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山记

琵 琶 山 记

琵琶山,让我愁肠难解,又让我一解愁肠。

三年前接了一个建设任务,地点就在龙鼎大道旁的琵琶山下。为此,我们要挖掉一处堆积多年的渣土堆,以及部分山体。那时,站在龙鼎大道旁,不要说望琵琶山顶,仅仅是看一眼山脚的渣土堆,也须仰视。这渣土堆简直就是一座土石山,让我怎能不愁?

万事开头难,挖运土石方耗费了巨大的心血。每天充斥双目和压在心头的都是那座巍然耸立的土石山,我们的工作就是“啃”掉它。直到某个清晨,当我来到工地,抬眼见土石山终于被挖通了一个垭口——那种通透感,竟瞬间让我有了一种痛快淋漓的舒畅。

经过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季,土石山最终被移除了。

一天,想要拍几张工地的鸟瞰照。经人指点,我辗转爬上琵琶山的一处山角。站在山崖上,城市鳞次栉比的楼群,和错落雄踞的群山尽收眼底,琵琶山所呈现给我的景象竟然美如画卷。这是我第一次对它产生了另一种感受。这种别样的感受,吸引我再次登上琵琶山。

办公室旁陡峭的斜壁上,有一挂用钢架管搭设的临时爬梯。我便从这里手脚并用地攀上四、五米高的石崖,再经一段土坡曲折爬上山腰。然后沿林间道路北行,再登上到一处隘口,眼前便豁然开朗。继续西行,有一条小路沿山坳内侧蜿蜒延伸。第一次登临,正值秋冬之交,苍柏森森,阔叶疏寥,虽是满目凋敝,但耳目却为之一新。

转眼到了来年开春,三月里的一个傍晚,我又一次登上琵琶山。

还是那条路线,转过隘口,踏上小路,眼前顿觉一片辉煌——路旁正然艳放的连翘林丛,在夕阳下蜿蜒伸展,竟似一道烂漫的花墙。黄芽累簇,枝条纷然热烈地伸出臂膊,让我俨然成了被万千笑靥所夹道欢迎的贵客。沐着盛燃的阳光与花簇,我瞬间忘却烦扰,忘却了自我。从此,我经常来这里一赏青春的荣艳,也聊解心头的工作重压。

连翘的花季很长,要持续近一个月。大约在连翘刚刚盛开的时候,小路另一侧的崖坡底部,就开始钻出许多细小的嫩芽。它们生长得很快,没过几天就初现端倪,那是青蒿。

记得母亲曾说过,祖父在世时,有初春采蒿芽泡茶的习惯。但当我兴意去采摘时,青蒿却已经长得很高了,只好掐些嫩尖儿回去。然而,蒿尖儿香气太过浓重,泡出的茶直冲脑仁,简直没法入口。鉴于我“精吃”的习性,于是又想到用油炸。可蘸上面糊炸过,依旧是冲鼻难闻,只得扔掉。

看来,青蒿是没法吃了。幸而山坡上还有白蒿和苦苣。

白蒿也叫茵陈,是一种药材,嫩时可以食用。于是采来,让食堂师傅切碎,和着鸡蛋煎成饼,直吃得满嘴流油。恰好有肥嫩的野苦苣菜蘸酱,足可清口解腻。不知为何,这让我想到了“毒物出没,七步之内必有解药”的古话。然而,这说法放在此处并不恰当,白蒿不是毒物,苦苣菜也非解药,它们都是琵琶山赐予我的美食。

当连翘花盛放结束,路边杂生的荆条就已经开始初绣花穗了。

荆条花单个极不起眼。然而它们却是簇生,几十、上百朵小花集聚成蓝紫色的花穗,格外引人瞩目。荆条花吸引我的,除了醒目的紫色,还有它的芳香四溢。这香又与青蒿不同,是真正的香。我不知道应该把它的香型如何归类,茉莉抑或薰衣草?闻起来都不是,但又似乎兼而有之。

总有一种印象或者说感受:静寂的阳光下,荆条花穗呈着耀目的蓝紫色,香气熏染,诺大的山林几乎无处不为之弥漫,直让人生出似迷欲梦般的倦意——那又决不是倦怠,而是源自身心极度舒适的自然反映。

去荆条花丛走一遭,会“惹”染一身经久不绝的香气,真的。

当然,来山上染一身香气并非人的专利,还有狗。接下来,要说一说琵琶山下的狗子了。

一只萎靡不振的狗进入我的视线——那还是在我刚来工地时。

那只狗恹恹地趴在廊边,偶尔撩起眼皮瞥一瞥路过的行人。问过才知道,原来它是刚被人从外地带来——晕车了。狗也会晕车?真是闻所未闻,我不由笑了。被工作重压许久的心情,忽然闪过一丝难得的快意。

过了几天,狗开始起来走动,似乎是不晕了。然而这却是一只极懒的狗,大多时候总趴在廊下晒太阳,有人经过时也全然不理,只摇摇尾巴算是意思一下。我很奇怪,这狗从来不对人吠叫,它才来不久,怎会一下子认识这么多人?但转念一想也不怪,既然是在工地上长大,狗子自然“阅人无数”——并且还极为老道,见人辄摇尾招呼,谁都不得罪。这也许是人狗两界共通的世故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世故的狗忽然不见了。有人便开玩笑说,是工地上某某把它偷走给吃了。当然没人承认,只能是一桩无头案。很快,就又添了一只黑白花的小母狗,在大家脚下跑来跑去。对于忙碌的人们,一只狗的来去甚至生死,只是件无足轻重的事。偶尔,我也闪过为之担忧的念头——几年后工程结束,它的归宿又在哪里呢?

狗的生命力极强。不到一年,花狗就生了一窝狗崽,很快就带着它的孩子们出来晒太阳了。待到狗崽们长得大了些,便陆续被人抱走,最后只剩了一只小黄狗。于是,这两只狗便时常作伴跑来食堂蹭饭。

一天傍晚,我又沿爬梯登上石崖。回头见黄狗在山下望着我,便啧啧唤了几声。那狗犹豫了一下,竟斜刺里飞快地顺陡峭的山壁奔上来。它很聪明,山壁陡到六七十度,直上直下是不可能的,而它竟然知道沿石头凹凸处斜向而上。随后,狗子就忽前忽后直跟到隘口处,却再也不走了。任我怎么唤,它只是蹲坐在那里观望。我知道,这是它今天敢到的最远边界了。如此几次,只要我登山,狗子就跟着,但最远仅限于隘口。

终于有一次,我换了个路径。狗子虽然不断瞻前顾后,但竟然一直跟着直到另一侧山坳。那里有一处别墅,我打算绕别墅一圈,再原路返回。可才绕一半,前边就有人也带了只狗走过来。于是有些担心,回头果然见狗子已经远远停下。我唤了几声,它却犹豫了一下,迅速钻进路旁山林里去了,大概是害怕那只有主人的狗吧。我不由后悔,担心它找不到回去的路。

一路忐忑,终于返回石崖。待要下扶梯时,却见狗子已然在崖底等候了。

和琵琶山厮磨得久了,就想知道山名的来历,然而终究未能查到。看来,琵琶山只是一座鲜为人知,且平凡无奇的小山。在寂寞而悠长的岁月里,我和它相遇。

    作者青成,一九七〇年生,河北省阜城县人。幼年迁居济南市,后就读于济南一中、济南大学。现就职于某事业单位,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立志学理工为业,自习文学。高中时代至今,三十余年笔耕不辍,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散见报刊、网络。诗歌早期主要为现代诗,近年多作旧体。青成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作家协会会员。

2018年11月,作者诗文集《青的守望》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本书为作者自选诗歌、散文集,分为《寂寞思索》 《青春回看》 《尝试成熟》 《且吟且忆》四部分,计28万字。全书收录原创诗歌319首,散文及短篇小说64篇,为自1990-2017年间,作者创作作品的精选。

《青的守望》

(0)

相关推荐

  • 故乡草木总关情

    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亦然,正所谓一花一木一世界,一草一树一人生.而正是故乡那些有名抑或无名的草草木木,无须人工为其驱虫除草.施肥浇水,唯有自甘寂寞.随遇而安,也引不起文 ...

  • 黃花蒿

    [品種來源] 本品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黃花蒿 (Artemisia annua L.) 的全草. 廣佈于全國各地.夏秋兩季採收.鮮用或陰乾,切段入藥. 同屬植物牡蒿 (A. japonica Thun ...

  • 清明說“菣”

    东风频吹,桑柔麦秀,又到春时节.虽然离传统清明寒食节尚有一段时日,但农村风味美食清明馃已迫不及待地端上微信朋友圈,各式青团.青馃.青年糕纷纷登场,令各路食客味蕾大动. 说到清明馃,一般分青.白两种.而 ...

  • 散文||龙隐山记

    龙隐山记 中华大地真是藏龙卧虎,山名"龙隐山"的山还不止一座,今天说到的龙隐山,是位于咸宁通山的龙隐山. 龙隐山面朝富水湖,背靠隐水洞. 暮春时节,走在龙隐山上,穿行在林树之间,徐 ...

  • 祝允明《在山记》

    祝允明《在山记》

  • 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孙东霞

    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孙东霞

  •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 ...

  • 游老爷山记

    屯留县城以西北五十里,有山焉!三峰鼎峙,曰麟山.灵山.徐陵山,故曰三嵕山.土著于神灵皆谓之老爷,故又曰老爷山. 按<淮南子>:"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 ...

  • 黄宾虹《玉垒山记游》

    黄宾虹《玉垒山记游》

  •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

  • 古文观止:《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宋代: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 西沟长城锥子山 ——记清明辽西行走之旅(二)

    在阴沉的天幕下,在苍茫的峻岭间,山脊上隐隐约约弯弯曲曲伸展向远方的石墙就是号称存世于今的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建筑工程--中国万里长城.这是位于辽宁省西部绥中县的明长城遗迹,是保存较好的长城主干线,也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