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非洲的一封信&如何实现零污染|我们自然大学校友会的骄傲,欢迎更多人的加入
晓英姐和姐夫:
晓英姐,好久不见!我在赞比亚一切都很好!思前想后,今天得给你写这封信。过去几个月,我们断了联系,但时常在群里看见你传递出的关于韩家渡村垃圾分类的播报,我想你也是为了让我了解项目进展。前些天,看见方姐的一条朋友圈又想起了你,她每次好不容易回一趟,都是被你的“垃圾”缠上,要不是有所图,为了你的“捐款”、”垃圾分类”,你绝对是没有时间搭理她的。而她,即便糊里糊涂,也依然一如既往的接受你的骚扰,全是基于信任与友谊。
说来也是搞笑,2015年我们因为集体反工业废气污染而走到一起,风风雨雨也扛过了无数艰难,到今年3月又整上了“垃圾分类”。其中原因,我们是了然于心,对于周遭诸多的不理解,我们也无力去解释。但今天,我丝毫不必谦虚的说一句,我们在干一件多伟大的事业!而你,是最大的功臣。
反工业污染,因为有类似你这样的同伴相随,我才更有底气去屡屡发声。事实证明,我们团队的无畏和果敢是无人可以击败的,团队所有人的初遇与“战友”般的情谊是无比珍贵和命中注定的,时至当下,团队的屡屡战果也都是令人欣慰的。2015年以前,我们又有谁能料到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勇敢?当初,也只是被废气污染逼的无路可走,才不得不站出来当一回出头鸟。如今,我们每个人都成长了,甚至可以说是蜕变和升华。
垃圾分类,一个领着令无数人无比羡慕的国家电网工资的优秀员工,频频扛着扫把、拉着横幅、“拉帮结派”上街扫垃圾,你的小车成了拖拉机,也是我们大家的公交车。因为外出学习和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比身边其他人更早接触和领悟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正因为有你,一切的不可能都变得有可能。曾几何时,我们哪敢想象,这个在其他人看来是“异想天开”的项目能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那段时间,我们总有一种瞬间由“土匪”转“正规军”的骄傲。而也只有真正在经历和奉献的伙伴们,才能深知其中的苦涩。
此外,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我们团队也是开辟了先河。一炮打响“拆万米鸟网”的战役,开启了很多人对“鸟网”的认识。陆陆续续,各路伙伴加入到“拆鸟网”行列,很是新奇。我们填报了“创绿家”基金会的公益项目申请,你一直神叨叨的念道要让我从埃塞回国参加面试,那时候我心里埋怨你说话不经过大脑,谁知,我赶回去参加“创绿家”的面试,很成功,这又让我越来越坚信“无常似有常”的命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晓英姐,聊到这里,我能想象,每当回顾过往,我们都只能简单的呵呵一笑。有一句看似不太恰当的话是这么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也是伙伴们经常拿来互相开涮的话。仔细想想,我们所做的那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目标岂是想想、看看就能实现的。近两年,国家更是史无前例的率先将“垃圾分类”提上政策高度,激动了无数“蠢蠢欲动”好多年的爱国环保人士。万事开头难,也正是前线最平凡的我们,最有毅力的像晓英姐你这样的伙伴们,在无数个日夜拼命三郎似得挖空心思去“斗争”,去“找茬”,才能将高挂的政策艰难推进。单向发力等于意淫,只有政府和民间共同发力、互相尊重,才是真的进步。
所以说,晓英姐,在韩家渡垃圾分类项目上,你已经掏空了自己。我真的无法想象那种艰辛,起早贪黑坚守在一个陌生的乡村,为了做好更广范围内的垃圾分类试点。那是我的家乡,我比你更有感情,但现在我不敢这么说,你的付出已经远超于我,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熟知你和环保组织了。当初我们刚开启这个项目的时候,想到大家都误以为我们是闲着没事干、领着国家工资来玩乐的,真是气不打一处出。历经半年多,晓英姐你永远是那个最坚挺的人,从未离开过。但是今天,我劝你休息一下。
姐夫,我们每次都是匆匆而过,我也知道你对我印象不好,因为我算是始作俑者,晓英姐越是引以为豪的提及我的名字,你越会觉得反感。对此,我是理解你的。就如同我不时在我对象面前提及晓英姐和环保组织一样,得到的永远是黑脸和喋喋不休的教导。我跟晓英姐无话不谈,关于你们的孩子,关于你们的婚姻,关于整个家庭。每次听到她回忆过往,我都能想象,曾经的她是一个好妈妈,一个好妻子,一个罕见的好儿媳,也是整个大家庭的支柱,那么的勤恳和能干。而今天的她,在你们眼里,成了众叛亲离,成了疯子。前几天,燕子姐哭哭啼啼的找到我倾诉了整个家庭对晓英姐”众叛亲离“的愤怒,一肚子的怨恨和不满也有失风度的指向了冯校长。好在经过我的劝说,她变得缓和起来。希望燕子姐最后真能如我建议的那番,心平气和的跟冯校沟通,他是个难得的集智慧与魄力于一身的人,一定对你们有所帮助。
说到这里,我不防再跟姐夫你聊一聊。过去这几年,因为反污染、因为不顾一切的“对抗”以及从事公益事业,多少回,几天几夜我都拒接我对象的电话,倒不是真因为忙的一分钟没有,而是没有那个心境。你可以说我是自私,我也能接受,但我并不埋怨自己。当一个人全身心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会抗拒任何干扰的,这个道理我想姐夫你经过细想是会理解的。而晓英姐她,真的是个毅力超乎寻常的人,你是她的丈夫,你应该比谁都了解。今天的你,能对她说出多决绝的话,就意味着你对她有多看重和不舍,她是你的骄傲。你,和你的家庭,如今对她越不满,都越只是说明曾经的她在你们生活和心中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才让你们现在感到失落。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你们或其他人对她以及这个团队所做的这份公益事业否定的根据。
也许,姐夫你还是会说,连自己家庭都顾不上的人,有何资格和能力去干公益、去顾大局。不对,她的心一直都在为这个家庭着想,只是不同以往柴米油盐的操劳。当初为什么她愤然加入到反工业污染的行列?在2015年反污染事件之前,一直是你陪着她在抱怨废气的毒害,也正是因为对你和家人的健康的担忧让她终于站出来反抗,现在的她也只是比当初的你或其他人更勇敢、走的更远罢了。
姐夫,何不换个思维方式,生活上,过去那些年,晓英姐她是不是都全力以赴了?现在,她的孩子大了,也有个让她长挂嘴边、很优秀的丈夫,她怎么就不能做点她想做的事?人生短暂,又有几个人能在自己的后半生还能找到让自己倾心奔赴的事业。何不试着理解和支持?在我看来,这也许是能让她回归的最好办法。说来也真是有趣,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全心投入工作,没有置身公益,反倒我对象他自己开始越来越对公益感兴趣,据他说的是因为他身边的一个朋友委托他去做关注穿山甲的“卧底”,亲身经历就越发觉得有意思。现在的他,时不时给我发来一些关于公益项目的介绍,看着真是不禁让我笑出来。
今天,这封信写的好长,有太多道不尽的故事,述不尽的感慨。姐夫,不嫌弃的话,下次回去,我们好好喝一顿。
末尾,仍不忘对我们市的各位领导问候一番。俞书记、王市长、徐部长、李书记以及所有对我们环保公益组织所做的项目给予高度支持与关怀的领导,在此,请容我无常再道一声衷心的感谢。徐晓英及这个团队的力量和精神是罕见的,更是这个社会进步所必需的,我所能做的只是再一次祈求,给我们再多一份支持,不要让它灯火耗尽!
祝好!
韩无常
赞比亚
end
【青朴讲堂】
追着垃圾跑八年的人:我与零废弃的恩恩怨怨
陈立雯:零废弃领域实践专家,农村垃圾分类推行者。我不知道人生有多少个八年,她已经追着垃圾跑八年,还在继续追着跑。本文分享于青朴写作营第六季。
20次课,20种不同的思想碰撞,兴许有作家、教授、记者、编辑等我们只可远观人群的谆谆教诲,或许有来自于博物爱好者关于自然、生命交互的精彩,还有更多民间公益人半生凝结的生命故事……每一种都值得期待。青朴写作营 第六季 就差你啦!
大家好,特别高兴跟大家分享零废弃的生活,我跟楼兰商量题目的时候说叫什么好,我更喜欢我们最后定的这个题目——跟零废弃的恩恩怨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零废弃的生活在中国,尤其目前来讲还是相对新鲜的事物,虽然我已经快践行了十年。我接下来会说我是如何与垃圾问题结缘,深受哪些影响,然后逐渐走向不断减少垃圾的过程。
我是2006年跟垃圾问题结缘的,而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垃圾问题是在2008年。我人生中的垃圾问题或者是零废弃生活的启蒙者,也我要特别感谢的人,她就是我上学做志愿者时的一个老师,叫文衡凤。她也成为我第一份工作,在地球村工作的同事。我跟她第一次认识是在2008年的夏天,在她的一次垃圾分类活动上。我从那时开始深刻地了解到垃圾的问题,然后慢慢地开始意识到垃圾,尤其是塑料的危害。
那时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塑料的问题。我上学的时候,我们食堂会都挂着一排塑料袋,每个同学在打完饭以后可能会用塑料袋装着回宿舍。我第一次碰到这个塑料的问题以后,我很果断地停止使用任何形式的塑料袋。而那一年又发生了很大的事情,就是2008年6月以后,中国的限塑令出现。限塑令给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当时学校橱窗的塑料袋第二天全部撤掉了。
所以我对于垃圾问题以及零废弃的生活,实际是从塑料开始的,在那之后,我开始不用塑料袋,出去买东西能放到包里的就放到包里。再到后来第二年我开始参加工作,跟文衡凤文姐开始共事,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是2009年这一年,开始拒绝使用所有一次性用品。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该怎么去替代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问题。
你只要意识到问题,就会慢慢寻找解决问题的道路。现在我包里经常会有带几样东西的习惯,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可以尝试去做到。一个是备一双筷子,可能是竹子的或不锈钢的。这都不是我买的,我去开会的时候可能人家送我的或怎么样的。我的第一双不锈钢筷子是文姐送我的,我一直保留到现在。另外还有手绢,我从2009年开始几乎没有用过餐巾纸,包括去餐馆吃饭也从来不用。我觉得很正常,对我来说生命没有什么不习惯,我就用手绢,甚至于不带手绢的时候就用手擦一擦。
其实这是吃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觉得零废弃的生活当中,包括吃穿住行之类的。吃方面,主要是我刚才提到的筷子、勺子、手绢之类的工具。在书包里我就用小手绢包着筷子,或者是去不同的场合,别人送的小东西,如笔袋这样的东西来带筷子。在生活中,也可以找其他的可随身携带的非一次性用品的工具。
另外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买什么样的东西怎么买东西。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包装的问题,而包装问题里面比较严重的是小包装和塑料包装。我这些年其实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拒绝买小包装的食品,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加工食品我一般都不吃,那其实会用到包装的是去菜市场。
我个人是比较坚持的,就是说我去菜市场买菜,比如不管是我买葡萄、其他水果,还是买蔬菜,即使上面有很多泥土,我觉得放到我的包里都是没有问题的,我回家洗袋子就可以了。我在北京这么多年没有搬过家,然后我去菜市场开始用布袋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卖菜的人会下意识把菜装到塑料袋里面,因为这是他对其他任何顾客的下意识动作,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用塑料袋,你一定要坚持,你不坚持的话他还是会把菜或水果装进塑料袋里。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一定要的就是坚持。
这里我觉得大家要突破一个观念。比如后来菜市场的很多人都认识我,原因就是我拒绝使用塑料袋。他们都认为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就好了,因为塑料袋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一笔花费。我问过市场里的一个卖菜的人,他说他一年光塑料袋就要花一万多块钱。你可以算一笔账,如果这一万多块钱不需要,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纯收入。另外一个就是刚才提到的坚持,当他把菜给你装上塑料袋,你要有勇气把菜从塑料袋里拿出来。就是坚决的告诉他,我不需要塑料袋。
我觉得你要突破自己心里的障碍,因为我知道有些人会认为,比如说我出去的时候,在路上看到有些东西要买,但是没带布包怎么办,那我就会把东西放在我的书包里,因为我觉得无所谓,大不了就是等书包脏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去洗包。每个人对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你认为塑料包裹起来的东西就是干净的,但塑料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很大的。
尤其是现在大量的蔬菜用带有甲醛的一种胶把菜缠住,大家不要买那种菜,那个味道非常明显,是甲醛的味道。除了生的蔬菜水果以外,还有就是热的熟食。我曾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我出去时在路上饿了,正好没到吃饭的点或没赶上吃早饭,可能会在路边买煎饼或包子其他的,我曾做过很多的事情是直接用手抓着就走,而不是用塑料袋去盛这些熟食。
(比如买包子是直接用手抓的)
卖东西的人,也像卖菜的人一样,会有下意识的动作,马上给你装袋。所以你要在第一时间阻止他,如果你阻止来不及的话,他马上就给你装了。因此你在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告诉他,说我不用塑料袋。往往别人都会反问一句,你不用塑料袋怎么拿呀,我说我就用手拿。后来慢慢地,我觉得要有一个预警,就是一定要提前告诉卖的人,这样他一出锅你就用手拿过来了,否则的话他还是会给你装到塑料袋里。而我特别忍受不了的就是用塑料袋装特别热的食物,这可能也跟我对塑料袋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吧。
说完生食和熟食,下面就说外带食品的问题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带饭去单位的习惯,或者是需要做这件事情。我记得我2009年在北京地球村工作的时候,我们中午在单位吃饭,我有一段时间是带饭去的。我就自己缝了一个布包带馒头,因为我喜欢吃面食,还有一个饭盒放炒好的菜。所以,那段时间我又重新拿起手工这个事情。我觉得只要你想,办法肯定是有的,问题是你要不要想。
对于外带的食品,我觉得大家可以就是说,比如出差的时候路上可能想去喝粥的话我都会用饭盒带着,或者身边没有东西了,我可能弄张纸包住苹果就塞到包里面了,或者是布袋都直接装食物,这个对我都不是问题,因为大不了洗一下。所以熟食或者外带食品,我觉得是一个挑战,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突破。我吃素,又特别喜欢豆腐,如果我在外面碰巧遇到有卖豆腐,而我没带饭盒,那我干脆不买等我回来拿饭盒了再出去买。
(比如火烧是用篮子装回来的)
从这点上来讲,你一定要考虑能不能约束自己,在一些场合的时候能不能坚决一些,从第一次尝试然后慢慢变成习惯。就像我直到现在没有支付宝,很多人会奇怪说你没有支付宝怎么活呀,我说我觉得我活得挺好的。支付宝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代开始电商支付的平台。我记得2010年在网上买过一个包,是别人帮我支付的。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因为我受不了网购包装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讲,双十一对我一直都是陌生的。
快递的问题,包括网购,我是一直坚决抵制的,很简单,这两年关于快递产生的包装问题以及垃圾问题讨论得越来越越多了。其实在网购最初兴起的时候,大家对这方面的关注是不够的,但因为我做方面的,所以意识是非常清醒的。我在网购这方面是坚决不做的,除非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包括快递。一般,比如在北京市内,能出行的话尽可能出行去送。因为大家在北京也难得见面,送东西也没有必要非得邮寄,去朋友那就直接带,还可以见见面。
因为网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必将会碰到不合适的,比如网购十件衣服可能最后穿八件就不错了,所以无形当中带来的不匹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印象中,特别是我第一次在网上买的那个裙子,是我后来没有穿多久的一件衣服。这是不符合我个人的消费理念和观念的。所以从减少垃圾和零废弃的生活角度来讲,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尽可能的买和自己匹配度最高的东西,不管是衣服还是用的东西。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理念对我非常重要,也跟大家分享。我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菲律宾的朋友来北京,我们一起去买东西,她要买礼物给家人,然后她说了句话对我影响特别深。
她当时嘴里面默念说,这件旗袍很好看,要不要买给女儿。然后,她好像意识到,真的是她需要的还是我就是想买给她而已?所以说在平时的购物当中,这个东西是你需要的还是你想要的,你一定要分清楚。从零废弃的角度来讲,你肯定是买你需要的,而不是买你想要的。因为欲望是非常强大的,你想要的东西永远都买不够,永远有欲望,想买更多的东西,更多的所谓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需要的东西。所以大家买东西的时候要有一个理念在,就是买自己需要的,不买自己想要的。
要尽可能地抵制网购啊,因为我觉得网购带除了包装问题,对我来说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环境正义的问题。怎样才能够减少包装盒,最大可能实现零废弃呢?就是本地购买,买本地的食品、农产品等等本地产的东西,因为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减少包装。因为除了平时吃的东西,还可能会去商店买加工食品。
平时我需要干面条比较多,我买面条的一个标准是,不买塑料包装的。因为现在塑料包装的干面条非常多,有的是一层塑料,一层纸外加一层塑料包装等等,这样的情况下我都是买一层纸包装的而不是塑料包装的。从产品上来讲,尽可能买简易包装大包装的,而不是小包装。我一般都是在社区的小店买东西,我好多年没去超市买东西了。
因为你去超市买东西就意味着,比如买菜需要让你加塑料袋才让你出去称东西。我是无法忍受这一点的,所以我很多年都不去超市买菜。还有一点就是你在本地,在社区里面的小店买东西时,我要么直接用手拿着就回去了,要么直接拿个布包,甚至于你把东西放他那,因为社区里都是熟人,下班了或路上回来再拿走都可以,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除了减少垃圾过出零废弃生活以外,也会成为你跟社区人际更好相处的过程。
这些就是我经常使用的手绢、包、筷子、勺子之类的。几乎每个包里面都一块手绢和一双筷子。手绢上面是一片污渍,里面有一个故事。我已经好多年没有流过鼻血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四月份在波士顿的时候,突然流了一次鼻血,当时我顺手就拿出手绢把鼻血堵住了。我朋友的第一反应是拿出餐巾纸给我,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大不了回去洗一下手绢。所以这块,看起来有点脏的东西就留在手绢上了。
我的布包很多时候放什么呢,不用出差的时候,会放衣服在里面,这样的话就不用塑料袋。我特别喜欢柔软的那种感觉,如果再让我用塑料袋我根本无法接受了。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这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我觉得自然大学大量的人出差都比较多,出差的时候人为什么会产生垃圾,一方面是现在大规模的规模化生产造成的,以及人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展,大家会顺手买东西。我出差的时候,至少会带拖鞋、牙刷、牙膏、梳子,从来不用酒店里面的东西。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吃穿住行当中的行,因为外出,就极有可能会碰到随时买东西的情况。这个过程,我觉得就像拿着包包去买菜一样需要去尝试第一次,如果没有这样的第一次,出差带着牙膏牙刷带拖鞋可能就永远不会想起来,也不会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行为。我现在每次出门,牙膏牙刷都是必备的,因为这成为一种习惯后,就不会忘记。即使忘了,我可能会在商店买而不是用一次性的。
除了上面这些,我觉得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改变你的生活行为和习惯,迈出第一步,让它慢慢没有塑料包装,然后让你的生活成为重复使用的包装的过程。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拒绝所有一次性包装,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的用品,才能实现相对零废弃的生活。我觉得这需要去跨出的一个是心里障碍,另一个就是去改变,去改变的时候,才能成为你的生活习惯。
还有一点,比如洗发水或沐浴的一系列的东西怎么办?我这些年一直在尝试生活当中尽可能没有化学的用品。因为我工作第一年其实大量的工作是跟化学品有关系的,所以我比较了解现在加工业出现的问题,包括我们用的洗发水,肥皂等等。
所以我生活当中,现在大部分用的、洗的东西都是植物的,比如我一直用无患子洗衣服,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都在用。我洗澡的时候,从来不用沐浴液,都是买一块香皂,那几乎都是手工皂,或者纯植物的,在有机农夫市集买的,或是这些年到欧美出差,欧美市场上会有植物做的香皂或是没有任何包装的裸的香皂,就直接买,我比较喜欢这种。
生活当中尽可能是植物的,没有任何包装的。因为这样它不会产生残留,对水不会产生影响。除了洗衣服以外,还有洗碗用的茶籽粉,我也是从09年一直在用,用得很习惯。所以无患子、茶籽粉、香皂,我觉得生活当中主要是这几样没什么特别复杂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弄得太复杂。因为东西越多,要处理的东西越多。
一袋儿这样的无患子大概够用差不多一年吧。我觉得不光是环保,对水等各方面都没有害,衣服闻起来也没有化学品的味道,这让人觉得相对比较舒服。
最后一点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衣服的。讲句实话,我大概从2011年以后,外面穿的衣服很少买了,因为我发现周边的朋友甚至是同事,衣服都是堆成堆的。大家都在买买买,但是真正穿坏的衣服或是穿得哪怕不像样子的衣服都没有太多,很多是好好的,可能是觉得不喜欢了就摆着不穿了,所以我这几年做的一件事,就是跟要好一些的朋友换衣服。
当然会慢慢变成她们给我的多一点,因为比如说有一些人会因为搬家,或是身体有变化,长胖或变瘦等等,然后很多衣服不穿了。有可能是跟我从小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我从小就喜欢穿别人穿过的衣服,所以我对于与朋友交换衣服特别喜欢,还可以去朋友家蹭顿饭,大家交流一下感情。中国的衣服现在几乎达到欧美的程度,这种产生量、浪费量和淘汰率都非常高。
尤其是群里面的大部分的女孩子,我觉得衣服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想一想你每年可能会淘汰多少衣服,然后这些衣服你怎么办?这些衣服最终带来的后果其实是蛮严重的,从最初的生产产生的污染,再到抛弃以后,真正再利用的没有太多。那在中国相对来说比发达国家好一点的就是,中国可能还有大量的衣服可以被谈成棉絮的填充物或怎么样的。但不管怎样,我觉得零废弃生活的一个原则实际上是,有几个层次吧。
第一是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就是买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第二是,一定要买东西的时候尽可能买散装的,自己带着东西去装就是。刚才没跟大家说散装的问题,其实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不要买小包装的东西。我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买米的时候用以前用过的袋子去市场买米,这样可以杜绝产生包装。一般情况下,我选择的所有食品都是散包装的,比如小米大米。
像粉条或者木耳干货之类的,一定要尽可能去菜市场买散装的。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中国的超市是比较麻烦的,因为现在欧美的超市,流行的做法是,一方面有很多的散装食品供你选择,另一方面,每个散装的柜台上都会写着鼓励你自己带容器去购买。另外,他们在大量使用纸袋代替塑料袋。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买散装食品,带着自己的袋子去买散装食品,而不要买带一次性用品的。
跟同事朋友换衣服蹭饭,这不是我们的发明,这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里面是有这样的生活的。只不过是这些年,大家的生活变得,尤其是城市生活,社区之间没有交流,把这种流通,这种友谊交流的方式给打散了。大家比较有兴趣的,可以定期在一个地方组织这种换衣服的活动,然后坐在一起吃顿午饭,或是周末约好吃午饭的时候带点衣服交换。
大家可能对于垃圾问题的认识没那么多,那任何的物质制造过程中都会产生环境影响,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规模化生产出来,也就是工业加工出来的,而一旦上升到规模化的东西,都会产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以我觉得大家尽可能买在地的产品,支持小农、小规模社区经济,比如王大姐的大米,而不是所谓大牌子的米。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一定要支持社区经营、社区经济。
那么你越直接买东西,越可以减少包装。在包装问题上,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提醒注意,因为我发现其实很多做环保的人,网购也非常严重。但是网购产生的垃圾是非常非常严重的,而且买来的东西的,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使用率究竟有多高,我猜百分之八十就不错啦。所以网购尽可能切断吧,我觉得,你算算你的使用率,可能最后也没省钱。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拒绝一次性的用品,拒绝使用塑料袋。吃、行都要慢慢地换成可重复使用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习惯,尤其是出差的时候,记得带着自己的牙刷、牙膏、拖鞋。我觉得只要成为一个习惯,慢慢地你想忘都忘不了,因为它成了你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另外就是在你的包里放上一双筷子,我觉得甚至于家里任何的一双筷子,用手绢包上也可以,现在市场很容易买到手绢,我觉得把这些一切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在不断的的用起来。
这不只是一笔经济账,也是一笔友谊账,你会因此结交很多这样的朋友,然后不管是换衣服,还是比如说去当地的有机农夫市场买东西,跟生产东西的人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带来的快乐是网购无法体会的快乐。所以鼓励大家买在地食品,不网购出门带着购物袋,出差带着自己的牙刷牙膏之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一次性包装等垃圾。
还有一点,外出开会时,可能会有很多赠品,自己不需要的话,也不需要拿,拿来最后家里都是东西,占地方,还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