5月11日来诊。于当年一月始发病,自觉头额重痛,易惊,似见鬼神,常语言错乱,四肢震颤,夜间四末冻。舌红苔厚浊,脉弦小劲。治以行痰通窍,镇静安神之剂,脉症如前,舌白胃呆,大便不行数日。服用上方三剂,服后大便二日一行,手足震颤,惊惕大减,药已收效,前方中去钩藤、生铁落,加枯矾、郁金、竹沥水(一茶杯)、姜汁(二十滴,和服)。一周后脉证皆和,症已痊愈,予以扶元、清热、养阴、行气之品而康复如常。

痰实郁结

瓜蒂散
方剂组成:  
瓜蒂3g,赤小豆3g研末,豆豉10g。
主治疾病:  
痰实郁结
出现症状:  
精神失常,时哭时笑,喃喃自语,喉中痰鸣,彻夜不眠。舌红绛,苔黄而腻。
具体体征:  
痰实郁结。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剂功效:  
涌吐痰实。
典型病例:  
曹某某,女,38岁。其爱人代述:患者平素性情急躁,10天前因与人吵架后突然精神失常,时哭时笑,喃喃自语,喉中痰鸣,彻夜不眠。在家曾服镇静剂不效。舌红绛,苔黄而腻。证属痰实郁结。治宜涌吐痰实。服本方1剂后吐痰大半碗,患者神志即清,夜寐稍安,守方配合服用蒙石滚痰丸泻火逐痰,2剂后神清如常,睡眠恢复正常。

痰癖

健脾和胃化痰,伍疏肝行气药方
方剂组成:  
焦白术、茯苓、法半夏、橘红、车前子、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30g,青皮20g,柴胡10g,甘草6g。
主治疾病:  
痰癖
出现症状:  
每天必吐痰1-2次,每次约100-200ml,痰色乳白,时稠时稀。昼不吐。当夜必痰涎壅塞憋闷而醒,醒后则口口相续。面色晦黯,形体壮实,声音浑厚,小便量少。舌根部牢覆白腻苔不化。脉弦劲有力。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健脾和胃化痰,伍疏肝行气药。
典型病例:  
张某,女,39岁。1986年5月22日初诊。诉:吐痰10年。每天必吐痰1-2次,每次约100-200ml,痰色乳白,时稠时稀。昼不吐。当夜必痰涎壅塞憋闷而醒,醒后则口口相续。面色晦黯,形体壮实,声音浑厚,小便量少。舌根部牢覆白腻苔不化。脉弦劲有力。以健脾和胃化痰,伍疏肝行气药。服用上方5帖。另用二方。7天后复诊:言其服药3剂,吞粉剂3天,已不大量吐痰,只偶尔少许吐痰而已,3天来仅有一夜吐少量痰涎。药尽5帖,恐其复发,建议再服上方1周,10天后三诊,言其再未吐痰。

痰迷心窍

涤痰汤加减方
方剂组成:  
胆星、陈皮、枳实、竹茹、葶苈子、生姜皮各10g,法夏12g,茯苓、人参另煎、石菖蒲、郁金、丹参、桑白皮各15g,甘草5g。
主治疾病:  
痰迷心窍
出现症状:  
表情淡漠,神识朦胧,昏睡不语,目睛呆滞,呼吸急促,喉中痰声漉漉,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唇紫,舌苔白腻,脉沉细。体温37.2℃,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肝颈征阳性,双下肢凹隐性浮肿。
具体体征:  
痰浊壅肺、迷蔽心窍。
方剂用法:  
日煎2剂,分4次送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配合输氧、针刺等措施。
方剂功效:  
涤痰开窍、宣肺降逆、活血利尿不法。
典型病例:  
周某,男,56岁,1984年12月20日入院。有慢性咳喘病史20年,近5年来常伴心悸、浮肿,曾在外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病、心衰。近10天来因感寒后诸症加重并见神志改变而入院。证见表情淡漠,神识朦胧,昏睡不语,目睛呆滞,呼吸急促,喉中痰声漉漉,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唇紫,舌苔白腻,脉沉细。体温37.2℃,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肝颈征阳性,双下肢凹隐性浮肿。中医辨证属痰浊壅肺、迷蔽心窍。治以涤痰开窍、宣肺降逆、活血利尿不法。方用涤痰加减。翌日,神志清楚,气促减轻,尿量平多,浮肿稍减,又随证加减治疗10天,诸症大减。继以生脉散、苓桂甘术甘、办子降气汤化裁,调理10天,诸症消失而出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