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合病合证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第262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11、去桂加白术汤证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2、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赵刻本脱“发”字,今依《玉函》、成本、《全书》补。
轺,《千金》及《翼》并作“翘”,方中同。
此黄疸之有表证,里不实者,故以发表为治。
西仲潜云:此二条,证方互错,瘀热在里,理不宜发表,必是栀柏汤证。身黄发热,即为表候,殆即赤小豆汤证(元坚《述义》引)。
案:此说似是而非,瘀热在里,谓湿热郁遏在里,未得从表解也。发热亦不必是表候。治黄三方之异,前条《金鉴》注为允。
浅田氏云:今试之伤寒累日,或疮疡湿毒之人,浮肿发黄,或小便不利而瘀热在里者,其应如神。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孽)。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甘草二两,成本作“一两”。
再沸,《玉函》作“一二沸”。
《类聚方广义》云: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疥癣内陷,一身癌痒,发热喘咳,肿满者,加反鼻,奇效。生梓白皮不易采用,今权以干梓叶或桑白皮代之。
汤本氏云:余曾以本方,兼用伯州散,治湿疹内攻性肾炎。
伊泽信恬云:连轺,即连翘,《本草经》所载之物,而非其根也。《千金》及《翼》,并作“连翘”。
渊雷案:
连翘为诸疮疡消肿排脓之药,兼利小便。本方用连翘者,一以消胃肠之炎症,一以排除黄色素也,日本医生有用以镇呕者。
《牛山活套》云:大人小儿呕吐不止,于对证方中加连翘,此予家不传之秘也。
《生生堂治验》亦以连翘二钱,治小儿惊风后吐乳,一服即止。
梓白皮清热杀虫,为皮肤病外治药,今药肆多不备,生者尤难得。
元坚云:《金鉴》曰“无梓皮,以茵陈代之。”愚意不如李中梓之以桑白皮代之。
案:
桑皮泻肺药,有利水消肿之效,故可代梓皮入黄疸方,非谓二物同功也。
钱氏云:李时珍云:“潦水乃雨水所积。”
韩退之诗云:“潢潦无根源,朝灌夕巳除。”盖谓其无根而易涸,故成氏谓其味薄不助湿气,而利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