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说好谈谈电影的,怎么连哲学和游戏都聊出来了?
时间:7月30
地点:上海
活动:欧陆思想联萌线下聊天趴
气温:一出门就化🔥
以下文字摘自:《重铸电影哲学》(吴冠军)
请你只要问一下身边年轻朋友,他们花在看手机上“抖音”短视频的总时长多,还是去电影院看影片的总时长多?那些疯狂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碎片时间的短视频(包括其平台,如抖音、Youtube、各种Vlog等等)的风靡,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已然彻底改写了运动影像与观影者的联结关系。
试问:当你深深习惯于短视频的观看体验,你难道还会容忍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被限制在一个封闭空间内、锚定在一个固定座椅上,中间没有间断地——意味着不能做其它事——观看一个“长视频”?另一方面,自发光的屏幕在我们生活中已然无处不在(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屏幕、城市商业街的巨大屏幕、飞机舱、地铁车厢乃至公交车上的屏幕……),反射性的银幕早已在我们的观影经验中被边缘化。同样一个影片,完全可以在这些屏幕上观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随时开始,甚至可以边看片边玩手机或处理其它事。
苏珊·桑塔格在一篇发表于1996年,题为《电影之衰亡》的文章中就敏锐地提出,我们生活中屏幕越来越多,这会使得电影避无可避地逐渐走向衰落。并且,对运动影像的观看,越来越多地在越多地在明亮的开放环境乃至公共空间(客厅、火车上、大街上……)而非黑暗封闭空间中进行。观影者曝露在日常现实的各种影响之下,电影状态与日常状态不再有任何根本性、确定性的区隔。
而在弗朗西斯科·卡塞蒂看来,黑暗化影院(darken movie theatre)的式微,会是“电影状态”终结的核心标识之一:“可能有一点夸张,我们可以说黑暗的消失,很可能标识了电影体验自身的解体”。大卫·林奇在2007年曾表示:“现在,如果你在一台手机上播放电影,你一万亿年也无法体验电影”。
然而时至今日,拿着手机看电影的人,一点不会少于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如果不是更多得多的话。还有一个值得提到的现象:今天越来越多被观看的视频,是由非“专业”的普通人摄制、并上传到各种平台(如抖音、快手、Youtube等等)上。从短视频到“微电影”,这股平民化和草根化的趋势,一方面根本性地冲溃了电影创作的门槛,另一方面则深层次地改变了内容生产形态,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电影的段子化。
我们这些年已经见证到,段子化模式不仅泛滥于各种短视频,并且已经开始影响电影产业,尤其是国内电影产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后电影状态”,正在改写电影本身的内容生产与形态。
这就完事儿了?没参加上的就不管了?
怎么会呢!
关注微博:黄竞欧1九76
关注+转发+评论
视频“哲学系的Vlog:电影·哲学聊天趴”
8月6日,抽四位粉丝
送送送!
上海文艺出版社赞助的
质感超好的🐧帆布包+鹈鹕系列精装书一本
还有还有!
更多视频提问完整视频请持续关注微博更新