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夫将军回忆录选

[原创】徐国夫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你们119师这回又给我们军放了个响炮。”

1950年3月6日,我119师攻打涠洲岛之战胜利。小小的涠洲岛之战歼敌不到800人,解放土地也只有25平方公里,然而却在琼州海峡两岸均引起震动!

如果说涠洲岛解放,缴获颇丰,值得庆贺的话,那么更值得庆贺的是我们取得了以木帆船、机帆船、土炮艇战胜敌现代化洋炮艇,陆军远途渡海作战成功。这项成果报到军长韩先楚那里,军长乐得简直就像个孩子般直拍手。因为韩先楚军长力主早打海南岛的意见终于得到证实,他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提前渡海攻打海南岛了。

海康四十军指挥所。韩先楚正在打电话:

“对,我们用一个团又两个连的兵力,就把涠州岛给拿下来了,伤亡很小,岛上的敌人不堪一击呀。对,这就是说,用木帆船渡海完全可行。当然,有些战术问题我还没有来得及细问,听说徐国夫、夏克他们搞了个海上船队'前三角队型’,我准备去了解一下。好,好,详细情况我们马上上报。总之,我的意见以木帆船加机帆船渡海,提前投入战斗。据我们调查了解,4月份从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海上风向多变,属于季风期。如果再掌握好海水的流速,一旦时机到来迅速启航,既有把握顺利通过海峡,又可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好!好!”

韩先楚放下电话告诉我,那头听电话的是兵团司令员邓华。“老徐,你们119师这回又给我们军放了个响炮,好哇!好哇!现在看,攻击时间可能要提前。你们回去把打涠洲岛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一下报上来。一个是上级首长要,另外我也要向部队通报一下。特别是你说的那个'前三角队形’,再说细些,这是个战术问题。陆地上我们有很多战术技术,海上我们还没有经验,我要好好让司令部参谋们研究一下。”

我们一边往外走,他一边对我说:“国夫,还得注意点休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发,你这是急光头,看看你的脑袋,没几根头发啦,一定要注意休息。这个时候你、我和邓岳, 三人谁都不能垮,谁垮了都要误事的。这是我交给你俩的任务,记住!”

“还说我哪,看看你的脸上皱纹,撒上籽就可以种菜了。你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更要注意休息才是。”说完,我们笑着分手。

薛岳在海南构筑了集海、陆、空于一体的“伯陵防线”,企图凭借10万守军据险固守,伺机反攻。薛岳精心构筑的“伯陵防线”,生生挡不住解放军的偷渡部队登陆。

1950年3月,我40军、43军偷渡成功,8000多人预先跨过海峡,与琼崖纵队会合。第一批,3月5日,40军118师352团1营 800 余人,在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下偷渡成功。3月10日,43军128师383团 1000 余人亦偷渡成功。 第二批,3月 26 日,40军118师 2991人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下再次偷渡成功。刘振华同志虽为政工干部,但在困难与危险面前主动请缨,深受官兵敬佩。3月 31 日,43军127师一个加强团 3000 多人又偷渡成功。

琼崖纵队冯白驹更是神出鬼没。敌人派三四个军的兵力“围剿”,不仅没抓住他的踪影,他反倒与我军偷渡部队汇合一起,越发厉害起来。

陈济棠、余汉谋之辈置危难当头于不顾,争权夺利,貌和神离,大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薛岳把“伯陵防线”吹得神乎其神,首要点是估计对手没有飞机军舰,大船也没有,而自己全有,飞机军舰炮艇一出动,对手不可能跨过一 二十里的海面。现在涠洲岛失守,证明对手有了渡海工具。有了敢于抗击舰船、敢于渡海攻岛的能力。在陆地上他早已领教对手的利害,不敢想像失去海空防护优势后对手登陆的后果。

从涠洲岛截回渔船 335条,皆好船,大多三桅双桅,单桅极少。大者可乘一个连,中者可乘一个排,小者可乘一个班。这回再不用为船少船破犯难了。我大有“鸟枪换炮”之感。船工王胖子(民工船老大,相当于我的“海上司机”)选了一条双桅船作我的指挥船,师修理所全所长又给装上了美产10轮大道奇卡车200多马力的发动机,这样就变成了机帆两用船。尔后留足了本师自用船外,剩余全部交给军里分配。

韩先楚来电话啦! “老徐,你太贪了吧,好东西你先挑个遍,还留那么多,不怕撑破肚皮吗?不行,你还得拿出些来, 至少拿出200只。原来你们弄的船就不少,质量数量都数你们的好,你以为我不知道吗?有的师团还饿肚子哩,发扬点风格,再拿出点吧!”

“好好好,我的首长,119师也是你的部队,你有指示,我徐国夫什么时候没执行过!”

有了好船大船,战士们海练的劲头更足,渔民船工老大也跟着高兴。王胖子说,人巧不如家什妙,有了这样的船,我保证你们打到海南没问题。

接着是连、营、团编队组合练习,海上实弹练习,登陆演习等等,所有项目已接近实战状态。

有一天,我把近一个时期几件影响较大的事联系起来,忽然发现了个有趣的问题:我119师参谋长夏克指挥部队攻打涠洲岛成功;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带领一个营首次偷渡琼州海峡成功;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渡海来到十五兵团,既带来了琼崖纵队的消息,又为以木帆船渡海作战确定了决心,功不可没。

三个参谋长,三个成功者,三个为海南战役做出不同贡献的人。仅仅是巧合? 如果称其为巧合,也是必然的巧合。仅以我师为例,夏克同志担任师参谋长以来,每场战斗,从 谋划到布置到检查到实施到总结,最忙最累最苦的就是他。但从没见他流露过一丝抱怨,总是风风火火,有用不完的精力。尤其在几次战斗下决心的当口,他都为我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和无言肯定。战斗就有危险,尤其前线危险更大。藏奸耍滑玩心眼的人并非没有,夏克似乎就不懂这些。1998 年 5 月在沈阳小聚,我们又谈起打涠洲岛的事,他说:“当时那种情况,我不去还能让你师长去呀!”

大举登陆 兵团唯一全建制主力师兵发海南岛

1950年4月13日,40军指挥部下达主力渡海作战命令。渡海部队分为两个梯队,我40军119师3个团(全建制)。118师1个团又1个营,120师1个团,43军2个团为第一梯队先期渡海;43军129师及部分配属部队为第二梯队。待一梯队到达对岸后,将船返回接二梯队渡海。40军三个师唯我119师全建制,主力任务责无旁贷。按军作战命令,我师为军右翼,从驻地起航于海南岛偏北的临高角一带登陆。左翼118师7个营于红牌港以西新村登陆。

接受任务后,我立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师作战会议。会上,我首先讲了敌我双方力量情况。我讲道,估计海南岛的敌人在 10 至 15 万人左右,以这些人作环岛防御应该说是兵力不足的。虽然他有海空军配合,但我们是夜间渡海,这样敌人的海空军力量就很难发挥作用。登上陆就好办了,他的海空军就失去了威力。何况我们也有土炮艇,我们的“九二”火炮、山炮也不是吃素的,平射打敌人的军舰也是 很有威力的。涠洲岛一战,大家不是有了体会吗。对付敌人的飞机我们有高射机枪,再说上陆后敌我混乱,飞机也派不上用场……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通过前一段教育,绝大部分人消除了对敌人的恐惧感,但极少数人甚至有个别干部仍然心存顾忌。不消除这些人思想上的负担,就很可能给作战带来消极影响。我的本意是,我师渡海作战所有人员都要轻装上阵。事实上我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了,个别人到最后也没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接着讲道,我偷渡的部队和琼崖纵队在我们登陆的一线实施接应。这样,敌人就不可能专心对付我们登陆部队。如果我们紧密配合,敌人的滩头阵地是不难攻破的。

我讲完这些,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很激动,纷纷表示决心。有的人还认为我啰嗦,没必要再讲这些内容,因为他们并不知我的良苦用心。我提醒持这样观点的同志不要过于盲目乐观,要千方百计把士气鼓得足而再足。只有士气足,战斗力才会强,才可能出现以一当十的效果。

接着由副师长黄长轩同志宣布了作战部署:从4月14日早开始,全师除留守人员外,其他所有人员做好随时登船起航准备。因为起航时间将由军首长根据近日风向、流向、潮汐情况而定,很难确定起航时间,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做好随时登船准备。我师将用134只船参加渡海作战,行进布置如下:355团居右,356团居左,两团并列摆开,我所乘的师部指挥船居中。同时,为防备意外,又设两只预备指挥船,一只由副师长黄长轩乘坐,随355团在我的右前;一只由师参谋长夏克乘坐, 随356团在我的左前,357团居后。全师呈前三角队形,以整体行进。每船前后左右距离3至5米,注意整体协调。师9只炮船于船队右翼一线排开前进,保护全师安全。通信连保证各团炮艇与师指挥船的无线联系……

会后我把宋宪孔又留了下来,我说“你再辛苦一趟,带些人偷渡到我师登陆地点侦察一下。一是了解敌人的火力布置;二是准确测量航程距离和所用时间;三是掌握登陆点的宽度、 险滩暗礁情况……宪孔同志,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你知道,这关系到全师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准时在预定地点登陆的大事。你有涠洲岛偷渡侦察的经验,更有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好这次任务。就坐我的机帆船去,注意保持联系,遇到特殊情况要多动脑子少动气,切记!”

“是!请师长放心,我知道这件事的份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一定想办法完成师长交给的任务。请师长放心,对付海上的敌人我有办法。”

“那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行动,时间你自己掌握,要带什么人什么器材任你选!” 布置完这件事我像轻松了许多,我了解我的干部,深信他能完成好这次任务。

不出我之所料,宋宪孔于主力起航前6小时安全顺利返回灯楼角我师驻地,把我所需要的内容全部侦察清楚。拿到侦察来的情况,我叫着黄副师长、夏参谋长一起来到作战室,对作战科长说:你们再认真研究一次,我师登陆点正面 1500 米,往任何一面偏都有暗礁。这个宽度最大一次能登陆多少部队,前面的两个团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登陆,按正常情况的风力流向可以多长时间到达,途中停风靠人工划动要多长时间……你们迅速拿出准确数据报我。

4月16日下午4时,我师134只木帆船、机帆船按前三角队形排列整齐,全师万名官兵除极个别人外,均已登船完毕,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完成。这时,我拿起无线话筒向军渡海作战总指挥报告: “报告总指挥,119师登船完毕,一切准备就绪,请示行动!” 听筒里传来韩先楚沙哑的声音: “很好,等待命令起航!”

等待,等待,没有什么比等待更煎熬人的,每一分钟就像一百年那样长。我知道在等待什么,我的手里的手绢就那么无情地垂着。北风,北风,我们急需的北风迟迟的不肯露面。根据事前多方分析预测,今天晚间应该有西北风!

我是下午3时就登上了我的指挥船。立在船头,我手握着无线话筒向各团发出登船命令,一面指示已登完船的船只驶离滩头,进入编队位置。这一切都是在井然有序中进行着,然而我的心里却并不轻松。这毕竟是一次特殊行动,尽管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终归没有得到检验。再想想,还有没有遗漏? 还有没有未想到之处?我一遍一遍的提醒着自己。

说实在的,我不担心登陆后的战斗,所唯一担心的就是海上航行时与敌船飞机遭遇。我有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我自己也做了为解放海南而献身的准备,但我的职责要求我首先想到的是134条船上的万名全师将士。所以为防不测,除我的指挥船外,分别又在左右翼前卫团中设置了由黄长轩、夏克负责的预备指挥船。除此之外,再一项让我担心的是今日能否按时起航,而决定这个问题的就是宝贵的风。

一个小时后,全师登船完毕。各船均进入编队位置。我们立在船头不动声色地焦急等待…… 近6 时,我的手绢终于动了,动得越来越大。我的警卫员小魏激动得抱住我腰喊起来,“动了,师长动了。”我说不是师长动了,而是手绢动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退后两步。其实我更激动,我知道起航的时间就要到了。

我打开无线话筒对各团领导说:现在已经起风,很快就会起航,各团做好准备。6时10分,军指挥船发出启航命令,我师 134 只船组成的船队立即驶出港湾。再回头,展望琼州海峡北岸,千帆招展,万桅涌动,尾灯闪烁,好一幅壮观奇丽的画面!

西北风强劲有力,吹鼓着风帆疾速前行。我站立在指挥船的船头上,一手夹烟,一根接着一根抽着;一手握着8倍军用望远镜,心潮起伏,努力抑制着无限的激动。 这时从无线电台传来一个更令人激动的消息:“同志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进入军委指挥室了。他向大家问好,祝大家胜利前进,突破敌人防线,解放海南岛!” 我把这个消息立刻传达到各团,大家的情绪更高了。

船队在以每小时7华里的速度前进。不要以为这个速度很慢,这是海里不是陆地,并且是大型船队整体行动,能有这样的速度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很感激天公作美。有的书中把当时的风向说成是东风或东南风,不知是出于政治上的习惯还是方位错误。如果真是东风或东南风那就糟啦,我们的船去的就可能不是海南岛,而是可能吹到越南或吹上大陆方向。不要忘了我们是帆船,要借助顺风的风力才能前进,东风或东南风不就成了逆风了吗?

“王胖子,这个速度能行吗?” “没问题没问题,照这个速度半夜多些准能到达!” 几天前我对王胖子说过,如果感到年龄大身体不行就不要去了。老王说没问题,跟我在一起呆了这几个月有了感情,让我坐别人驾的船他也不放心。“方位对不对?” “放心吧师长,方向速度这些事你不用管。有我给你把握着,你还不放心吗?!” “好好,胖子,打完海南岛我请你喝酒。”

船速逐渐快起来,我知道已进入主流了,就是说我们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我看看表是夜12时。越过主流风就停了,船明显慢下来。未等我们指挥官们发令,各船上的战士、船工同时操起了桨。 三个月的训练,哪个人身上不掉十斤八斤秤,但却增了一身好水性和驾船摇橹的好本领,这个时候一切所学都派上了用场。

“长轩,右翼前卫怎么样?都正常吧?”我用话筒叫通了在右翼前卫355团预备指挥的副师长黄长轩。 “师长,没问题!” “夏克,左翼前卫怎么样,有问题吗?”我又叫通了在左翼前卫356团预备指挥的夏克参谋长。“没问题,师长,一切正常。” “李冠智,你那里怎么样?”我再叫通后卫357团李团长。“放心吧师长,我们紧跟在你的后边。” 我要感谢通信科的同志们,他为我提供了十分灵便的无线联络设备,尤其在后来发生的打敌舰艇战斗中,为我调动师炮艇起了大作用。

大举渡海中 打退敌人飞机和军舰

关于我师在海上与敌飞机军舰发生战斗这一段,许多书中材料里都有记述,怎么说的都有。《四野最后一战》354 页上说我“已经杀红了眼” ;《进军中南》和《解放海南》这两部书中就根本没提这一段。想必作者们对这一节情况不了解(我想不会有别的原因),那我就更有必要认真地说一说,不为我自己,为119师,为英勇的渡海部队!

我现在告诉大家,我根本没“杀红了眼”,如果写我直掉头发还符合实际,那时我的头发快掉光了,用手一抓掉一把,洗头时盆子里漂浮一层头发,大概是为解决渡海难题,太着急了吧,所以才有了韩先楚跟我开玩笑那档子事。

我当时非但没有杀红眼,头脑还特别冷静。

黑夜里,大海中,大概是17日1时左右,开始我隐隐约约听见我船队左翼方向有马达声。这时夏克在无线电话筒里呼叫我,说左翼听见有马达声,是敌机还是敌舰还判断不准。我让他们注意监视,有情况随时报告。

随后我叫通师土炮艇,指挥炮营营长武毅:“左翼有马达声,情况不明,为防敌舰突袭,你令4至5只炮船于左翼警戒,右翼留两只护卫,其它于尾后随时支援。”同时我命令各团除炮艇和高射机枪支援师炮队与防空外,其他人员一律划桨,加快前进速度,力争甩掉敌人。

约又过了 20 多分钟,马达声听得十分真切。同时武毅报告,敌舰已见4艘,正向我左翼驶来,距离 500 米,空中还有敌机两架。正在他说的同时,敌机已到达我船队上空开始投弹,我师直和各团高射机枪立刻对空射击。敌机也许畏于我高射机枪威力,投了几颗轻型炸弹后就飞走了,有两只船桅杆炸断,一只船漏水,约有二三人负轻伤。

这时敌舰开始向我船队开炮。由于我此前已命令各船拉大距离,所以敌炮弹多落于水中。只有我两只船中弹,经抢修,仍可继续前进。与此同时我师炮艇也向敌舰开炮。我炮艇均为中型船改装,每船有两部发动机,分别装有“九二”火炮或山野炮,共9只。代号分别从01至09号,01号为指挥船。

我手握话筒呼叫指挥船:“01,01,警戒交给各团炮艇担任,集9艇火力向最大的敌指挥船抵近攻击!”这时各团又有三四只炮艇和高射机枪船也自动参加对敌舰攻击。

敌舰虽坚固,但我炮艇上的“九二”火炮和“八五”山炮威力也十分了得。且我船小灵活,便于穿插,抵近炮击。我一顿猛烈炮火先将敌指挥舰打晕了头,同时有两艘敌舰甲板与仓内起火。约20 多分钟交战后,敌舰向右后方逃去。这时风力又起,我各船急升风帆,借机快速前进,结束了海战。

这场战斗,我01号和08号炮艇受轻伤,人员无伤亡。韩先楚随118师船队前行,听见炮声向我询问过情况,尔后又驱船赶到我乘船附近。我汇报了刚刚结束的战斗情况后,他很满意,便一直随我师船队前进。

17日4时10分,左右翼先头团前卫四个营于预定登陆点强行登陆成功,后续船队快速跟进也陆续登陆。约距岸还有300多米,指挥船上我和两名警卫员几乎同时跳下水。水深过胸,随船涌起的浅浪不时越过头顶,但我们谁都顾不上这些,只要双脚踩到实地,心里就托了底。

敌滩头阵地在我左右翼前卫营猛烈攻击下,很快被摧毁。敌大部被击毙,小部投降。约5时半,全师万名官兵全部登陆。炮船掩护船队返航,迎接兵团第二梯队129师。

1982年我重回海南岛,一位当年经历了这场战斗的当地群众知道了我的身份后,拉起我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大军真神哪,你们登陆的地方再向右偏 50米就有暗礁,你们准准地躲开了暗礁,真神!” 当时我心里说,能有这次成功登陆,宋宪孔是首功。没有他的提前偷渡侦察,我师很难说能如此顺利登陆。

登陆成功,得到了琼崖纵队、先期偷渡部队官兵的有力配合和支援。因细情不甚详,加之篇幅所限不便多述,想必此时给予我支援的部队和同志能理解。

我们成功了! 我119师万名官兵成功登上海南岛,万条蛟龙又变回了万只猛虎,以主力之师扑向敌阵。“伯陵防线”海空也好、陆上也罢,均被我们撕碎打烂。胜利在向我们招手!

,我保证你们打到海南没问题。

接着是连、营、团编队组合练习,海上实弹练习,登陆演习等等,所有项目已接近实战状态。

有一天,我把近一个时期几件影响较大的事联系起来,忽然发现了个有趣的问题:我119师参谋长夏克指挥部队攻打涠洲岛成功;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带领一个营首次偷渡琼州海峡成功;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渡海来到十五兵团,既带来了琼崖纵队的消息,又为以木帆船渡海作战确定了决心,功不可没。

三个参谋长,三个成功者,三个为海南战役做出不同贡献的人。仅仅是巧合? 如果称其为巧合,也是必然的巧合。仅以我师为例,夏克同志担任师参谋长以来,每场战斗,从 谋划到布置到检查到实施到总结,最忙最累最苦的就是他。但从没见他流露过一丝抱怨,总是风风火火,有用不完的精力。尤其在几次战斗下决心的当口,他都为我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和无言肯定。战斗就有危险,尤其前线危险更大。藏奸耍滑玩心眼的人并非没有,夏克似乎就不懂这些。1998 年 5 月在沈阳小聚,我们又谈起打涠洲岛的事,他说:“当时那种情况,我不去还能让你师长去呀!”

大举登陆 兵团唯一全建制主力师兵发海南岛

1950年4月13日,40军指挥部下达主力渡海作战命令。渡海部队分为两个梯队,我40军119师3个团(全建制)。118师1个团又1个营,120师1个团,43军2个团为第一梯队先期渡海;43军129师及部分配属部队为第二梯队。待一梯队到达对岸后,将船返回接二梯队渡海。40军三个师唯我119师全建制,主力任务责无旁贷。按军作战命令,我师为军右翼,从驻地起航于海南岛偏北的临高角一带登陆。左翼118师7个营于红牌港以西新村登陆。

接受任务后,我立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师作战会议。会上,我首先讲了敌我双方力量情况。我讲道,估计海南岛的敌人在 10 至 15 万人左右,以这些人作环岛防御应该说是兵力不足的。虽然他有海空军配合,但我们是夜间渡海,这样敌人的海空军力量就很难发挥作用。登上陆就好办了,他的海空军就失去了威力。何况我们也有土炮艇,我们的“九二”火炮、山炮也不是吃素的,平射打敌人的军舰也是 很有威力的。涠洲岛一战,大家不是有了体会吗。对付敌人的飞机我们有高射机枪,再说上陆后敌我混乱,飞机也派不上用场……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通过前一段教育,绝大部分人消除了对敌人的恐惧感,但极少数人甚至有个别干部仍然心存顾忌。不消除这些人思想上的负担,就很可能给作战带来消极影响。我的本意是,我师渡海作战所有人员都要轻装上阵。事实上我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了,个别人到最后也没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接着讲道,我偷渡的部队和琼崖纵队在我们登陆的一线实施接应。这样,敌人就不可能专心对付我们登陆部队。如果我们紧密配合,敌人的滩头阵地是不难攻破的。

我讲完这些,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很激动,纷纷表示决心。有的人还认为我啰嗦,没必要再讲这些内容,因为他们并不知我的良苦用心。我提醒持这样观点的同志不要过于盲目乐观,要千方百计把士气鼓得足而再足。只有士气足,战斗力才会强,才可能出现以一当十的效果。

接着由副师长黄长轩同志宣布了作战部署:从4月14日早开始,全师除留守人员外,其他所有人员做好随时登船起航准备。因为起航时间将由军首长根据近日风向、流向、潮汐情况而定,很难确定起航时间,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做好随时登船准备。我师将用134只船参加渡海作战,行进布置如下:355团居右,356团居左,两团并列摆开,我所乘的师部指挥船居中。同时,为防备意外,又设两只预备指挥船,一只由副师长黄长轩乘坐,随355团在我的右前;一只由师参谋长夏克乘坐, 随356团在我的左前,357团居后。全师呈前三角队形,以整体行进。每船前后左右距离3至5米,注意整体协调。师9只炮船于船队右翼一线排开前进,保护全师安全。通信连保证各团炮艇与师指挥船的无线联系……

会后我把宋宪孔又留了下来,我说“你再辛苦一趟,带些人偷渡到我师登陆地点侦察一下。一是了解敌人的火力布置;二是准确测量航程距离和所用时间;三是掌握登陆点的宽度、 险滩暗礁情况……宪孔同志,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你知道,这关系到全师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准时在预定地点登陆的大事。你有涠洲岛偷渡侦察的经验,更有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好这次任务。就坐我的机帆船去,注意保持联系,遇到特殊情况要多动脑子少动气,切记!”

“是!请师长放心,我知道这件事的份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一定想办法完成师长交给的任务。请师长放心,对付海上的敌人我有办法。”

“那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行动,时间你自己掌握,要带什么人什么器材任你选!” 布置完这件事我像轻松了许多,我了解我的干部,深信他能完成好这次任务。

不出我之所料,宋宪孔于主力起航前6小时安全顺利返回灯楼角我师驻地,把我所需要的内容全部侦察清楚。拿到侦察来的情况,我叫着黄副师长、夏参谋长一起来到作战室,对作战科长说:你们再认真研究一次,我师登陆点正面 1500 米,往任何一面偏都有暗礁。这个宽度最大一次能登陆多少部队,前面的两个团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登陆,按正常情况的风力流向可以多长时间到达,途中停风靠人工划动要多长时间……你们迅速拿出准确数据报我。

4月16日下午4时,我师134只木帆船、机帆船按前三角队形排列整齐,全师万名官兵除极个别人外,均已登船完毕,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完成。这时,我拿起无线话筒向军渡海作战总指挥报告: “报告总指挥,119师登船完毕,一切准备就绪,请示行动!” 听筒里传来韩先楚沙哑的声音: “很好,等待命令起航!”

等待,等待,没有什么比等待更煎熬人的,每一分钟就像一百年那样长。我知道在等待什么,我的手里的手绢就那么无情地垂着。北风,北风,我们急需的北风迟迟的不肯露面。根据事前多方分析预测,今天晚间应该有西北风!

我是下午3时就登上了我的指挥船。立在船头,我手握着无线话筒向各团发出登船命令,一面指示已登完船的船只驶离滩头,进入编队位置。这一切都是在井然有序中进行着,然而我的心里却并不轻松。这毕竟是一次特殊行动,尽管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终归没有得到检验。再想想,还有没有遗漏? 还有没有未想到之处?我一遍一遍的提醒着自己。

说实在的,我不担心登陆后的战斗,所唯一担心的就是海上航行时与敌船飞机遭遇。我有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我自己也做了为解放海南而献身的准备,但我的职责要求我首先想到的是134条船上的万名全师将士。所以为防不测,除我的指挥船外,分别又在左右翼前卫团中设置了由黄长轩、夏克负责的预备指挥船。除此之外,再一项让我担心的是今日能否按时起航,而决定这个问题的就是宝贵的风。

一个小时后,全师登船完毕。各船均进入编队位置。我们立在船头不动声色地焦急等待…… 近6 时,我的手绢终于动了,动得越来越大。我的警卫员小魏激动得抱住我腰喊起来,“动了,师长动了。”我说不是师长动了,而是手绢动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退后两步。其实我更激动,我知道起航的时间就要到了。

我打开无线话筒对各团领导说:现在已经起风,很快就会起航,各团做好准备。6时10分,军指挥船发出启航命令,我师 134 只船组成的船队立即驶出港湾。再回头,展望琼州海峡北岸,千帆招展,万桅涌动,尾灯闪烁,好一幅壮观奇丽的画面!

西北风强劲有力,吹鼓着风帆疾速前行。我站立在指挥船的船头上,一手夹烟,一根接着一根抽着;一手握着8倍军用望远镜,心潮起伏,努力抑制着无限的激动。 这时从无线电台传来一个更令人激动的消息:“同志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进入军委指挥室了。他向大家问好,祝大家胜利前进,突破敌人防线,解放海南岛!” 我把这个消息立刻传达到各团,大家的情绪更高了。

船队在以每小时7华里的速度前进。不要以为这个速度很慢,这是海里不是陆地,并且是大型船队整体行动,能有这样的速度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很感激天公作美。有的书中把当时的风向说成是东风或东南风,不知是出于政治上的习惯还是方位错误。如果真是东风或东南风那就糟啦,我们的船去的就可能不是海南岛,而是可能吹到越南或吹上大陆方向。不要忘了我们是帆船,要借助顺风的风力才能前进,东风或东南风不就成了逆风了吗?

“王胖子,这个速度能行吗?” “没问题没问题,照这个速度半夜多些准能到达!” 几天前我对王胖子说过,如果感到年龄大身体不行就不要去了。老王说没问题,跟我在一起呆了这几个月有了感情,让我坐别人驾的船他也不放心。“方位对不对?” “放心吧师长,方向速度这些事你不用管。有我给你把握着,你还不放心吗?!” “好好,胖子,打完海南岛我请你喝酒。”

船速逐渐快起来,我知道已进入主流了,就是说我们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我看看表是夜12时。越过主流风就停了,船明显慢下来。未等我们指挥官们发令,各船上的战士、船工同时操起了桨。 三个月的训练,哪个人身上不掉十斤八斤秤,但却增了一身好水性和驾船摇橹的好本领,这个时候一切所学都派上了用场。

“长轩,右翼前卫怎么样?都正常吧?”我用话筒叫通了在右翼前卫355团预备指挥的副师长黄长轩。 “师长,没问题!” “夏克,左翼前卫怎么样,有问题吗?”我又叫通了在左翼前卫356团预备指挥的夏克参谋长。“没问题,师长,一切正常。” “李冠智,你那里怎么样?”我再叫通后卫357团李团长。“放心吧师长,我们紧跟在你的后边。” 我要感谢通信科的同志们,他为我提供了十分灵便的无线联络设备,尤其在后来发生的打敌舰艇战斗中,为我调动师炮艇起了大作用。

大举渡海中 打退敌人飞机和军舰

关于我师在海上与敌飞机军舰发生战斗这一段,许多书中材料里都有记述,怎么说的都有。《四野最后一战》354 页上说我“已经杀红了眼” ;《进军中南》和《解放海南》这两部书中就根本没提这一段。想必作者们对这一节情况不了解(我想不会有别的原因),那我就更有必要认真地说一说,不为我自己,为119师,为英勇的渡海部队!

我现在告诉大家,我根本没“杀红了眼”,如果写我直掉头发还符合实际,那时我的头发快掉光了,用手一抓掉一把,洗头时盆子里漂浮一层头发,大概是为解决渡海难题,太着急了吧,所以才有了韩先楚跟我开玩笑那档子事。

我当时非但没有杀红眼,头脑还特别冷静。

黑夜里,大海中,大概是17日1时左右,开始我隐隐约约听见我船队左翼方向有马达声。这时夏克在无线电话筒里呼叫我,说左翼听见有马达声,是敌机还是敌舰还判断不准。我让他们注意监视,有情况随时报告。

随后我叫通师土炮艇,指挥炮营营长武毅:“左翼有马达声,情况不明,为防敌舰突袭,你令4至5只炮船于左翼警戒,右翼留两只护卫,其它于尾后随时支援。”同时我命令各团除炮艇和高射机枪支援师炮队与防空外,其他人员一律划桨,加快前进速度,力争甩掉敌人。

约又过了 20 多分钟,马达声听得十分真切。同时武毅报告,敌舰已见4艘,正向我左翼驶来,距离 500 米,空中还有敌机两架。正在他说的同时,敌机已到达我船队上空开始投弹,我师直和各团高射机枪立刻对空射击。敌机也许畏于我高射机枪威力,投了几颗轻型炸弹后就飞走了,有两只船桅杆炸断,一只船漏水,约有二三人负轻伤。

这时敌舰开始向我船队开炮。由于我此前已命令各船拉大距离,所以敌炮弹多落于水中。只有我两只船中弹,经抢修,仍可继续前进。与此同时我师炮艇也向敌舰开炮。我炮艇均为中型船改装,每船有两部发动机,分别装有“九二”火炮或山野炮,共9只。代号分别从01至09号,01号为指挥船。

我手握话筒呼叫指挥船:“01,01,警戒交给各团炮艇担任,集9艇火力向最大的敌指挥船抵近攻击!”这时各团又有三四只炮艇和高射机枪船也自动参加对敌舰攻击。

敌舰虽坚固,但我炮艇上的“九二”火炮和“八五”山炮威力也十分了得。且我船小灵活,便于穿插,抵近炮击。我一顿猛烈炮火先将敌指挥舰打晕了头,同时有两艘敌舰甲板与仓内起火。约20 多分钟交战后,敌舰向右后方逃去。这时风力又起,我各船急升风帆,借机快速前进,结束了海战。

这场战斗,我01号和08号炮艇受轻伤,人员无伤亡。韩先楚随118师船队前行,听见炮声向我询问过情况,尔后又驱船赶到我乘船附近。我汇报了刚刚结束的战斗情况后,他很满意,便一直随我师船队前进。

17日4时10分,左右翼先头团前卫四个营于预定登陆点强行登陆成功,后续船队快速跟进也陆续登陆。约距岸还有300多米,指挥船上我和两名警卫员几乎同时跳下水。水深过胸,随船涌起的浅浪不时越过头顶,但我们谁都顾不上这些,只要双脚踩到实地,心里就托了底。

敌滩头阵地在我左右翼前卫营猛烈攻击下,很快被摧毁。敌大部被击毙,小部投降。约5时半,全师万名官兵全部登陆。炮船掩护船队返航,迎接兵团第二梯队129师。

1982年我重回海南岛,一位当年经历了这场战斗的当地群众知道了我的身份后,拉起我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大军真神哪,你们登陆的地方再向右偏 50米就有暗礁,你们准准地躲开了暗礁,真神!” 当时我心里说,能有这次成功登陆,宋宪孔是首功。没有他的提前偷渡侦察,我师很难说能如此顺利登陆。

登陆成功,得到了琼崖纵队、先期偷渡部队官兵的有力配合和支援。因细情不甚详,加之篇幅所限不便多述,想必此时给予我支援的部队和同志能理解。

我们成功了! 我119师万名官兵成功登上海南岛,万条蛟龙又变回了万只猛虎,以主力之师扑向敌阵。“伯陵防线”海空也好、陆上也罢,均被我们撕碎打烂。胜利在向我们招手!

(0)

相关推荐

  • 【回顾】扁舟过天堑——夜渡琼州海峡

    起航 1950年3月5日下午,在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的海岸边,一场庄严的誓师大会正在召开.解放海南岛战役将以这里作为出发点,就此拉开大幕. 渡海前解放军战士宣誓 下午五点左右,40军军长韩先楚下达了 ...

  • 1950年,28吨的“解放”号小炮艇,悄...

    1950年,28吨的"解放"号小炮艇,悄悄驶向垃圾尾岛马湾港,赫然发现一艘4000多吨的大型坦克登陆艇,随后又发现三十多艘军舰.犹豫片刻后,"解放"号决定开火, ...

  • 神勇加强团 血战玉苞港(4)壮烈护航 名彪史册

    至此,笔者不得不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向读者讲述一桩悲壮的英雄事迹: 在加强团指挥部和分散船只登陆时,352团2营4连的英雄们所乘的四个桅杆大船,是全团最大的一只.2营营长.教导员,保卫股长马继贞,4连 ...

  • 琼州海峡战火飞——傅涛回忆解放海南战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瞬间海南岛解放已70余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七九加强团是解放海南渡海作战的先遣部队之一.三七九加强团强渡琼州海峡登陆作战的情景,都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两广战 ...

  • 解放海南岛,韩先楚临阵换将,苟在松大喊:这任务给别人,没门

    龙不翻身不下雨, 雨不洒花花不红. 解放大军不过海, 海南人翻不了身. 渡海之前,第十五兵团按照的广州作战会议确定方针,以两军各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分别向海南岛东西两翼实施第一批偷渡,探索渡海登陆作战经 ...

  • 部队连战连胜,韩先楚却感觉不对劲:这是薛岳在使坏

    1950年4月17日6时许,在40军渡海先锋营,118师352团2.3营,琼纵1总队的接应下,第40军118师.119师和120师358团,分别在新村.临高角地区突破敌64军131师海岸的三道防线,全 ...

  • 金门失利,如何夺取海南岛?聂荣臻:韩先楚在什么位置

    "谷雨.谷雨--" 这几天韩先楚一直在念叨这两个字. 1950年3月31日,四野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下定决心,主持召开40军党委会,建议兵团立即组织实施主力渡海,登陆 ...

  • 徐国夫将军回忆录

    徐国夫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当时的安东,现叫丹东.防空警报尖锐刺耳,百姓们人心惶惶.机关政府转移,群众后撤.大路上迎面走来的是大军. "大军来喽!大军来喽!&qu ...

  • 徐国夫将军:关于两本书里的“砥平里战斗”

    作者:徐国夫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来源<徐国夫将军回忆> 砥平里战斗结束后,我们很快进入运动防御,中间仅休整3 天.这3 天说是休整也不准确,因为我们还要行军,要由砥平里 ...

  • 六(LU)安开国将军---杨国夫

    原名杨国富,霍邱县洪集人,1905年生,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人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转人中国共产党. 历任地方党组织秘密交通员,红军营长.副团长.团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 ...

  • 作品集选|人间何处不风声(外四首)文/徐国清

    人间何处不风声 黄沙阵阵敝日空,虬枝乱舞路难行. 小巷柴扉关不住,人间何处不风声. 静看花好月圆 好想做朵白云,自由遨游蓝天. 脱离红尘世俗,静看花好月圆. 慢品香茶 乌云笼罩天宇,狂风漫卷黄沙. 已 ...

  • 中华文明探源:京师并非京城京都,徐国南国才是华夏故土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还原华夏文化历史,复兴华夏文化辉煌,不仅是国家的历史任务,广大历史学者.文化学者.考古学者的孜孜追求,也是笔者人生的历史使命. 华夏文化起源于何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 ...

  • 苏联史上头号叛徒,竟曾是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英雄,弗拉索夫将军

    人们对弗拉索夫将军一定都不陌生,他是苏联历史上头号大叛徒,当其他被俘的将军们在监狱中忍受折磨的时候,他率先向希特勒投诚,将矛头对准昔日的战友.然而这样的叛徒曾是被斯大林给予厚望的英雄,在战争初期他曾率 ...

  • 洪学智将军回忆录:新的考验与挑战82

    到总后勤部工作 1953年8月初,我在朝鲜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回 国到南京军事学院进修学习.随即踏上了回国的征程.火车驶过鸭绿江,在祖国东北的大地上奔驰.望着沿途 绿油油的田野,茂密的山林;看着正在 ...

  • 【国际联合报】香港分社|| 胡金全、徐国强、刘宗庆诗歌合集

    胡金全.徐国强.刘宗庆诗歌合集 立夏文/胡金全万物争攀蛙引吭,地龙松土助农忙.三新对味滋灵气,口吐莲花满荷塘.注释:三新,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 ...

  • 【香港视界】徐国强、凡心、南山诗词合集

    辛丑立夏 文/徐国强(香港) 一场暴风雨雷鸣电闪, 是春的告别不舍依依. 季节就这样自然轮替, 夏的开场白淋漓尽致. . 看绿肥红瘦荫满园, 听蛙鸣虫噪熏风里. 万物争荣麦浪滚滚, 成长的时光清天丽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