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故乡的集市
我的故乡在冀南的一个小镇一一干集。
小镇以传统的十字街道格局所建,儿时的记忆中除了县城的十字街就数我家门前的十字街大了。小镇划分为六个行政村(上个世纪80年代前叫大队),我印象中,那时小镇东西和南北的两条大街各有三里多长,现在扩展到各有近五里了;那时小镇人口有八千多人,现在由于外出打工做生意的渐多,只有五、六千人常住。儿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小镇五天一集(市)、半月一会(内蒙这边叫赶交流)的红火热闹景象。
每逢农历一、六为五天一集,主要为农副产品的早市,也就半晌午的时间。而农历十二、二十七则是半月一次的大会(其它大镇也是同样间隔,只是各自错开,以便流动商贩每天赶往各个镇子赶集会做买卖),是从清晨到傍晚一整天,规模也大多了。以十字街为中心,往北以卖服装鞋帽、布匹为主,街道两旁支起货架搭起布棚,逛这条街的多是大姑娘小媳妇,试衣砍价,嘻嘻哈哈好不热闹;往南是锅碗瓢盆、日用杂品,学生用的笔墨书本、小人书、玻璃球、印模和各种玩具,还有孩子们最爱的糖豆梨膏糖棉花糖之类,这条街自然是家庭主妇和孩子们的天地;往东为各种肉食、蔬菜、鱼虾、蛋类和各种主杂粮食及籽种类,靠村东头则都是排车、推车、马车及全套的农机具;往西则是大额交易物品,修建房屋的梁檩、门窗、苇帘、砖瓦、水泥白灰以及桌椅板凳、箱柜家俱等,样样俱全,村西头是牛马驴骡、猪羊鸡鸭的牲畜禽类交易市场,这条街则是男人的天下。由于这条街交易额相对较大,小偷也就特别多。再早先,在南街上还专门有耍把式卖艺的。
小镇集市最热闹也最吸引孩子的当属十字街中心地带的各类小吃:烙大饼的、炸馃子的(油圈)、熬豆沫的、卖点心的。还有祖传几代的名吃:鞋底样的大火烧,外酥里嫩千层芯,从头上切开口子把剁好的熟肉夹进去,咬一口香气扑鼻满嘴流油;地道的煎饼摊一溜排开五、六张鏖子,小米面绿豆面调成糊糊往上倒舀一勺,刮板只转两圈一张圆圆的煎饼就熟了,抹上酱,洒上芝麻、花生碎,把韭菜鸡蛋馅往上一摊,两头一包卷成卷压扁两面略炕片刻,然后麻油纸一包,一个香喷喷的煎饼盒子就成了。最有名的是王麻子的老豆腐(豆腐脑),王麻子原名人们大多不知,因他小时得天花落下一脸麻子,这个名字便伴了他一生。王麻子无儿,膝下一女,便招了一个上门女婿,父女三人逢集会便出摊卖老豆腐,他不光豆腐脑做的地道,光滑细腻、老嫩火侯恰到好处,关键是一桌子盆盆罐罐里的佐料汤汁无人能敌,除葱沫、芫荽、芝麻盐、花生沫、韭菜花、豆腐乳、辣椒油、芥末油外,还有他自己熬制的五、六种各色口味的汤汁,一毛钱一碗,再花五分钱买个馃子或烧饼,管保你吃得汤汁不剩,今天吃了下集还要来。
说起小吃,不得不说的是井敏的黄焖小鱼。那时村里的坑塘和小河有鱼有虾,于是有人就专门以打鱼为生,小镇有两个打鱼人,一位是东北街的麻二安,一位就是井敏;麻二安打上鱼就卖,卖生不卖熟,而井敏把鱼打回来后只把大的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卖掉,专门把小鱼留下。有一种类似小白条的鱼我们叫“黄介鲢子”,最大不过三寸,井敏的绝活就是把这小鲢子做成黄焖鱼。井敏的黄焖鱼不管是否集会,只要头天打到小鲢子,第二天一早他准出现在十字街口,打开泥封的砂缸盖子,那真是十里飘香。由于我家离十字街口不过百余米,每每嗅到这诱人的鱼香,总会令人馋涎欲滴。我好奇他怎么能把小鱼做得如此美味,曾跑到他家一看究竟。他的砂缸材质类似砂锅,上下小中间肚大,底有尺余,口不足八寸,高约二尺半。他把鱼洗净后先放入自制的调料汤汁中腌制约一小时,然后一条条排入砂缸,每排三层浇上一勺料汁,排满后把一只八寸盘扣在上面用黄泥封口。然后把砂缸放在特制的灶口上,下面用谷草慢慢烧火,火不能大,而且只能烧谷黄,秸杆、棉花柴火太硬,用谷草也只能五六根的往里填,这样慢慢的烧约一个时辰,尽管封着口但鱼香味已经出来了,这就停火了,把灶口封住,里面的草灰余温还在煨烤着砂缸,待到第二天一早便推到十字街口去卖。井敏的黄焖小鱼不用吆喝,只要开缸满街的鱼香自会把食客招来排队购买,一毛钱五条金黄酥软的小鱼,头刺全可吃掉,用不了半小时一缸鱼就见了底。那真是吃一口想一条,吃一条忘不掉,小时候能吃一次黄焖鱼可是每个孩子的梦想。
要说小吃摊上最热闹的还是卖粘糕的。内蒙人山西人吃糕要么是素糕,要么是油炸馅糕,而冀南平原地区吃的是枣糕,一种是家庭常做的蒸成圆的粘窝窝,即用黄米面揣上三颗枣蒸出来的;另一种就是切糕,黄米面用开水烫和,平摊到笼里有二寸厚,均匀地揣进大枣,蒸熟后拉成菱形块,用高梁杆叉着卖。卖粘糕的是十几里外村的一家人,每到集会就在街边支起大锅,一家人男的烫面女的蒸糕,主角则是男人的小弟打着快板吆喝叫卖:
粘糕粘,粘糕粘
不粘不甜不要钱
……
黄的米面红的枣
一块才卖五分钱
……
邻近年关的腊月二十七年会是最红火热闹的,除了主要的年货市场外,买卖最好的就属卖年画和卖鞭炮的了,不过炮市的危险也没少出,除了炸市之外,曾有人仰脸张嘴看放二踢脚,结果不但把嘴唇炸豁了,还嘣掉两颗门牙,由此多年成为人们的笑谈。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割资本主义尾巴,乡村的集会名存实亡了,先是取消了半月一次的会,五天一集的早市也只能买卖些蔬菜,粮食、鸡蛋都不让买卖,直到80年代后集、会才逐渐恢复繁荣。这些年随着物质的丰富、生活的提高和购买渠道的多样化,人们赶集逛会的需求和热情大减,昔日集、会的风光不再,那些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集会景象只能到儿时的记忆深处去找寻了。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杂志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微刊编辑部电子邮箱732241689@qq.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72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阳光100东园 邮编300381 收款人:郭芳 征订事宜请联系郭芳女士 手机:13820619572
------------------------------------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