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晒晒‖婉转在三省古镇的明媚里(中)

(四)荆紫关
从白浪到荆紫关是要过一座大桥的,大家在桥上就停了下来。
这条河道很宽,比丹凤县城的一倍还要多。说明这里过去水很大。大江大河的水全部流经这里,然后归结到老河口。现在没了船,没了水,青草幽幽。水成了一个飘带,绕着前去了。
我们去明清一条街,走的是东门。刚一下车,雨就来了。既然人来了,打着伞,也要观看一番的。
街道是青石铺就,两里一拐弯。两三百年的房屋高高低低,黑黑矮矮。铺关门,滴水檐,风火墙,是民居的特色。几个老汉蹲在门前正吃着早饭。
平浪宫是一个大一点的建筑,门阶很高。它和丹凤的花庙,竹林关的杨泗庙一样,都是为了纪念水神杨泗而建立的。过往的船商可以在这里歇脚,议事。门票不贵,一个人十元,我们把钱一交,天立刻停了。典锋说,这还真是奇怪,咱们不交钱,雨不停。看样子墙上写的“风平浪静”几个字,还真管用。
另外两个小型建筑,呈六角形,高一米多,就可以爬上去。左右对称。富仓猜想是戏台,唱对台戏用。我说,还没席子大,人们在上面,只能站三五个人,太小了。最后才知道是钟鼓楼,安放钟鼓的地方。

这里最宏伟的建筑,当属禹王宫了。门票平常是二十,今年疫情影响,减半了。那个导游很亲切地给我们讲述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来历。让我们知道了“门当户对”的典故,知道了兽脊,知道了许多砖雕的故事。有一块匾额,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这里的时候,那个守护人员急中生智,把它放在麦麸子子里面。二十年以后取出来,这个匾额上面全部覆盖了一层麦麸子。
这正应了那句话,景观很平常,如果仔细考究,里面门道不少。为啥说看景不如听景,原因就在这里了。
导游用的是方言,但是流畅,一气呵成,我们还是听懂了。
其余像山陕会馆,川陕会馆,纪念馆之类,大同小异。能保存到现在,也可以说令人震惊。全国好多地方的古建筑因为种种原因毁坏了,这里还有五里长的的一段民居,真的令人讶异。

(五)法官
荆紫关结束,就是山阳漫川关了。另外一个“一鸡鸣三县”的地方竹林关,因为是自己的家乡,很熟悉的,算是一掠而过。
顺着黄漫路,要经过法官,那里的人工大瀑布有看头。
但是到了法官后,在狮狗山旁照了些相片,看到瀑布断流了。原因是昨天这里大雨倾盆,道路冲毁,河道堵塞了。
我说,到法官庙溜达一圈吧。那里有个道友,我很熟悉的。
刚绕到法官庙的台阶处,正要攀登了,就看到一个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的人站在台阶的尽头处。正是程道长。好像他知道我们要来似的,我们挥手示意,互道平安。

他打开了天竺山道教书画院的大门,我们在里面倘佯着,他给介绍着每一副字画的作者名头,与之对应的故事等。一幅幅山水画,龙飞凤舞的字,让人大开眼界。让人也看到了山阳书画这几年蓬勃向上,不屈不挠的劲头。上一次我来这里时,还是一片断瓦残垣。变化好大啊。
他的书房,香烟袅袅着。他和我们聊着文化界的春天,轶事。然后写了字,赠送给新认识的二位朋友。

(六)漫川
去漫川,经过廊道,进入了明清一条街。这条街,很小,很窄,一边的屋檐几乎要和另一边的拉住手了。呈蝎子形。能看到当地人五六十年代住的啥屋子,现在改造成啥样子了。有些房屋,已经坍塌,毕竟年岁久远,不堪负荷了。
绕着绕着,就到了石子街。卖各种风俗特产的不少。尤其是熏肉,当地一绝。看着流油,却又精瘦的样子,让人非常想买一吊子尝尝。而各色的油纸伞倒悬在空中,风一吹,就转动起来,很是令人神往。
山西王家大院,当铺,进去看了,古色古香的,保存的都不错。然后走到双戏楼时,我听别人说过去人唱戏,同台表演。谁唱的好,那些人就挤到谁的戏台前看。有时候这边一吆喝,那边的人听到了,赶紧把头转过来,甚至搬了板凳过来。另一边的就更加卖力。这是真真的给眼睛过生日。
富仓听了,说,古代人这个好。这样能拿出真水平做事,不像现在的一些评奖,暗箱操作。老百姓是最大的评审官,明星是靠实力吃饭的。注目了会儿,他说,我的下一部长篇小说题目想好了,就叫《双戏楼》。这要写到一个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上代有冤仇,没想到,到了他们这一代竟然相爱了。在戏楼上,一唱定终身。我有点期待他的大作哦。

莲花第这个地方锁着门,里面可能正在装修。这是古代秀才赶考,投宿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旅社。希望能高中,自然要住在这里了。遥想当年,那些背了褡裢,满腹经纶的秀才早早地赶到这里。然后住宿,听戏,或者高声地朗读自己的秋水文章,或者留恋这里的山水,青楼小巷一定产生了许多公子小姐的故事。真的是让人神往不已。
我又指着关帝庙旁的那个小建筑,问他们,那是什么?
他们想了许久,猜东猜西,还是我给出了答案:烟馆。
这下,老爷们的爱好“齐活”了:听戏,遛鸟,抽大烟,泡妞。老百姓呢,双磨坊,油坊,木炭坊。

老街转了,是新街。看到了一家拉丁舞培训班,正在招生。我们透过窗户玻璃看进去,一个个扭胯,耸肩,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我们品评了一番,说老师太胖,姿势还可以。这算是一个很洋气的东西,没想到学习人很多。
这时候,快三点多了。大家说,还是到了上津再吃饭吧。反正上津离这里不远。

丹凤晒晒:陕西商洛人,70后,网络写手。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自媒体支持:榴莲方子蝶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陕西文谭 往事余味
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