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经方使用指南!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除重复的药方外,两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仲景之方被后世称为经方。
经伤寒和温病两大中医门派掌门人张仲景和吴鞠通联合推荐,另有柯琴、徐彬等江湖大咖极力推举,桂枝汤当之无愧成为群方之冠,获得万方首肯。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调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高挂阴阳两面令旗,坐镇帅帐,左右分列气血营卫四员大将,运筹帷幄,扶正祛邪,力保机体平安康泰。
作为“前敌总指挥”的小柴胡汤,扼守半表半里之要塞,平调表里上下之枢机,使气血顺畅,水火既济。小柴胡汤有三个绝门功夫独步天下:表里双解,寒热同调,虚实共治。作为“前敌总指挥”的小柴胡汤,既得盟主桂枝汤之信任,亦深得众将兵之拥戴。前总兵强马壮,下辖有经方“新四军”和经方“八路军”,正气强盛,邪气望而却步。
经方“新四军”实力超群
新一军:功在调气,代表方为四逆散。四逆散善于理气疏滞,条达解郁,使三焦流畅,表里贯通,肝脾得于左升,肺胃得于右降。
新二军:功在调血,代表方为芎归胶艾汤,即四物汤加艾叶阿胶。芎归胶艾汤善于养血活血,使血脉充盈,阳气贯通,经络脏腑得养,四肢百骸可润。
新三军:功在调水,代表方为五苓散。五苓散上可解表宣肺,提壶揭盖,开水之上源;中可培土健脾,运化水湿;下可温肾利水,渗饮于下,实为调节水液代谢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
新四军:功在调经,代表方为温经汤。温经汤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能补冲任血海,灌溉胞宫,使天葵有序,月经有信,繁衍有望。
经方“八路军”名震天下
一路军:擅长汗法
麻黄汤、大青龙汤为伤寒表实证之代表方,发汗散寒解表,功力强劲,摧城拔寨,所向披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表有湿者,用麻黄类方发汗利湿,宣肺利水,亦功效卓著。如《金匮·痉暍病》篇有:“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针对寒湿在表,可用麻黄加术汤或越婢加术汤微发其汗,以散在表之湿邪。
二路军:擅长吐法
病邪在上,通过呕吐以排除病邪。《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高者,引而越之”是吐法的理论依据。《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宿食在上,当吐之,宜瓜蒂散。”这是病邪在上,因势利导的方法。但是吐法用之不当,易伤正气,故目前中医临床上使用吐法已经不多。
三路军:擅长下法
病邪结在里而偏中下之实证,宜用下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一般阳明腑实证,宜用寒下,大承气汤为代表方。如《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亦有停痰留饮,瘀血内蓄等证,宜去旧生新,如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之类。
四路军:擅长和法
邪在半表半里或证属寒热错杂,宜用和法。和法包括和解与调和两种治法。邪在半表半里,既不能用汗法使邪从表解,也不能用吐下之法使邪从里解,只能用和法,使邪气消于无形。寒热错杂者临床常见,宜寒热同调,扶正祛邪共用。脾胃不和者,调和脾胃,表里同病者,双解表里。临床如柴胡类方,泻心汤类方等。
五路军:擅长温法
寒证宜用温法,“温”将军坐镇北方。《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治寒以热”,是温法之依据。《金匮·痰饮咳嗽病》篇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为阴邪,易耗阳气,如温阳运化,寒饮自除,故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之类。寒与虚常并见,故温法亦多合补法,如《金匮》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即是。
六路军:擅长清法
清法多用于热证,“清”将军镇守南方。《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者寒之”、“治热以寒”,为清法之理论依据。如《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之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及《伤寒论》阳明病篇治“阳明气分证”之白虎加人参汤,厥阴病篇治“热利下重”之白头翁汤均属清法。
七路军:擅长消法
消法多用于邪结在里而未尽实者。临床凡血瘀、停痰、积食、癥瘕、积聚等有形不邪结多可采用消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是消法的依据。《伤寒论》太阳病篇的抵挡汤与抵挡丸即是消法,用于治疗太阳蓄血证。《医宗金鉴》说:“非抵当汤,不足以逐血下瘀,乃至当不易之法。”郝万山教授认为抵当汤这张方子,是中医方剂中破血逐瘀力量最强的,共四个药。水蛭是水生动物中最善于吸血的,虻虫是会飞的动物中最善于吸血的,桃仁是树上结的果实的种仁中,最善于活血化瘀的,而大黄是本草植物中,最善于破血逐瘀的。这四个药,有“海军”,“空军”,大黄算“陆军”,桃仁算是“陆航部队”?这四个药选自不同的生态环境,所以说它集活血化瘀药之大成,可谓立体作战,四面包围,海陆空天协同作战,威力自是非同一般。
八路军:擅长补法
虚证宜补,《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如黄芪建中汤、酸枣仁汤、肾气丸、炙甘草汤均属补剂。补法是对气血阴阳、脏腑虚损给予补益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是。
香山石岐人家,山人山语,岐人岐话,权当趣闻,不足为信,以免贻笑大方。
本文摘自《经方源流临证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