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 《道德经》笔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
主语是什么?谁在“致”?在“受”?
显然这是一个人。
他在做着一件和我们平常人不大一样的事。
我们平常人喜欢实在的东西,喜欢热热闹闹的。
但是呢,有些人,他不大一样。
他看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他明白“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于是乎,他能够做到“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他致“天地之虚极”
他守“生命之中道”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一起蓬勃生长,然后收成,归藏。老子就这样观万物之循环往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天地之道是冲虚的,是虚极的。
容纳万物的生长,而不满盈。
为什么不满盈呢?原来,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能“归根”。
夫物云云,各归其根。
也就是会生长收藏,会生老病死,会成住坏空。
所以呢,天地之间才不会盈满。
如果万事万物都能长生,那么天地早就爆棚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都有天年。都会死。也就是让出生存的空间,给后来之生命以机会。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我们会明白,终其天年之死,如同花开花落般自然。生若夏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死是常道,我们明白了死是自然之道,也就安于此生,珍视此生的生命,乃至于他者的生命,都是这一期生命,不易。
不知常,忘作,凶。
如果我们对死充满了恐惧,不接受这个自然之道,就会各种折腾,于己于人,还可能带来大危害。
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我们知生命有其终结之时,也必将终极。所有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也就明白了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明此道的圣人,就学会了主动地为他人着想,为天下着想,以天下身为身,也就是外其身了,也就是容纳他人,天下为公。
这样的人,就是圣王,他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顺应天道。这样的圣人建立起来的人间之道,影响是长远的。圣王,依然是命有终期,但是虽然他会死去,但是呢,他遗下的精神却是可以长久存在的,存在世人的心里,赞颂的诗文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