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生看了100本书,阅读能力也没有提高,经过老师提醒,原来是得了一种病……
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老师不光要做好教学,还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老师强调阅读是小学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学习方式,家长也越来越重视阅读,可是阅读并不是让孩子拿上一本书去看就行了,我们要关注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是否能掌握阅读方法,孩子的阅读状态是怎么样的,在阅读中遇到哪些阅读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去引导和发现,而一味地给孩子阅读书籍,要求他们去看书,并且检查阅读结果和学习效果,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遇到过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他的家长非常重视阅读,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照着推荐书单购买了100本儿童读物,希望孩子好好阅读,培养好学习习惯。但是这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非常差,读课文的时候,经常把字词读反,读错人名和地名,认读长句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语文课上的表现有些问题。我及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后,最终确定了孩子是一名阅读障碍患者。也就是不管孩子如何努力阅读完这100本书,她仍无法拥有正确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些书在她的眼里,相反还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困境。
我们为了追求语文成绩,常常会给孩子布置阅读、写作等一系列的练习,对于表现不佳,不爱阅读的学生,我们家长束手无策,常做的就是把孩子骂一顿解解气。至于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这是需要老师来教导。所以我们老师就需要有一双“鹰眼”,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那么遇到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呢?
1、 宽容对待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让学生消除心理自卑
有阅读障碍的学生,不光体现在没办法好好看书这一件事上。阅读行为的异常,连带着其他学习行为的与众不同,比如上课的时候如同多动症一般,过于活泼,不听老师的指令,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又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超长时间的走神和发呆,都要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样的学生,行为是反复出现的,并不是不听话、故意捣乱的学生,老师要有一个甄别的能力。
如果是确认的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我们就不应该强行要求他们通过阅读来治疗。而是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作为疾病,配合医生来治疗。老师要做的,就是宽容对待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对他们的行为保持冷静,让学生消除心理自卑,不应该让同学们歧视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老师不能过于强调他们的缺点。而是要保护起学生的自尊心,给予一定的宽待。
2、 建设好家校关系,和家长一起面对
班上有特别的学生,如何做好家校关系?并不是及时和患病的学生家长联系就可以了,老师的工作,更多是要做好和其他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获得其他家长的理解和教学支持,因为阅读障碍的学生,是会在课堂上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的。这肯定会引起其他家长们的不满,如何做好安抚,就需要老师一方面保护孩子的隐私,一方面做好家长的工作。
除了让其他家长消除误解和正确认知阅读障碍这个疾病,我首先在班会上推荐学生们阅读了这套书《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共10册,小学生常见的阅读问题和学习问题,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纠正的方法。同时也推荐家长们阅读《我没偷懒!读写记忆困难儿童案例》和《我能记住!读写记忆困难儿童实战》,这两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学习障碍研究者品川裕香的作品,她认为,比起医学治疗疾病,是我们家长和老师需要先认识它的存在。做好家校建设,是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面对。
3、 正确表扬和鼓励孩子,保持耐心
如果我们不知道学生是阅读障碍,我们很可能就给他们贴上了语文成绩差、不爱阅读、多动症等标签,孩子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治疗和解决,反而会因为家长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歧视而让有阅读障碍的同学更加自卑,不愿意学习。所以老师正确地鼓励孩子,保持耐心,表扬有阅读障碍同学的一点点进步,都能给他们带来学习自信。关于孩子的阅读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家还遇到过哪些问题?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