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盘龙城遗址出土青铜器精品

位于武汉黄陂盘龙湖畔的盘龙城遗址,距今3500年。它以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露于地面之上的城垣遗存而名闻中外,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1954年被发现以来,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历经艰难困苦,为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整理研究、规划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家文物局及省市各级政府、主管单位的关心与支持下,悠悠六十余载,盘龙城遗址经历了发现与试掘、大型发掘等多个阶段,发掘面积达18000平方米,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土各类文物近3000件,其中不少堪称精品。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掘出大型宫殿基址与大型商代贵族墓,确立了它在全国历史与文物考古界的地位。

铜卣 

口径7.2厘米,通高31厘米,底径12.5厘米,李家嘴1号墓出土。
盛酒器。口上有盖,宽唇直颈,折肩,肩部有绳索状提梁,圆鼓腹,圈足。盖上饰夔纹和圆圈纹,颈部饰弦纹,肩部饰一周夔纹,上镶圆圈纹,腹部饰一周宽带兽面纹,上下用圆圈纹镶边。这件铜提梁卣造型稳重,纹饰简洁而又不失沉稳大气。

兽面纹十字孔青铜尊 

口径14厘米,通高31厘米,王家嘴1号墓出土。
酒器。小口,折沿,方唇、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有三周凸弦纹,圈足有凸弦纹一周及三个十字镂孔,肩部饰夔纹三组,腹部满饰兽面纹三组。这件青铜尊器形规整,纹饰清晰,线条流畅,铸造精良,属国家一级文物。

铜鼎 

口径21.4厘米,通高35.6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尊

口径20.8厘米,通高25厘米,杨家湾7号墓出土。
酒器。大敞口,斜方唇,高颈,斜折肩,弧腹,矮圈足。颈部饰凸弦纹两周,肩部饰一周夔纹,夔纹由细线云纹构成;腹部饰兽面纹,兽面纹线条细密,上下以联珠纹镶边。该器规整大气,纹饰简约流畅,具有商代早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

铜尊 

口径20.8厘米,通高28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簋 

口径22厘米,通高17.4厘米,李家嘴1号墓出土。
盛食器。仰折沿,腹微鼓,最大径在腹部,双耳,圈足较高。腹部饰一周宽带兽面纹,颈部与圈足均饰弦纹,圈足间饰三个镂孔,耳饰铺首。这件青铜簋造型稳重,铸造精美,给人华贵静雅之感。

铜觚 

口径12.6、足径10、腰径6.2、高16.8厘米,盘龙城遗址李家嘴1号墓出土。
盛酒器。口外侈,腰部较粗,圈足较高。腰部、圈足上饰四列带纹:第一列为平行弦纹;第二列为兽面纹;第三列由镂孔雷纹相连并列组成;第四列为两组对角夔纹。这件铜觚造型流畅,纹饰新颖别致,体现了商代早期较高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

铜觚 

口径12.4厘米,通高18.8厘米,西城垣1号墓出土。

铜爵

口径15.6厘米,通高17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鼎 

口径55厘米,通高85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饪食器。折沿,沿面外侈,立耳,深腹,圜底,锥足。鼎颈部的兽面纹由细线云纹构成,带宽约9厘米,带纹分三组,每组各饰一流动体兽面纹。铜鼎,用以烹煮肉食,实牲祭祀,是十分重要的礼器。

铜盘

口径26.4厘米,通高13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承水器。敞口,宽折沿,弧腹圜底,矮圈足。腹部有一周带饰,上饰流动体兽面纹,线条粗疏,富有动感。青铜盘是重要的礼器,商周时期宴飨时,在宴前饭后行沃盥之礼时都要用到它。

铜盉

通高36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酒器。封口,圆顶隆起,顶端斜置管状圆流。颈部稍内收,深腹,曲底分裆,尖锥状袋足中空,口下一扁平鋬。器上腹部饰一周兽面纹。青铜盉出现于商代早期,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器形有三足和四足之分。

铜簋 

口径23.8厘米,通高23.8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钺 

残长21.2厘米,肩宽10厘米,孔径4.8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兵器。体呈梯状,长方直内,平肩,两侧外张,弧刃,器身中部有一大圆孔,肩两侧有对称长方形穿。肩下及两侧各饰一夔纹。《尚书·牧誓》中说,武王伐商在牧野誓师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可见钺是具有权杖一类性质的兵器。

铜带鋬觚形器

口径13厘米,通高19厘米,杨家湾17号墓出土。

铜钺

长41.4厘米,刃宽26.7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爵 

口径13厘米,通高15厘米,流长7厘米,杨家湾19号墓出土。

铜觚 

口径14.5厘米,通高29厘米。

饮酒器。长圆柱形。喇叭形口,筒形腹,高喇叭形圈足。器中部施弦纹两组,每组两周,两组弦纹中部饰两组兽面纹;圈足上部两侧有十字形镂孔,下部饰夔纹。觚与爵是青铜器中的常见组合,青铜觚主要流行于商代。这件青铜觚线条流畅,纹饰刻划精美,其腹部瘦细的造型,在商代早期的青铜觚中并不多见。

铜觚

口径12.9厘米,通高18.2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左:铜爵 通高15.2厘米 右:铜斝 口径14.4厘米,通高21.2厘米 
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鼎 左:口径18.8厘米,通高12.8厘米 右:口径11.6厘米,通高17.6厘米 

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尊

口径16.7厘米,通高27.5厘米,杨家湾19号墓出土。
铜尊 左:口径15.8厘米,通高26.9厘米 右:口径15.8厘米,通高26厘米
李家嘴1号墓出土

铜矛

残长22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兵器。双叶作柳叶状,脊部凸起,骹作菱形,菱形銎,銎外沿有箍边,旁附钩状纽,饰叶脉纹。矛是用于冲刺的兵器,商早期的矛较窄,商晚期、西周及春秋初期形态多宽阔,春秋中、晚期以后又多窄刃,且出现了血槽。

铜面具 

长18.5厘米,宽13.5厘米,杨家湾采集。
体弧形凸起,双目狭长,圆睛鼓起,竖眉,两角上卷,咧口。推测此器可能为马面饰。此器造型抽象而夸张,给人以神秘而威武的感觉。

铜盘 

口径27.6厘米,通高12厘米,李家嘴1号墓出土。

铜戣 

长29.8厘米,援长22.4厘米,内长7.4厘米,内宽5.2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戈

长27.8厘米,援宽4.6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铍 

长24厘米,中脊厚0.8厘米,宽3.7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勾刀 

上:长40.8厘米,刃宽1.4厘米 下:长40.8厘米,刃宽1.4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斧 

长21.2厘米,刃宽9.6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雕花钺形刀

长40厘米,宽10.1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兵器。整体呈窄条梯形,上窄下宽。左侧比右侧宽,下部为平刃。器中部镂空龙形纹,龙身作波浪状,龙身上下间饰云纹。器上缘有三个长方形穿,器左右两侧饰扉棱牙。这件雕花钺形刀,造型独特,纹饰优美而富有动感,其作为实用兵器的功能已经被其象征性所取代。

铜戈 

通长30.1厘米,援宽5.5厘米,杨家嘴16号墓出土。

铜刀 

长38.8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刀

残长35.6厘米,刃宽2.4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刀 

长13.6厘米,宽1.8厘米,厚0.3厘米,杨家嘴20号墓出土。

铜锯

长25.6厘米,宽4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臿 

16.5厘米,刃宽9.2厘米,杨家湾采集。

铜凿 

长19.6厘米,刃宽1.1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斨 

长27.3厘米,刃宽8.7厘米,杨家湾采集。

铜锛 

长20.6厘米,刃宽5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锛 

长15厘米,刃宽4.2厘米,銎口5.4×2.7厘米。杨家湾13号墓出土。

铜臿 

16.5厘米,刃宽9.2厘米,杨家湾采集。

铜斨 

长27.2厘米,刃宽11.2厘米,杨家湾11号墓出土。

铜臿 

长25.8厘米,銎口11.7×3.2厘米,杨家湾13号墓出土。

铜镞 

长9.3厘米,宽2.9厘米,厚0.8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镞

长9厘米,宽2.9厘米,厚0.8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镞

长9.3厘米,宽2.9厘米,厚0.8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镞 

长9厘米,宽2.6厘米,厚0.7厘米,李家嘴2号墓出土。

铜镞组合 

杨家湾、李家嘴、楼子湾、杨家嘴等出土。

铜镞 

长5.8厘米,宽0.6厘米,厚0.4厘米,王家嘴采集。

本文转载自 益运居

编审:蔡一阳

排版:王   卓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青铜文化

藏在博物馆里的女神们

全联第六期古代金属器物辨伪鉴定高级研修课程简介

纽约春晓:殷商青铜重器现身佳士得春拍

结合范铸工艺鉴别青铜剑真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