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首富诞生,纺织起家的民营巨头,日赚三亿!
2021年3月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全球胡润富豪榜》,一对叫陈建华和范红卫的夫妇,以2600亿元的财富,位列全球36名,成为了江苏省的最新首富。
▲陈建华
▲范红卫
陈建华夫妇的财富,超过了刘强东和奶茶妹妹的1880亿,秒杀了老牌首富张近东的580多亿,刷新了江苏首富的新高度。
熟悉纺织的朋友们都知道,陈建华和范红卫背后的公司是江苏恒力集团,这家公司是中国第四大民营企业,江苏第二大民营企业,早在5年前营收就高达5000亿。2020年恒力集团销售额达到6953亿元,接近了70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2019年华为营收8588亿元,苏宁营收6652亿元,意味着恒力集团营收有望超过苏宁,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企业。一家民营企业何以做到如此成绩?
泥瓦工出身
陈建华出生于1971年,江苏苏州人。年龄上,他比刘强东大了两岁。生活条件上,两个人不相上下,同样的贫穷。
相对于没有工业基础的宿迁来说,陈建华所在的苏州盛泽镇则截然相反。这里正是我国的纺织品重要产地之一。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刘强东与陈建华出生地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两人不同的选择。
幼年时期的陈建华由于家境实在贫困,就连上学的几块钱都拿不出来,最终在13岁的时候就选择了打工。
而还是孩子的陈建华竟然选择做了一名泥瓦工,做起了最累的活。在他18岁那年,陈建华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身体多处骨折,卧床数月。
也就是躺在床上的这几个月,陈建华重新思考了一下人生,如果一直打工的话,自己可能始终都会处在贫困线上。更何况,这个重大骨折就算好了,也很难再做重活,泥瓦工的工作已经不适合他。
刚好,陈建华所在的镇上有很多工厂,生产的各种纺织品需要销售。陈建华也在病好之后开始骑着自己的破自行车到处卖化纤和白厂丝。
由于当时国内的很多商品正处于卖方市场,陈建华手中的货销路越来越多。只用了5年时间,他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200万,这一年是1994年。
在和纺织厂合作的过程中,让陈建华不仅赚到了钱,还收获了爱情。
范红卫是纺织工厂里的一个会计,比陈建华大四岁。财务结算的时候,陈建华经常与范红卫打交道,一来二去,两人暗生情愫。没多久,两人就结婚了。一个吃着铁饭碗的女会计,嫁给了一个建筑工人,不得不佩服范红卫的眼光和胆识。1994年,两人押上全副身家,并四处举债,凑了369万元,将这家工厂买了下来。
这是两夫妻的第一次豪赌,很幸运,他们赌对了。陈建华将工厂改名为吴江纺织厂,当上了总经理;范红卫辞掉了工作,成为了吴江纺织厂的财务总监。在两人的悉心经营之下,吴江纺织厂起死回生;第二年,工厂就实现了1000万元的盈利。那个时候,是苏州纺织行业井喷,陈建华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但没多久,这个行业,就遭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最大的危机。
爱拼才会赢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苏州的纺织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少纺织厂倒闭,很多老板破产,纷纷挥泪甩卖厂房和设备。范红卫有多年执掌财务的经验,工厂的现金流一直保持良好。每一次危机到来,危险中伴有机会。对于手握现金的陈建华来说,此时遍地都是便宜的资产。
夫妻俩进行了第二次豪赌,1998年初,锐意通过先进设备创造竞争力的陈建华又购买了306台国际先进的喷水织机,未曾想,亚洲金融风暴袭来,纺织产品利润急剧下降。
那是他接手企业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打击,但陈建华坚信,只要人还要穿衣服,布就不会没有需求。于是,他决定逢低吸纳,再次“大胆”引进500台喷水织机。
最终,他“赌”赢了。当年8月,纺织业复苏,利润率大升,因为购进了大量机器,企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赚了个“满堂红”。尝到了“甜头”后,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陈建华不断增加投入,到2003年,企业已拥有3000台无梭织机。
2002年11月,陈建华正式启动了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从德国和日本进口先进生产装置,涤纶产品生产能力跃升至35万吨,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吴江化纤织造厂及恒力化纤在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第二年,陈建华将旗下大大小小的产业进行整合,组建了恒力集团,正式开启了集团化运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袭”,对进出口贸易依赖度很高的纺织行业,再次陷入萧条。期间,大批中小纺企倒闭,众多纺织企业资金链受到重创。危机让很多人望而退步,但是已经积累雄厚资本的陈建华,再次在危机中看到了扩张的良机。他提出了一个“猫蛇论”,即猫在冬天虽然缩在洞里取暖,但始终看着外面,绝不放过机会;而蛇一钻进洞就只会冬眠。他认为,企业要过“猫冬”,不能过“蛇冬”。
因此,面对传统纺织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全球产业技术变革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陈建华开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着力发展纺织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
2008年,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丝项目。两年后,项目正式投产。这一项目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恒力一举取代德国企业,成为全球最大涤纶工业丝的生产企业。
2009年,陈建华又上马了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了项目的配套安装。“什么时代做什么事”,这是陈建华常说的一句老话,也是他的经营策略,他认为要想抓住机会,就得先抓住时代的脉络。
于是,在扎根苏州的同时,他又响应江苏省“南北产业协调发展”的号召,2007年开始将纺织产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宿迁,大手笔建设集纺丝、织造、染整、新型纺织品研发于一体的恒力(宿迁)工业园。
在此投资的3个项目全部建成后,恒力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同时,恒力在机器设备升级、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措施优化、产品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企业得以转型升级。投资宿迁的同时,陈建华还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投资东北。2010年,恒力在大连投资建设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
更重要的是,在领导的关照下,陈建华拿到登陆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从2012年开始,恒力集团旗下的恒力化纤,就进入了上市辅导。2013年,恒力化纤冲刺IPO,但当时化纤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不强,很难通过证监会审批。
在A股IPO折戟沉沙之后,陈建华并没有放弃,选择了曲线救国之路——借壳上市。
2015年,大连的国企上市公司——大橡塑连续两年亏损,陷入了经营困境。为了保住上市公司地位,大橡塑两次提出重组计划,但被当地主管部门否决。
2015年6月,大连国投宣布将其持有大橡塑的30%股份,公开征集受让方。根据规定的受让条件,当时只有中石化和恒力集团满足;不出意外,恒力集团拿到了上市公司的股份。
随后,大连国投成立一家子公司,将大橡塑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剥离,纳入到新成立的子公司。将大橡塑掏成一家干净的壳之后,再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了恒力化纤99.99的股份。2016年3月,恒力化纤成功完成了借壳上市,陈建华成了上市公司的控制人。恒力化纤借壳上市,实际上是陈建华的第三次豪赌,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尘埃落定之时,辽宁省官场地震,陈建华也受到牵连,接受了问话。
所幸的是,在这段时间内,范红卫主持工作,恒力集团的生产和经营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没多久,陈建华也恢复了正常工作,并没有发现有任何经济问题。第三次豪赌再次获胜,陈建华和范红卫,以及他们苦心经营二十几年的恒力集团,走上了巅峰。
成为新首富
2020年,恒力集团的营业额达到了惊人的6953亿元,超过了江苏的民企巨头苏宁集团,成了世界500强排名107的巨头。不知不觉中,恒力集团成为了继华为之后,最大的国内民营企业之一。恒力集团与华为的营业额相比,少了大约2000亿。在恒力集团内部,华为也成为了他们赶超的目标。上市公司恒力化纤,后来更名为恒力石化,股价也迎来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
从去年底的24元每股,一路最高暴涨到49元,市值膨胀到了2544亿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伴随着恒力石化市值的一路暴涨,陈建华和范红卫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夫妻俩以2600亿元的财富,摘得了江苏新首富的桂冠,并刷新了江苏首富的新高度。陈建华从一个建筑工人,与会计妻子范红卫白手起家,二十几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营业额7000亿的民企巨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