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癌经验

王中奇老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癌经验

小草

王中奇老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癌经验

钦敬茹,徐祖红,王中奇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2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太少两感、 表里同病的名方,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祛邪解表,附子温阳散寒,细辛温阳宣通,组方 严谨,古今名家对此方多尊崇发挥。王中奇老师从事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近 20 年,临床经验丰富,善用经 方,灵活变通,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王老师学习, 对老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癌之经验回顾整理, 深感其效。

1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理论基础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自于张仲景《伤寒论》第 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 汤主之”。为助阳解表的代表方剂,主治少阴阳虚、 外感风寒轻证,即表受风寒、里阳虚衰,故以发热轻, 恶寒甚,虽得厚衣重被其寒不解,头项强痛,无汗, 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弱为主证,治以温经解表、 表里双解。《医方集解》论之:“以附子温少阴之经, 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 是汗剂之重者。”故三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温经 散寒之功 。 本方原意主治太少两感证,即少阴病寒化兼表证。 阳虚之体,本不应发热,今“始得之,反发热”,乃 少阴阳虚复感外寒所致,里阳虽已不足,尚能防御外 邪,正邪交争,故而发热,且有头项强痛、无汗等证; 但素体阳虚,气血流行不旺,抗邪力量无法全力趋表, 故而脉不浮反沉,兼见神疲欲寐,为少阴里虚寒之征象。 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经解表、表里双解为法,表 有寒邪,里阳虚衰,解表的同时应扶助阳气,辛温发 汗解表配合温经助阳,既防止仅温里而表未解,又免 于发汗温散太过,且无阳随液脱之痹。钱潢《伤寒溯 源集》云:“以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 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 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 。《本草经疏》 云:“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 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 [4]。以麻黄为君药, 充分发挥其发汗解表之功;附子辛热,入肾经,《本 草备要》谓之“补肾命火,逐风寒湿”,辛能行能散, 功擅温肾助阳、温经逐寒,用于肾阳虚、命门火衰, 是为臣药。一方面,麻黄解表以开泄皮毛,能逐邪于 外;另一方面,附子温里可振奋阳气,方鼓邪外达。 此二药并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奏助阳解表之 功。同时,细辛归肺、肾二经,且芳香浓郁,善走窜, 可通彻表里,如《本草经疏》所言:“细辛,风药也。 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 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故而既 祛风散寒,以助麻黄解表,又鼓动肾中阳气,协助附 子温里,为佐药。本方选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表之寒邪, 择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肾中之阳气,取细辛温里达表 并逐表里之寒 。三药配合,补散兼施,温少阴之经 而发太阳之表,维护在里之阳气的同时,驱散了外感 之风寒邪气,温阳中可发散,解表中能补虚,故为温 经散寒之良剂也 。 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散宣通”为特点。麻黄归 肺、膀胱经,上开肺气,宣肺平喘止咳,畅皮毛散寒 邪,下疏膀胱,利水道而消肿;细辛入肺经,能散在 表之风寒,又入肾经,可除在里之寒邪 ;辛香走窜, 既可祛风通鼻窍,又能通络止痹痛;附子通行十二经 脉,上助心阳以复脉,中温脾土以健运,下补肾阳以 益火。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

2 、阳虚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

阳虚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 阳气为肾精所化之气,用以推动和调控人体的生 长壮老已,其作用主温煦、推动、兴奋和升发。《素问·生 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 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将阳气比作天上的太阳,得阳气推动,人体的气血津 液才能运行,可见其在保护机体、抵御外邪及维持脏 腑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李中梓《内经知要》亦言:“火 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 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人体内阳气之变化 与自然界是相对应的,无论是自然万物的生长化收藏, 还是人体的生长壮老已都需要阳气的推动和温养,以 维持五脏机体的正常运行,故其在治法中强调“阴阳 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 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煦、升腾、兴奋作用的气, 阳气在人体运行有其正常的规律,只有生理功能正常, 才能起到温养内外,固护体表,抵御外邪的作用。 阳虚则阴盛,故会变得相对凉润、宁静与抑制,机体 出现产热不足、代谢变慢、机能减弱,临床可表现为: 气虚,呼吸短促、动则汗出、语声低微、舌淡苔少; 内寒,肢寒畏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如《灵 枢·厥论》云“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 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灵枢·厥论》曰:“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积之始生,得寒乃生, 厥乃成积也。”寒的入侵,是由于内里的阳虚所致, 阳气亏虚,温煦之力折损,阴寒内生,寒邪凝聚气血 不行而渐成积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化气,阴成形”的论述表明阳虚寒凝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 寒邪侵犯的根本在于机体正气不足,阳气亏虚 。巢 元方《诸病源候论》亦提出“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 生也。血气虚弱,风邪搏于脏腑,寒多则气涩,气涩 则生积聚也”,可见积聚的产生在于寒气内生。肿瘤 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之范畴,其性属阴,乃阴邪结聚 体内日久而成为有形之邪,其病理基础乃阳气不足, 并与寒凝、痰湿、瘀滞等因素相关,是一类本虚标实 的病变,以阳虚为本。肿瘤患者出现的消瘦、畏寒、 纳差、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淡苔腻、脉沉迟无力 等症状即是阳虚的具体表现。 肺癌发病,早期属于阴疽表现,患者多舌质淡苔 白腻,寒凝痰聚于肺脏局部,积而成块,病变发生, 阳虚为本。阳虚失其温煦之力,阴寒痰毒积聚于肺, 肺失宣降,肺气郁闭,进而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日 久生成积块。肺癌从阳虚而来,因虚致实,为本虚标实, 全身属虚、局部属实之病症,邪毒聚结,最易耗伤人 体正气,随着邪长正消,正气受戕益甚 。唐·王冰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 据。“益火之源”为温补先天后天之阳气,“以消阴 翳”是阳气充盛,消散阴寒结块。肺癌发病之前多有 引起阳虚和阳气损伤的因素,诸如素体虚寒、病后体 虚、起居失常、劳累过度、饮食失调等,皆可损伤阳 气 。阳虚为肿瘤形成之根本,寒凝痰聚于经络脏腑, 为肿瘤形成提供内环境 。临床上温肾补阳是治本, 而活血化瘀、逐痰化饮、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是治标。 故而从阳入手,扶阳散寒,以达到消除肿瘤目的。

3 、病案举例

例 1 李某,男,75 岁,2015 年 12 月因胸痛、咳 喘气急、痰中带血 1 月余,行胸部 CT 检查示:肺门 部团块影,诊断为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 经皮肺穿刺病理:肺鳞癌。患者肺心病史 5 年余,无 手术及放化疗指征,建议中医治疗。 2016 年 1 月 9 日初诊时,喘咳气促,气息难续, 痰涎清稀,痰中血暗,面色潮红,下肢浮肿,胸胁胀 满,心悸,大便干,舌质淡紫,边有齿印,脉沉细数。 患者痰湿壅肺为标,肺宣降失司,病机复杂,证属本 虚标实,其本为心肺肾阳虚。治则以温运阳气,降气 化痰为主。处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麻黄 9 g,附子 9 g,细辛 3 g,白芥子 9 g,苏子 12 g, 莱菔子 15 g,葶苈子 15 g,仙鹤草 30 g,生黄芪 30 g, 大黄 6 g,瓜蒌皮 15 g。7 剂,水煎服。

2 诊:诸症好转, 食欲增加,舌边齿印消失,苔润有津,脉象缓和。再 服 14 剂。

3 诊:痰血气急消失,呼吸缓和。上方减去 大黄,加用蟾蜕 9 g,山慈菇 15 g,火麻仁 30 g。治疗 两月后复查胸部 CT,原发肿瘤较治疗前缩小 40%,纵 隔淋巴结缩小 30%,喘咳胸满气急消失。 按: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生多见 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年老体衰,常兼有心衰、肺心 病、肺气肿等内科慢性疾病,上实下虚者居多,故临 床可寒饮互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临床运用相当广泛, 尤以久咳、肾阳虚、气化失司、水泛为痰之证常用, 症见咳喘引痛、背寒气短、喘息不得平卧、心悸、浮 肿、胸胁支满等虚寒症 。方中麻黄入肺经宣肺平喘, 附子温脾阳以健运,补肾阳以益火,细辛温肺化饮, 消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老年肺癌患者,尤其是体虚 咳喘痰饮久发不愈者,多阳气虚衰,气化失司,故临 床治疗中应以振奋心肺肾之阳为法。《临证指南医案》 在治疗积聚时强调“著而不移,是为阴邪聚络,大旨 以辛温入血络治之……体阴用阳之品,方能入阴出阳, 以施其辛散温通之力也” 。

例 2 、陈某,女,69 岁,2016 年 6 月 18 日初诊。 主诉胸闷气急、胸痛。胸部 CT 示:右肺门肿块, 4 cm×3 cm,右侧胸腔积液。B 超示:右侧胸腔见较 广泛的液性暗区,最深处前后径 72 cm(右肩胛中线第 七肋间)。曾行胸水穿刺,找到腺癌细胞。后拒绝化 疗及胸水引流要求中医治疗。查患者胸闷,平卧尤甚, 胸痛,畏寒怕冷,咳嗽,痰白清稀,精神、食欲尚佳, 面色萎黄,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濡。诊断: 右肺腺癌,胸腔积液。证属肺肾阳虚,水饮内停。治 以温阳化气,平喘利水。处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己 椒苈黄丸加减:麻黄 9 g,附子 9 g,细辛 3 g,白芥子 9 g,桂枝 12 g,防己 15 g,川椒目 12 g,葶苈子 15 g, 大黄 6 g,车前子 30 g,猫人参 30 g,生黄芪 30 g,半 边莲 15 g,龙葵 30 g,杏仁 12 g,鱼腥草 15 g。7 剂, 水煎服。

2诊:胸痛减轻,咳嗽止。效不更方,守方7剂。

3 诊:胸闷咳嗽明显缓解,平卧已无不适,胸痛消失, 大便溏。复查 B 超:右侧胸腔液性暗区,最深处前后 径 40 cm ( 右肩胛中线第七肋间 )。去大黄,加制南星 12 g,仙灵脾 30 g,增强温阳散结之力。14 剂。

4 诊: 患者服药 1 月,诉无明显不适。2016 年 7 月 18 日复 查胸部 CT 示:右肺门肿块,3 cm×2 cm,较前片缩小, 胸腔积液几乎全部吸收。 按:本证为外寒里饮证。畏寒胸痛,结果显示,运用中医益气活血方后,患者胁痛、 腹胀、纳差、恶心、身倦乏力、抑郁烦闷、便溏等临 床症状显著改善,WBC、PLT 均显著升高,脾长径、 脾厚、MPV、SPV 下降显著,说明中西医结合能显著 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脾功能恶化。

参考文献:

[1] 黄微 . 活血软坚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30 例疗效 观察 [J]. 内蒙古中医药 , 2014, 33(23):32.

[2] 余杨桦 . 扶正软肝缩脾方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 脾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 [D].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015.

[3] 张朝阳 , 路霞 , 闫文杰 , 等 . 解郁软坚活血方治疗代偿期肝 硬化 106 例 [J]. 河北中医 , 2014, 4(6):823-824.

[4] 宋朝阳 . 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血液流变学 的影响 [J]. 吉林中医药 , 2013, 33(11):1127-1128.

[5] 江一平 , 李娅娅 . 滋补肝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脾功 能亢进症 30 例 [J]. 江西中医药 , 2011, 42(5):26-27.

[6] 萧焕明 , 池晓玲 , 陈培琼 , 等 . 中医药对 35 例肝硬化脾功 能亢进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术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J]. 江苏中 医药 , 2011, 40(4):45-46.

[7] 佘世锋 , 常少琼 , 樊冬梅 , 等 .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肝硬 化部分脾栓塞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 [J]. 海南医学 , 2010, 21(13):67-68.

[8] 江一平 , 马峥 . 益气健脾法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临 床观察 [C]// 江西省中医药学会 2011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南昌 : 2011:273-278.

[9] 罗在容 , 吴艳丽 . 中医药对 35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 者部分脾栓塞术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J]. 世界临床医学 , 2015(10):181.

[10] 廖文城 , 陈兰玲 . 肝硬化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的中医药治疗 概况 [J]. 湖南中医杂志 , 2014, 30(4):169-171.

[11] 顾学云 . 乙肝肝硬化合并脾亢进脾切除术后应用恩替卡 韦的疗效分析 [J]. 中国卫生产业 , 2014, 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