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眼整形修复四十年,你心动了吗?

排名第一的眼整形修复医院,

医学博士王某某,专注眼整形修复四十年,

著名专家XXX嫡传弟子,

……

不满意自己的双眼皮,

搜索“双眼皮修复”等关键词,

张女士发现,

北京某医疗美容诊所广告霸榜页面前三条,

进入诊所的主页,

看到这些宣传标语,

她,心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4月,张女士前往该诊所就诊,

简单面诊过后,

张女士表示回去考虑一下。

第二天,诊所人员致电张女士,

表示想邀请她做案例模特,

称给她实施手术时,

会有各地医生到现场观摩学习,

并且手术费可以打八折。

这个时候,

张女士感受到了诊所对自己的重视,

同时,考虑到价格比较优惠,

她作了决定!

2017年4月20日,

张女士依约来到这个诊所进行手术。

然而手术过程中,

并无其他医生观摩学习,

也无公开授课讲解,

只有一位

姗姗来迟、一言不发、看都不看她一眼

的操刀者王某某,

这时张女士才意识到,

教学观摩、当案例模特……

一切都是假的!

术后,张女士双眼皮两侧增添新疤痕,

下眼角增添赘皮,

并且睁眼困难有拉扯感,

干涩疼痛、畏光流泪,持续近一年。

经多次沟通交涉,

诊所承诺再次为张女士进行修复。

2018年3月,

张女士再次在该诊所处进行修复手术,

但术后仍然无明显改善,

眼睛功能一定程度受损。

美容不成反遭“毁容”,

无奈之下,

张女士将北京某医疗美容诊所诉至法院。

经司法鉴定,张女士的伤残等级为九级。

原来,此前该诊所因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多条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广告,曾受到行政处罚。

3月1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医疗美容机构因虚假宣传、诊疗不当被判赔偿70余万元。

“医美”乱象:

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成两大突出问题

随着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的壮大,医疗美容在为消费者改善自身形象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因医疗美容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行业乱象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

3月15日,朝阳法院召开医疗美容纠纷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发布新闻通报会,对近五年来医疗美容纠纷民事案件审理情况进行了通报。

会上,朝阳法院副院长郭莉蓉介绍,该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美容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虚假宣传招揽客户。据统计,77家涉诉医疗美容机构中,因违规发布广告、虚假宣传被行政处罚的有46家,占涉诉医疗美容机构的59.7%,宣称在业内具有领先水平、虚构知名医师亲自手术、虚构知名人士医美体验、规避风险告知、夸大医疗美容效果等是较为常见的虚假宣传形式。

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止。涉诉医疗美容机构中,因医疗美容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被行政处罚的24家,因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被行政处罚的37家,一年内因上述违法行为被处罚超过两次的8家。60%以上的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涉及医疗美容机构或其相关医务人员资质审查问题,而在启动医师资质审查的案件中,30%的美容就医者反映病例记载的主诊医师与实际实施医美项目的主诊医师并非同一人,另有近1/3的案件,参与护理或器械操作的人员在实施医美行为时无相应行医资质。

借助医美,可以让消费者完成外貌的蜕变,但是,如稍有差池,带来的问题则让人胆寒。

谁来为消费者的美丽和健康保驾护航?

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朝阳法院就预防和化解医疗美容纠纷提出倡议,并建议加强行业协会引领作用。

建立完善医疗美容机构信用评价机制,设立双向评价指标体系,并按期公示评价结果,充分保障美容就医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建立信息查询平台,积极借助大数据平台,综合医疗美容机构的执业范围、资质情况、执业人员基本情况等信息,供美容就医者查询了解,同时建立非法美容机构曝光台,对非法机构及医疗美容机构的违法行为及时曝光。

此外,通报会上,法院向国家卫健委发送司法建议,建议修订完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责罚条款,提高罚款上限,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坚决吊销取缔,对严重违法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实行终身禁医制。法院同时建议国家卫健委完善医疗美容市场监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医疗美容新技术论证管理,严格审批流程;建立实名就医制度,完善就诊信息管理;加强行业指导,建立医疗美容投诉调处平台。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